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爱读书成绩不一定好 校园读书生态呈现怪现状
          ★★★
【字体:
爱读书成绩不一定好 校园读书生态呈现怪现状
作者:黄荣光    阅读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9
  中学校园是读书的最佳场所。可是,在朗朗读书声渐行渐远的年代,在鲜活的文本赫然地变成训练试题和标准答案的时候,校园的读书行为就往往异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婢女”,经典文化遭遇严重的水土流失,阅读的功利化、沙漠化、浅层化大行其道,有识之士不禁担忧起来:校园的读书环境,到底是怎么了?

  教师只读“教辅书”?

  从教育功能来讲,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
笔者曾经走访过几所湖北省的省级示范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发现他们的藏书十分丰富,订阅的杂志也是品种繁多,可是借阅的老师却并不多,基本上只占教师的30%左右,而所借的多为休闲类的书刊。大部分教师主要读的就是教材、教辅资料和学生的练习册,至于其它的阅读,一些老师说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教师的阅读主流,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行为阅读,缺乏的是专业发展式阅读与生命成长式阅读。这样,从整体上讲,就不可能形成对学生进行暗示、导引与示范的阅读文化环境。

  教育需要理想,然而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协调的,有时甚至是尖锐矛盾的。从教育现实来看,持有教育理想的人,往往是积极读书的人。当这些读书人的理想与思想超越功利教育的现实的时候,冲突就可能产生,而失败的一方却常常是理想主义者。

  书生屈就“功利教育”?

  某校一位特级教师,可谓学富五车,讲起文学作品来,往往是纵横捭阖、高屋建瓴、文采飞扬,常常能从哲学、美学的高度来解读文本,外校听课的专家领导们感叹说:有这样的老师讲课,这些学生可真有福气呀。但是,他们进一步了解,才得知这位老师一直不受学生欢迎,特别是不受成绩优秀的学生欢迎,因此一直带的是普通班,重点实验班与他无缘。询问该校校长,只说没有办法,学生要升学,好学生说他高考考点讲少了,许多信息与考试关系不大。学生有意见,家长来告状,学校只好妥协了。末了,校长无奈地说:是委屈他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这位老教师的一番话,更让人心情沉重。他说:我知道现实是无法超越的,我也想屈就功利教育,可就是无法做到,一接触文本,那些考点就都忘记了。也许,是我读书读多了。

  与此相反的是,一些老师认为,做教师的不一定非要读书,不读书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职业行为。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做教师的不怎么读书,工作照样可以应付得过去。一些小学、中学教师,自从师范院校毕业以后,除了教材和教参,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没有读过一册正正规规书的也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校老师反映,在读大学时曾养成过每天读书的习惯,可参加工作一到学校,就只好把原来的习惯改掉了。因为学校会把教师读书当作业余时间干的事,上班时间必须备课、改练习、出卷子、上讲台等,而读书则往往被当作不务正业。可是,教师似乎是所有职业中最没有“业余”时间的职业了。所以,教师读书就成了“多余”的事了。

  在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不读书的教师还真不一定不如爱读书的教师教得好。读书多的教师不一定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读书少的教师也往往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这其实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一种反常现象。我们能指望那些只抱着教材、教参的教师,培养出有知识、有思想、有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学生吗?

  考题和答案替代课外阅读?

  再看学生的阅读,笔者调查发现,学习辅导资料占据了中学生70%左右的阅读市场,也就是说,中学生主要是阅读课本与资料。至于课外阅读,大约有30%的学生呈现一种零阅读的状态,而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升学而阅读,读优秀作文、读哲理小品、读小小说等,试图为自己的写作找到范例和捷径。此外也有一部分学生,阅读什么魔幻小说、情感小说等,比如《陌上少年》、《仙魔志》、《那小子真帅》、《曼荼罗》、《神魔天使传说》、《狼的诱惑》、《奇幻》等。在一定的意义上,中学生的阅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生存式阅读。

  一些喜爱读书的学生,其高考成绩也不一定理想;而另外一些学生,整天只顾埋头于高考参考资料当中,遨游于备考的题海之中,最终高考成绩也可能十分出色。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导致教师不敢大力倡导学生课外阅读,校长也不敢让教师放开。校园的低水平读书现状,与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不相适应的,不利于学生精神的生长。一所学校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有没有勃勃生机,不在于眼前升学率的高低,而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读书文化环境是否健康,要看师生的读书行为是否落实,要看教师队伍是否具有开放的胸怀、宽阔的视野、深厚的人文素养,要看是否构建了学习型的学校组织文化。从个体生命的发展来看,他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熏陶与激励,一个人若生活在文化沙漠之中,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成为精神的木乃伊。相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群居式的读书文化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费尔巴哈说过: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人的生命往往是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表现出来,我们所“吃”的书籍越多,所“吃”的书籍越好,其生命的内涵就越丰富、品位就越高。假如人不吃什么“东西”,那么他的生命也就枯萎了。(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黄荣光)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