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
【字体:
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8

朋友们、同学们:

  在我们中国,关于“靠”的“金玉良言”可谓多矣: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背靠大树好乘凉;人们竞争时担心的不是对方的能力、水平比自己高,而是怕对方的靠山比自己硬,等等。于是,年轻时靠父母,工作后找“靠山”,真是“无时不靠,无处不靠”。这对大写的“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而一个依赖“靠”字的民族又究竟能站立多久、行走多远呢?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商品经济”与“下海”,当商品经济的大潮席卷了这片古老土地的各个领域时,不能说商品性观念对我们大学生没有冲击——理想的现实化、人生哲学的功利主义倾向、思想意识的相对封闭与集中开放,这些利弊共存的结果正是这股商品大潮冲击下的产物。然而,置身于这股大潮中的我们热衷于侃“理想现实化”、侃“知识分子下海”时,我们是否想过:也让这股大潮冲击一下我们身上的那个“靠”字?变依靠为独立,不再以对别人的依靠为支撑,从别人的搀扶中走出来,让自己去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英语中有一个简单的单词:t-r-y,“try”,“试一试”。因为有了依靠——可以靠父母、靠朋友,可以找靠山,许多人不愿冒险去“try”、去“试”。凡事依靠,凡事不敢“try”,安于象牙塔里无风啸浪涌,沉于象牙塔里的风花雪月。每到月末囊中羞涩时,便开始草拟“紧急求援信”——要买专业书、还要买外语磁带、伙食费借着别人的钱云云;浸着父母血汗的汇款单很快邮到了,哥儿们几个欢欣鼓舞,冲向“聚仙园饭庄”、“全来顺餐馆”,点几个菜、来几瓶啤酒;姐妹几人喜气洋洋,奔向百货大楼、贸易商场选几件最能领导校园时装新潮流的好衣服,反正有父母作经济依靠!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完全依靠父母呢?我们无需去炒股票,也不必毅然“下海”,只要我们肯摆脱依靠与依附心理,我们一样可以自立起来!且看清华大学图书馆前、教学楼前、饭堂前,那每日一摞的《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不见卖主,同学们随便拿起一张报纸,又顺手留下两毛钱。多么聪明、大胆的自立者!北大物理系几位学子在别人摔扑克的时间里勤于钻研,一项小发明问世,向国家申请专利权后,他们各获利800元——一学期的生活费解决了!

  美国女盲诗人海伦·凯勒说得好:“当一个人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决不应该爬行的。”我们要翱翔,不要再爬行;我们要独立,不再依靠别人,我们要靠自己去完成一次独立的行走!

  大家一定还没有忘记1991年11月1日,那震惊全美的来自爱荷华大学校园的枪声吧?28岁的中国青年博士卢刚在十分钟内枪杀6人,其中包括他的导师和同是来自中国的他的同学山林华博士。卢刚事件被美方报纸报导为“是没有上帝的悲剧”。卢刚在智慧上能思考宇宙苍穹辽阔无涯的问题,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成了一名高智商低能儿!这其中与他在成长中处处有依靠、独立性差不无关系。在卢刚从少年班到出国留学这一路上处处是绿灯大开,凡事有依靠,整个社会对这样的英才捧着、护着,使其根本没有独立能力,没有一种承受痛苦、挫折的心理准备;他是公派出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