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语文考试,谁能舞动这把双刃剑——大陆香港中学语文科考试之比较
        ★★★
【字体:
语文考试,谁能舞动这把双刃剑——大陆香港中学语文科考试之比较
作者:w960312q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9

语文考试,谁能舞动这把双刃剑

 ——大陆香港中学语文科考试之比较

 

一、语文科的考试要求

2005年全国高考大纲明确规定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香港中国语文考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中五年级(高中)的会考和中七年级(预科)的高考两个阶段,名称为《CE中国语文中学会考》和《ASL中国语文及文化高级补充程度考试》(中五会考、中七高考另有《中国文学》科目)。2005年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明确规定中国语文科会考的宗旨在于衡量考生之语文能力。其目标主要是测验考生之写作与阅读能力以及一般语文基础知识。高考旨在衡量考生运用中国语文的能力与对中国文化的认识程度。主要测验考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聆听能力、说话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从两地的考试说明来看,都注重语文科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并且都体现了传承性和稳定性。但从这两份不同的考试说明中,明显可以看出全国高考大纲对语文学科的考试做了更为明晰的阐述和更清楚的能力层级说明,按照从识记到鉴赏能力这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来表述。而香港的考试说明则是按照考试试卷中各项内容所占分值从写作到一般语文基础知识,从运用到认识这个逻辑顺序来表述的,更显模糊性和外延的不确定性,两者不同。另外在两份考试说明中最大的不同是:全国高考大纲用的是"测试"一词,而香港考试说明用的是"衡量"一词。"测试"的意思是考查人的知识、技能,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衡量"的意思是比较、评定、考虑、斟酌,体现了更多的模糊性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个不同,决定了两地在考试的具体操作中表现迥异,而且香港的语文科考试从形式到内容更胜一筹。

二、语文科考试试卷结构及考试内容

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以2004年全国卷4为例)为一套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分为三个大题,第一大题内容是常见的字音、字形、词语选择填空、成语运用、标点运用和语病判断等题型,分为6个小题,第二大题是固定的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题型,分为4个小题,第三大题也是固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题型,分为4个小题,总共42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分为四个大题。第一大题是近几年增加的文言文翻译、古诗文鉴赏和名句默写,分为3个小题,第二部分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分为4个小题,第三部分是根据有关语境提示,进行熟语、新闻和对联的写作和续写,分为3个小题,第四部分为近几年很受欢迎的话题作文的写作,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总共108分,其中话题作文60分。全国各地自主命题的试卷也与此大同小异,整套试卷所考查的内容完全遵照考试大纲。试卷总分150分,要求考生在15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香港中五年级(高中)《CE中国语文中学会考试卷》分为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为作文及语文运用问题,占本科总分百分之五十,考试时间为两小时。作文及语文运用问题就课外材料取材拟题。举凡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文体与书信、报告、启事、公函、通告、布告、演讲辞、会议纪录等应用文,以及与语文运用有关之问题,均在测验之列。具体来看,作文是一贯的三选一,三个作文题是属于记叙、描写和议论等文体的写作(写文言文不得少于四百字;语体文不得少于六百字),如05年会考作文题是“有人说‘学识愈丰富,品德就愈高尚。’你同意吗?试谈谈你的看法。”、“试以‘一件发人深省的事’为题,作文一篇,记述这件事的经过和你的感悟”、“假设某天三个同学在闲谈,……你听到他们的对话后,想起自己参观过不少的展览,试写一篇文章,描述你参观某一个展览的见闻和感受。”作文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七十。语文运用问题包括各种实用文(应用文)的写作(如书信、报导、通知、建议、活动设计等)、语文各种基础知识的运用(如标点、字形、填空、文段修改、修辞运用等),总共三题,有时是两题关于实用文(应用文)的写作,语文运用问题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三十。

试卷二包括阅读理解和读本问题,占本科总分百分之五十,考试时间为两小时。其中阅读理解问题约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三十。读本问题约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七十。本部分设六至七题,考生须选答四至五题。

从试卷的结构和考查内容来看,香港的中国语文考试无疑要比全国高考语文考试更为合理,更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

1、基础知识部分的考查占全卷分值相差较大(全国卷和香港卷分别为12%4%-8%),但香港试卷中对此的考试范围相比全国高考大纲中所列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部分更广,考题更灵活,难度要低,实用性更强,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全国高考试卷中基础知识部分注重对识记、语文知识运用的判断能力的考查,题型是四项选一的判断题,干扰项设置较为复杂,很容易给学生造成解题障碍。香港考试卷中语文运用问题(含语文基础知识)更注重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如应用文的写作(有时在语文运用问题总共三题中占有两题,05年会考就是如此,一般至少一题),窄义的基础知识所占比重很小,而且也是通过文段阅读来完成,题型是主观题,灵活性更大,没有设置干扰项和人为的障碍,充分体现了考试规则中“衡量学生语文能力”这一特点。

2、写作在两地试卷中都是重头戏,但考试的方向不同,对考生学习语文的影响各不相同。

历年来在全国高考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下是关系语文科考试成败的关键。一是因为作文有60分,占全卷的40%,成败得失事关大局;二是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水平的试金石,在考试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有质量的作文,存在一定的难度;三是在批阅作文时存在有不确定因素。在话题作文没有出现之前,作文的难度更大,既有审题的障碍,又有体裁的不确定,更有题材的多样化。作文题每年不同,命题者变着花样来躲避教学者的猜押,大家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并且疲于此道而无可奈何。于是形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作文教学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而热中于投机取巧;考试完后,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作文的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否与复习方向相同;作文试卷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等现象,缺少真情、诗意的流露。话题作文出现后,这种现象有所改变。因为话题作文在体裁和立意方面没有限制,给学生更多的自由,于是在教学中开始真正重视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在考场里也真正出现了很多真情、诗意自然流露的文章。

香港的作文考试是多年一贯制的半限定式命题作文,实行的是记叙、议论、描写三种文体各命一个题目,考生自己选择一种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作文的做法(如上面提到的05年会考作文题),注重学生的自身感受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在命题上是半限制式,在审题和立意上没有任何难度和障碍。作文的分值在试卷一中占70%,在全卷中占到35%,作文时间要比全国高考语文科作文时间长很多(两地语文考试时长上文有叙述),主要考查学生作文的规范和基本技巧。

05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学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它常见体裁的文章。作文考试的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其实历年的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要求都是如此,即使有变化也是大同小异。但在实际的考试操作中,注重的还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近年衍生出一种新的作文样式比较受追捧,但不在考试说明要求的文体之列,可以说考试说明与考试操作不是完全的心意合一。

香港的会考语文考试规则要求测验考生之写作能力,一句笼统的话,没有具体的要求,但在考试操作中多年一贯制,相对稳定,既有常规文体的写作考试,更有应用文体的考试。

从两地考试中作文命题的初衷不难发现,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旨在测试学生的写作能力,强调写作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全国语文高考的作文更注重学生作文的文学性或者是文学创作的能力,这从评分规则和实际评判中可得到证明。而香港语文会考中的作文则注重学生作文的实用性和写作的规范性及技能的熟练性。

基于此,全国卷中,考生作文要想得高分,要么别出心裁,冒险写出式样新鲜的文章;要么加强阅读与修养,增加作文的文学含量或者文学性;要么独具匠心写出立意奇妙的文章。否则,只能是批量生产出更多的平庸之作,很少见到规范的文章。香港的作文卷中,考生要想得高分,熟练掌握写作规范和基本技巧是关键,学生不存在标新立异之举,没有必要走冒险之路。

两相比较,我想“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所指更多的是全国卷作文考试的现状,很多学生对作文已经失去了基本的兴趣,视作文为畏途,甚至对语文学习也丧失了兴趣。

3、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各有千秋,但香港卷更注重给思维弹性的空间。

全国卷中阅读理解实际上包括浅易的古代诗文、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题型有客观判断题和主观问答题,分值48分,占全卷32%,仅次于作文。充分体现了对语文能力中的“读”的能力的考查。考试说明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有如下阐述: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包括理解(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个方面的能力。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包括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和鉴赏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三个方面的能力。

    在实际的考试中,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这三种能力溶解在对某些术语、词语解释的判断上,以文言文和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最为突出,把人的思维能力局限在标准答案的框架内,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如同训诂一般的分析、考证、比较,最后挑选一个答案来。文学作品和古诗的阅读理解相对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能给学生一个比较广阔的思维空间,弹性比较大,也最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香港卷中的试卷二专门考阅读理解,包括阅读理解和读本问题,占本科总分百分之五十。其中阅读理解问题约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三十。就规定课文以外之文言文及语体文拟题,全属必答。 读本问题约占全卷分数百分之七十。读本问题就规定课文之主旨、内容、体裁、作法等材料拟题,以测验考生之语文能力。本部分设六至七题,考生须选答四至五题。

阅读理解所占分值大于作文。值得一提的是阅读理解中的读本问题是重点,其分值比重与作文相当。主要考查指定篇目的相关知识(考试规则中有明确的说明),整套试卷中的题型是主观题,舍弃了那种繁复的真假判断的选择题。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指定篇目阅读部分的题材多是选择相关的两则(或以上)文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来命题。如05年会考卷“读本问题”中有这样二题:根据《将进酒》、《念奴娇 赤壁怀古》,李白、苏轼各自运用了什么具体的事物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二人如何排遣这种感慨?试分别说明(6分);根据《吊古战场文》、《六国论》两篇,回答以下问题:1、从写作背景看,两文都是借古讽今作品,试加以说明,又两文提及主政者用策不当而招致恶果,试各引一例加以说明;2、假设你是某中学的教师,试根据两文作者给主政的建议,向校长提出两项措施以树立良好校风;3、略(17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更注重对文段的信息确认,除了个别重点词语需要解释外,基本上都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比较。如05年会考题:作者在文末说“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试从二鸟筑巢的位置说明“托身非所”的意思。你认为作者说这句话有什么寓意?鸟巢两次遭僮奴恶意对待,结果有何不同?为什么?

从问题的设置来看,既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又给学生广阔的的思维空间。没有将学生引入狭窄的真假判断空间,从而导致学生思维的标准化和僵化。

4、试卷对考生人文关怀程度不同

全国卷是由一套试卷组成,多年一贯。内容既有固定的考点,也有每年随考试说明变化而不断更新的考点,试卷分值由最初的100分演变为现在的150分,考试时间也是多年的150分钟。总题量基本固定在25个小题,全为必答题。其中选择题占总分的30%,有很大的投机性。教材内容除了个别名句默写涉及外,基本上是用来解剖考试的“麻雀”。学生在答题时的自由度不够,学生语文能力是一考定终身,经常会有语文能力强的学生在考试中失手落马,终生遗憾,也会有很多语文水平平庸的学生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一生侥幸。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到是很容易滋生反感甚至厌恶的情绪,更不利于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和提高质量。著名作家王蒙考高考语文试卷刚及格的故事也不是偶然的,是这份试卷必然衍生的结果。王蒙有才,但不是答题高手,他的思维与考试衍生的标准思维不相通。

香港卷由两套试卷组成,也是多年一贯制。考点除作文文体稳定外,其余在考试规则范围内变化多样。考试时间总长240分钟,分两次考,各为120分钟,总题量基本不变。阅读理解是必答题,作文是三选一,读本问题是七选四的选答题。教材中有许多指定篇目是必考范围,有的篇章多次涉及,占全卷总分的35%。题型绝大部分是主观题,只是偶尔出现一、二个选择题。从选择答题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主观表达)这点来看,试卷更体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差异,克服了客观题的机械性和投机性。学生在考试中基本上不会出现偶然的失手落马等情形,也不会有侥幸心理产生。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试卷的人性化更浓厚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指导性更强。

三、考试对教学的影响

考试历来被认为是教学的指挥棒,这是无庸置疑的。全国语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但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逾越高考这个坎,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深得语文教学“三昧”,但在高考中往往无法取得应该取得的好成绩,而有的语文课堂教学味同嚼蜡,却可以在高考中取得不相称的好成绩,很多被人称颂的好课和课改在高考的标尺面前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或者是“明日黄花”,因为社会关注的是考试成绩,而不是语文的韵味,以致语文教学成了“误尽苍生”的罪魁祸首,而真正的元凶应该是语文考试。综观这些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在逐步走向合理、完善。从全国一统考试到百家争鸣,都在探索更为合适的考试形式。这些年除了上海的考试卷有比较大的改革外,其余的试卷也都大同小异。专家们也在探索语文教学如何在考试的杠杆面前进行深入的改革,让语文教学充分施展魅力,还“语文味”(注: “语文味”理论创始人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于语文课堂,还学生语文学习的蔚蓝天空。但这些呼声相对整个教学现状来讲,有点“蚍蜉撼大树,谈何容易”的味道。所以目前的语文考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是极大的,而这种影响是以负面为主的,人人希望“得而诛之”而后快。

香港的语文考试对教学的影响同样也是很大的,不过正负面影响相当。滋生香港中学语文课堂那种慢节奏、低效率和过气的教学方法的土壤成分是复杂的,既有教育体制的关系,又有对语文本质和考试的理解的关系,更有过于功利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关系。课堂教学很少注重情感的激发,很少注重语言的品味,热衷于细节而忽视宏观感悟。因为考试的影响而把语文教学演变为机械的操作,更有甚者,把韵味深厚的文章演变为数学符号般的考试术语。试卷中读本问题部分的命题有时钻牛角尖,有时舍本逐末,有时大而无当等问题直接左右着语文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支离破碎,主次颠倒。

说到底,语文教学的成败并不能以学生是否喜欢来衡量,关键是看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而检验这些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考试。我们现阶段要思考的更应该是使教学与考试如何协调,减少束缚,更有利于语文教学健康发展,还语文教学的真面目。

四、两地考试的发展趋势

全国高考改革呼声从未停止过,高考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但改的只是不再全国一统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有所增加,也只是把以前不考的内容重新列入考试范畴,真正的触及试卷题型及试卷内容的变革不多。很多学者、专家大声呼吁要改变这种现状,无奈积重难返,非一日之寒。故此在短时间内全国高考语文考试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而香港的高中会考改革方案已经出台,而且与之前的方案比较,变化非常之大,是令人始料不及的,也是令人称赞的。

首先是考试形式与目前的中七(预科)高考考试并轨。试卷内容将由目前的考查读、写能力改变为考查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试卷结构由目前的两套试卷变为五套试卷。每套试卷的考试时间不同,其中阅读能力75分钟、写作能力90分钟、聆听能力45分钟、说话能力40分钟,综合能力考核75分钟,相比原来的总时间延长了85分钟,达到了325分钟,各部分所占分值是:阅读能力25%、写作能力25%、聆听能力12%、说话能力18%、综合能力20%,而这五套试卷的成绩占全科成绩的80%,另外20%的成绩由校本评核(日常课业、阅读及其它语文活动)组成。

从考试目标来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主要是测验考生之写作与阅读能力以及一般语文基础知识。现在是衡量考生的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思维、鉴赏、自学等能力,对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的素养以及日常学习本科的表现与态度等。从样题来看,试卷题型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考查的广度和难度都有增加。

对于这种变化,《2007年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科建议课程》中作了如下说明:重视课程的实用价值,切合生活的真实需要,全面而综合地考核语文能力;顺应基础课程的要求,既着重考生的高层次能力,也重视其基本功;彰显本科特质与地位,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同样重视,而非只着重技能的考核;尊重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成果,引导考生重视学习过程与发展自学能力……

从试卷结构和分值比重来看,新的语文考试更注重人本思想,人性化色彩更浓,真正重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更能体现“衡量考生能力”这一宗旨,对于纠正目前教学中的偏废现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