生物入侵上海滩
上海人代会上最后一份议案引起关注:水葫芦在吞噬鱼虾,互花米草让崇名岛不再是鸟类天堂……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调查报告称,生物入侵就在我们身边,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提交议案的复旦大学董慧琴副教授说,上海面临的入侵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这些生物并不一定是有害的,但自然界的生物链是持续连接的,一旦有生物在生物链上造成节点断裂,就会造成灾难性的损害。水葫芦繁殖快,有净化水质作用,还可以作猪饲料,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被大量引入。但是没有想到,现在猪也不吃这种青饲料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促成了水葫芦的疯狂繁殖,成片聚集的“绿岛”不仅堵塞河道影响通航,更严重的是它们已成了破坏江河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目前我国每年因水葫芦造成的经济损失接近100亿元,而每年光是打捞费用就高达5至10亿元。
崇明岛是上海生物入侵的重灾区,这里正在疯狂生长一种可怕的入侵生物———互花米草。这种其貌不扬的草原产于美国东海岸。因为具有固沙促淤作用,1979年被引入国内。然而这种在崇明岛没有天敌的小草一落户就霸占了整个崇明海滩,鱼类、贝类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严重威胁。现在生物链的断裂又直接影响了以小鱼为食的岛上鸟类。如果再不加控制,崇明岛的生物链将严重断裂。
董慧琴说,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旅游等交往急速增多,外来种传播概率也相应上升,这种情况还将进一步发展。
面对如此严重的生物入侵,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应对?
复旦大学的李博教授说,实行法规防治、加强检疫是最直接的手段。但这些还不够。已有专家在寻找和培养入侵物种的天敌。有人将水葫芦的天敌“象甲”引入上海,现正处于实验验证阶段。但象甲在抑制水葫芦的同时是否又会有其他副作用呢?李博表示,对再次引进外来物种的行为必须非常谨慎。
董慧琴强调说,加强公众教育也是当务之急。现在国内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的生物安全观念仍非常淡薄,违反相关规定,偷偷将洋水果洋植物携带入境。媒体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增强人们的生物安全意识。因为引入一种生物容易,防治却是相当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