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三单元 >> 教案正文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8
        ★★★
【字体: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8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9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大致内容

2、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后,自己观点的表达

教学设想:

学习充分了解文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文本的探讨与解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苏轼的诗《题西林壁》,请大家一齐朗诵(背诵)。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著名文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这里的庐山就是自然的代表,作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

人不能全面了解自然。(“不识”)

为什么呢?

人在自然之中。(“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想象丰富的文学家眼里的世界,在以为科学家眼中,世界是怎样的呢?

二、进入新课,解析文本。(说明:主要是师生共同活动。)

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一下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在该领域和其他领域都有着重要影响的詹克明先生的《敬畏自然》。

(一)       我们本课的目标有三个:

1、了解文本大致内容

2、把握文章主要观点

3、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我知道,同学们已经作过认真的预习,想必,很有收获,对吧?

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成果。

请大家认真思考后回答,作者在文中有哪些观点?

说明:1、学生可能回答不沾边或完全正确。

2、要求学生自己评定同学的回答,以调动积极性,形成共同认知。

3、老师以鼓励为主,引起并培养质疑的精神与品质。

参考:1、大自然既简单又复杂;

2、人类祖先与科学巨匠对自然充满真正敬畏。

3、自然的无限注定人类的有限“认识”,或说永远“无知”。

4、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认识、态度以及能力。

再说明:1、每一观点的提出,都需要用证据证明。

        2、让找证据的学生大声朗读。

        3、精彩处学生齐读,增强理解度与感染力。

(三)       大家自主评论作者的观点。(可形成小规模争论或辩论,看老师的引导能力

1、  赞成?(客观公正的理解了大自然)

2、  否定?(淡化了人类为“万物之灵长”的精神,为一类人走向悲观消极提供了借口。)

3、  为什么?(视情况而师生评定)

 

(四)       我们的学者,从这些方面(小观点)作了努力,为了完成对某一核心问题的阐述。

请认真思考:这以核心问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文本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呢?

(参考:人对自然应该有正确的理解。或者文本首句。弹药引导进一步思考。)

说明:还是依靠学生。

三、总结文本。

今天我们学习了物理学家詹克明的《敬畏自然》,作者围绕着“人对自然应该有正确的理解”这一中心话题,先后表达了

1、大自然既简单又复杂;

2、人类祖先与科学巨匠对自然充满真正敬畏。

3、自然的无限注定人类的有限“认识”,或说永远“无知”。

4、人类应该反省自己的认识、态度以及能力。

等观点,让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新的看法。相信大家有不少新问题、新发现、新观点。

四、观点陈述、自由表达。

你是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视情况而定,可以当作家庭作文出现。)

五、全文总结语。

无知者无畏。面对自然,无论我们知道的自认为有多么的多,我们仍然是个懵懂的孩童,正因为如此詹克明先生才告戒我们要——敬畏自然。

让我们,再一次一齐朗诵苏轼的《题西林壁》,相信,有不同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  将第一节加上小标题。

2、  江自己的观点(指“四”),写成“随感”交上。

(济南十一中学 尹广学 2005-3-1)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