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经典美文 >> 阅读正文
文海拾贝·美文导读(一)
      ★★★★★
【字体:
文海拾贝·美文导读(一)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22

文海拾贝

 

[单元导引]

些极美的文字,有时像缤纷的花瓣、彩蝶的翅膀,仿佛触手可及;有时又像梦中的明月、云中的仙子,亦真亦幻、如烟似梦、氤氤氲氲……所以它常常在我们的心里、在梦中、在云里、在天上。它们像大海中的朵朵浪花,又如散落在沙滩上多彩的贝壳。

本单元从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撷取浪花朵朵,贝壳串串,希望给人美的享受。这些文章或倾注了作者浓浓的情,或表达了作者灵性的发现。每一类情感,都牵动我们的泪腺;每一种发现,都让我们震撼。学习本单元,要体会其中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更要学会捕捉生活的精彩片断、瞬间,让瞬间定格永恒。

 

 

石头记

(台湾)陈克华

 

想出去走走。只是走走。我一直催促着自己说:出去走走,出去走走。理由大多:天气这么好,肉体这么长久萎顿,而心灵这么长久封闭……

那儿有一片美好的沙滩,应该很少人能忍受住处的不远就是一片原始丰饶的沙滩而不想出去走走的吧!而那儿只有石头,其实……我走到那里自问:不错,只有石头,有什么好?除了石头,还有那些一堆一堆从秀姑峦溪的中上游随着溪水冲刷至出海口的大批垃圾。  

雨后的石滩,每一块鹅卵石的花纹都被阴暗的天光和潮湿的雨水打上了亮光蜡,美得出奇,令人爱不释手。我捡起一个,再捡起一个,右手一个,左手一个,这样的唾手可得,激起我对美的攫取的无餍贪欲——直到我发觉石头的重量已使我不胜负荷,乏力地捧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美石的手,已然酸麻不堪。  

我只好开始丢弃,有第一个就有另一个。我不断捡拾又丢弃,丢弃又捡拾,目不暇给地审美和判断(留下或是丢弃)使我的心灵疲惫不堪——这时,肉体与心灵的双重倦怠,使我得出一个真确不移的结论:其实,这一切沙滩的“美”是平均地分配分布在每一寸土地上的。再往前走一步与走一千步,很可能只是手中的石头由这一批换了另一批,谁也无法从中攫取“所有的美”、“最美”。

我霎时停住了脚步,僵住了弯腰拾石的手指头。我想:那我也不必再往前走了。因为不会再遇见“更美”的石头了,只有“另一种美”的石头。  

我折回到医务所时已是两手空空,很累。脱了鞋,冲了澡,把被海水漫湿了的衣服抖了抖,在泡入水盆之际,一小粒石头从其中一只口袋里滚落出来。  

是颗拇指般大、蓝绿色夹杂些铁锈斑的石子。我拾起来仔细端详,竟完完全全记不起来是在什么心理状况和审美冲动下,伸手将它揣入口袋的。它在我自以为丢弃一切之后,居然不动声色地跟着我回来……不过此刻,  它的存在像一个难堪的嘲讽——。  

也许,这世界“美的获得”永远必须是这样偶然、无心的吧。我端详这颗石子——这原是一颗花莲海边常有的鹅卵石——渐渐觉得它美,它轻微,它朴拙,它顽冥,它带着瑕疵,它充满个性……它,美。  

“从一颗细沙观望世界,从一朵野花想见天堂。”  

是的,就在我手中这颗石子身上,蕴藏着秀姑峦溪出海口的东海岸的一切特质与风姿。我紧紧握住它,像握住这方圆六大公里的美,像握住这地球,这银河……是的,这一份我该领取的美。我走了一趟沙滩,尽到了我的本分。   (选自2002年《参考消息》)

 

[导读]

本文借记“石头”来记“美”。作者首先通过肉体与心灵“双重倦怠”的体验,得出一个“真确不移”的结论,即我们无法攫取“所有的美”、“最美”、“更美”,只会得到“另一种美”。然后由不经意间发现一小粒石头从其中一只口袋里滚落出来,抒写对“美的感悟:“也许,这世界‘美的获得’永远必须是这样偶然的、无心的吧。”两个层次之间,脉络分明,过渡自然,却又渐次加深,把有关“美”的哲理表述得清楚明白,耐人寻味。  

文章引人人胜的原因还在于,它虽不是小说,但也制造了一个个波澜。一开始,写“很少人能忍受……而不想出去走走的”,但马上又写“只有石头,有什么好?除了石头,还有……大批垃圾”;接着,写对石头“爱不释手”,“对美的获取的无厌贪欲”,但很快“不胜负荷”,“只好放弃”;“两手空空”地回家以后,“自以为丢弃一切”的“我”偶然发现了从口袋里滚落出来的石子,于是“仔细端详”,“渐渐觉得它美”。如此曲折的波澜,一起一伏,节奏感强,扣人心弦,使读者欲罢不能。

 

 

捕蝇纸

[奥地利]穆齐尔

 

“粘足”牌捕蝇纸约三十六厘米长,二十一厘米宽;上涂一层黄色的、浸了毒的胶;出自加拿大。如果一只苍蝇落在上面——不是特别地渴望,更多地是出于习惯,因为上面已经有那么多其他苍蝇了——那么它一开始只是每只小腿的最尖部的、弯弯的关节被粘住了。一种非常轻微的、陌生的感觉,就像我们在黑暗里行走,赤裸的脚踝碰上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开始时还只不过是一种柔软的、温暖的、不容忽视的阻力,却渐渐涌进一种可怕的人类的东西,它被确认为是一只手,不知怎么就放在那里,并用越来越清晰的五根手指抓紧了我们。  

然后它们全都不自然地、笔直地站在那里,像不想被人发觉有病的脊椎痨患者,或者体弱的老兵(有一点儿罗圈腿,就像人们站在锋利的棱角上一样)。它们摆出这种姿态,同时积攒力量,寻思计谋。几秒钟以后它们下定决心,开始尽其所能地嗡嗡作响,试图脱身。它们长时间地进行着这种愤怒的行动,直到筋疲力尽迫使它们停下来。接下来是一会儿喘息和新一轮的尝试。但间歇越来越长。它们站在那里,我感觉得到,它们是多么无措。从脚下升起让人迷乱的臭味。它们的舌头像一把小锤子一样探出来。它们的头是棕色的、毛茸茸的,像用椰子做的一样;酷似人类的黑人像。它们在被箍紧的小细腿上前倾后仰,屈膝,又绷直,就像千方百计试图移动一件大沉的重物的人一样;但做的比工人要悲壮,极度用力的运动表情比拉奥孔的要真实。随后就到了那个总是那么罕见的时刻,当前的一秒钟的需要战胜了所有强大的、对存在的持续感觉。是那样的时刻,就像攀登者因手指疼痛而自愿松开了抓紧的手,迷路者如孩子一般躺倒在雪地中,被追杀者在马的胁腹火烧火燎时停下来站住。它们使尽全力也不能把自己从下边拔出来,它们陷下去了一点儿,在这个时刻,它们是完全虚弱的。立刻,又有新的地方被粘住了,腿上高一点的地方,或者身体的后部,或者翅膀的末端。  

在克服了心灵的筋疲力尽、过了一小会儿之后重新开始这场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斗争时,它们已经陷入一种很不利的境况,它们的动作变得不自然。于是它们用伸开的后腿撑在腿肘上,试图站起来。或者坐在地上,上身腾起,伸长胳膊,就像徒劳地想把自己的手从男人的拳头中挣脱出来的女人一样。或者趴在那里,头和胳膊在前头,像在奔跑中跌倒了一样,只是脸还高昂着。但敌人始终只是消极的,只是在赢取它们那绝望的、迷惘的分分秒秒。一种空洞,一种虚无划进它们心中。那么慢,慢得让人几乎无法跟踪,但通常在最后,当最后一次内心崩溃到来时,会有一次剧烈的加速。它们突然间倒下,脸越过腿向前扑地;或者倒向侧面,所有的腿都伸着;经常也会仰面朝天,腿向后蹬划着。它们就这样躺在那里。像坠毁的飞机,一只翅膀伸向空中。或者像死了的马。或者无数个绝望的手势。或者像睡着的人。有时候第二天还会有一只醒过来,用腿摸索一会儿或用翅膀嗡嗡一会儿。有时候这种活动遍布在整个战场上,随后所有苍蝇又都向死亡陷得更深了一点。只有在身体的侧面,在腿跟处,还会有某个十分微小的、颤动的器官能活得更久一些。它一张一翕的,没有放大镜无法描绘。看上去它很像一只微小的人的眼睛,在不停地一睁一闭。

 

[导读]

本文用工笔细描,展示了苍蝇的生命过程。文章先写一只苍蝇落在捕蝇纸上,开始时是小腿的关节被粘住了,渐渐感到可怕;接着写苍蝇寻思计谋,试图脱身;最后写筋疲力竭后而进行的斗争……这个过程虽为人熟知,却不易言传。穆齐尔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把最不易言传的东西逼真地传达给读者。这种细致逼真的描写,不是为了展览苍蝇的丑恶,而是为了展示生命力的顽强,赞颂生命之美。作者把苍蝇拟人化,把它在捕蝇纸上的挣扎,比作在战场上的搏斗,没有写苍蝇的肮脏之处,体现的是关注爱惜生命的感情。

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十分逼真,是本文的最大特色。只有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才会引起注意,才会引发读者关注文章所描写的对象,和读者一起完成一个艺术创造。 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写作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只有关注生活,细致地观察并体验生活,才能逼真地表现生活,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夕阳中的老人

佚名

 

太阳失去了耀眼的光芒,落到离地干线不远的天边。它像一个年近垂暮的老人,用温和的、慈祥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打量着这个曾经被它的热情灼烤过的世界。那些宽阔或者狭窄、平坦或者崎岖的路,都在它那暗红色的目光里逐渐柔和起来,黯淡起来。它的目光深情而无力。它的时间不多了。我在一个车站等车。一位老人拄着一根山藤拐杖,慢慢地从远处走来。拐杖和地面的叩击声,在宁静的暮色中清晰地响着——

   橐、橐、橐、橐……

老人在我的面前停住,抬起头来,夕阳映红了他那双浑浊的眼睛,像两盏快燃到尽头的烛火。他脸上的皱纹密密麻麻,比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还要密集,还要多。他问路,那路在很远的地方,在城市的边缘,坐车可以到达。

“坐车吧。走路要很长时间

他摇摇头,脸上露出一种神秘的微笑。

“坐车吧,您年纪大了。”  

他还是摇摇头。神秘的微笑在每一条皱纹里流淌……  

空荡荡的公共汽车在车站边戛然刹住。门打开了。  

“请上车吧。我为您买票。”

他收敛了笑容,固执地摇着头,转身去了。和平时一样,他平静地将拐杖点着地面,慢慢地朝前面走,走向只剩下半边血红脸的夕阳。

汽车从他的身边开过去,响亮地鸣了一声喇叭。

我,还在车站上站着,我久久地目送着他的背影长长地投在地面上,我也忘记了上车。  

看来,没有谁能劝阻他的,他一辈子都是这样走着,靠自己的脚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一定到过很多很多他想到的地方……  

明天早晨,太阳还会回来,并且会变得年轻,变得容光焕发的。他呢?

他慢慢地隐没在越来越幽暗的夕阳中,只留下越来越轻微的拐杖叩地声:

橐、橐、橐、橐……

 

[导读]

写人,最重要的是能突出人物的个性,即所写的人物,必须具有独特性格。一篇成功的写人作品,往往注重描写,在描写中彰显人物独特的个性。本文在这个方面是成功的。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细腻、传神、有个性,全文以人物自己的行动(包括语言和心理)来说明一切。

透过文中“我”的猜想,作者在讴歌老人的这种人生理念——靠自己的双脚走向自己的目标。然而,老人终究不是夕阳,老人一旦“隐没”就不会重生。结尾那“拐杖叩地声:橐、橐、橐、橐……”,又显然在昭示我们,老人虽然“隐去”,但他却把宝贵的人生理念留给了我们;也显然是在激励我们,要把老人的这一人生理念继取过来,发扬光大。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