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 >> 七上五单元 >> 教案正文
《风筝》说课稿
        ★★★
【字体:
《风筝》说课稿
作者:白灵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20

《风筝》说课稿

                                  说课人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叙事性散文,是第一单元,第一篇鲁迅文章。既表现手足亲情又意蕴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情感体验,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文章讲述了“我”因为看到风筝,引起对儿时虐杀自己小兄弟的风筝梦的回忆和深深的自责,展现了兄弟间浓浓的手足亲情。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整体感知和理解能力;但获取知识的方式多以图片、声音等具体形象为主,较少接触意蕴深厚的文章,对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难以抓住要点来准确体会、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杀指什么;

 难点:体会、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浓浓的手足亲情。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品读叙事中的描写语句,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学习迅速抓住文章要点的方法,通过讨论赏析,理解精伸虐杀实质。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手足亲情,学习作者严于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说教法

1、理论依据:

      《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要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能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问题带动阅读学习”。

2、教学方法:

  实践法:亲身体验体会到文章意图。

提问法:本课教学主要方法,通过连环问题促使学生阅读文本,理解主题。

诵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画法:通过重要句词来落实重点,理解文意

讨论法:培养合作精神及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风筝图片,学生放风筝录像,计算机技术支持

 

三、       说学法

依据以上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安排,指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通过实践参与培养学生自学和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启发、讨论、探究来赏析、理解叙事散文。问题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让学生学过本文,不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还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逐渐形成主动阅读文字、理解文意的兴趣。

 

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展图,引出课文)

                    上网收集作者资料

 

 

(二)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疏通生字积累词汇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全文围绕风筝回忆了什么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读赏析      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指哪件事?具体说说。

(诵读,表演)

 

(四)讨论探究      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现在的心情是怎样?划出关键词。

                          (引导,讨论)

 

(五)拓展实践      展示古诗《村居》,进一步体会放风筝的乐趣。

播放学生放风筝录像,写一段放风筝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的板书是一只展翅飞翔状的风筝,上面印着大大的精神虐杀,一方面是我不许小弟放风筝,一方面是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而这其中又承载着浓浓的手足亲情。板书简洁明了,形象地体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我上学期参加市“多媒体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时的参赛课文。在上课时,我把语文从单一枯燥的文字解说种释放出来,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文本,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文段有很多写得非常优美。这是能获得二等奖的原因。

而之所以没拿到一等奖,最主要还是对使用新教法比如“网上搜索”“论坛上发表文段”没能作充分的课堂预计,导致课堂有些暂时性的混乱。而且对教案不够烂熟于心,提问有时不够有针对性,被外界干扰后显得不够流畅。因此,充分备好每一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教案时我今后在教学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