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经典美文 >> 阅读正文
大话星驰之台湾篇
        ★★★★★
【字体:
大话星驰之台湾篇
作者:作者:张紫…    阅读来源:中国文学评论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4
    练功三年的周星驰,这次借助洋教派好莱坞的外力,2004年年底运起掌功,一记如来神掌来势汹汹,非但把《功夫》推上国际舞台,并在华人圈子吹起偌大一阵旋风。这股旋风扫荡了两岸三地,其中刮得最为深入彻底、也最为诡异的,恐怕不是周星驰老家香港,也不是让周星驰电影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地,而是台湾。
  
  票房已经不是重点,尽管《功夫》确实打破了好几项台北票房纪录(首映票房、单日票房、首周周末票房、上映仅八天半即破一亿台币)。早在《功夫》即将正式上映前,台湾就出现一种异常的周星驰现象,一些知名知识分子、文化精英、甚至政界名人,突然从他们偷偷藏着周星驰电影DVD、VCD的房间里走到阳光下,大声地承认他们其实都爱周星驰的电影,并强调周星驰电影绝非没有品位的低级搞笑,他本人不但是位喜剧大师,电影中更充满着各种后现代啦、解构啦、拼贴啦、挪用啦等等文化意涵。
  
  这些表白之中,最为经典、也最为写实的,要属在两岸三地都极知名的文化评论家南方朔:“我一直喜欢周星驰的电影,但因害怕被那些开口闭口西方电影大师的文化界朋友见笑,总是不太敢张扬。在我们社会里,喜欢周星驰,好像就等于是‘没水准’的代号。因此,最近得知原来还有那么多有名气的人也喜欢周星驰,自己也就变得好像更加理直气壮起来。”他认为,周星驰的“无厘头”并非全无意义,而是有“无意义之意义”,在周星驰的“无厘头”搞笑里,实有微言大义在其中。
  
  霎时间,在台湾,周星驰的电影从“没水准”一跃而成为“没水准的水准”;周星驰三个字,一下子有了从来没有的深度与高度。
  
  这个来得有点令人莫名其妙的周星驰现象,要从一本书说起。这本书的书名就叫做《我爱周星驰》,至于作者呢,封面上写着是“周星驰的fan屎”,究竟谁是“周星驰的fan屎”呢?嗬!来头可大了,包括上面提到的南方朔(他在书中的文章篇名就是《没水准的水准》)、名小说家骆以军、人类学家胡台丽、电视主播李四端、“立法委员”李庆安与蔡煌瑯、影评人蓝祖蔚与闻天祥、爵士乐评人苏重、歌手孙燕姿与周华健等等。此外,书中还收录了来自两岸三地以及韩国、日本、美国等地星迷的网络创作,让人见识到星爷的影响力之外,更讶异于网络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如此富有创意和生命力的星迷社群。
  
  事实上,《我爱周星驰》从一开始就标榜着有别于一般疯狂追星的写真书。它以漫画杂志的大开本,超过四百张图片和十八万字,“为网络上的搞怪创意追根溯源,并针对持续发烧的周星驰现象,进行文化人类学式的观察”。
  
  这本由台北“商周”于2004年12月配合《功夫》上映出版的书,第一次印刷一上市两天就卖尽一万本。接着,由诚品书店出版的读书杂志《好读》,也推出《大话周星驰》的封面专题,请来两岸三地文化人分析周星驰的电影和周星驰现象。然后,《功夫》票房频频报捷。可见星爷的魅力,是名人百姓两相宜;我爱周星驰,俨然成了台湾的全民运动。这一波周星驰热,固然是星爷个人魅力,加上哥伦比亚公司砸下的好莱坞超级大片规格的行销宣传;但台湾文化界的周星驰现象,《我爱周星驰》一书企划制作人何颖怡实不能不记上一功。何颖怡是“商周”出版选书顾问,她的确有眼光,早在去年6月前,她就计划出一本周星驰专书,怀着将周星驰“正典化”的企图心,预定找出所有喜爱周星驰的名人发声,把周星驰的文化现象放在应有的高度来讨论。
  
  于是6月间,她发出一封Email群组信,向各路名人邀稿。其间许多知名作家如骆以军等,在知道预算不够时,还坚持稿费不是重点,但一定要写到自己心目中想写的那一部周星驰电影。在雪片般交换穿梭的Email之间,最后集成十八万字,也挖掘出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超级星迷。
  
  台湾人认识周星驰,当然不是最近的事,就算要说,许多台湾人是看着周星驰电影长大的,也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自一九九○年代初,周星驰在台湾走红以后,就住进了台湾人的家庭——寄生在普及率超过85%的有线电视频道里。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电影的回放频率超高,几乎到了每时每刻都有至少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他在电视上的搞笑身影,早已不知不觉地融进台湾人的日常生活中。
  
  台湾的周星驰忠实影迷不在少数。近年台湾年轻人在网络上流行的Kuso文化,简单译之即“恶搞文化”,更是深受周星驰电影的影响。Kuso就是以一种不正统、不按理出牌的方式,讲述一件很严肃正经的事,又或者正经八百地讨论一件穷极无聊的事。前者如国父成了“铁拳无敌孙中山”,描述他因见清廷腐败,前往大英帝国学习武功心法,以“五拳宪法”运功,而练成可以明足、明拳、明身的“三明主义”内功心法。而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人在网上拍卖坦克、橘子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物品,也有大量买家故作认真提问,在卖家和买家短短对谈之中,大量引用周星驰电影对白,充分显示无厘头本色。
  
  尽管如此,台湾的主流论述仍心照不宣地把周星驰电影视为没水准、低级趣味。台湾接触周星驰的电影,比内地早了好几年,之前却从未像内地那样,在文化论述上吹起周星驰旋风,把无厘头奉为“后现代”解构与颠覆的经典。台湾资深传媒人林照真认为,这是因为台湾在大历史的支配下,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和认同危机,社会沉浸在悲情之中,难得轻松;而主流论述映照的是善恶、黑白分明的价值世界,电影或新闻中,总是将小人物塑造成悲苦、无助、善良,很少容得下像周星驰那种不勇敢、不正直、爱说谎的小奸小猾。他指出,台湾不见得非要爱上周星驰不可,但文化精英与知识阶层羞于启齿,才真耐人寻味。
  
  台湾传统主流所崇尚的知识、文化、正统等价值,的确与周星驰电影里小人物的处世观大相径庭。后者是一种典型香港市井小民的生存哲学,反智、反深刻、反崇高,善恶美丑、小人与英雄界限模糊,与黄霑“宁为真小人,莫做伪君子”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香港精神。不过,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台湾的新新人类也已悄悄地革了传统的命。
  
  台湾知名性别研究学者何春蕤就形容,周星驰文化是很有“生产力”的文化实践,那些挪用、改写周星驰经典名句的年轻人,并不只是在模仿抄袭而已,而是把台词挪移到完全预料不到的脉络中,对周星驰的创意进行举一反三的创意响应;他们对既有的社会文化成规本已进行着抗拒,而在周星驰的作品中找到了范例和灵感,也激发了他们捣乱颠覆之心。
  
  任何一个好的创作者,其作品一旦完成,即不再专属于作者,而有了自己的生命,可引起受众不同诠释,激发更多创意。由此观之,周星驰的电影是有自己的生命的,衍生出年轻人的Kuso文化,引起近日台湾文化界的周星驰现象,就连之前文化界羞于承认爱上周星驰,不也是个值得探讨的文化现象么?
  
  对一个这样的创作者,我只能挪用他的经典名句:“靠,I服了You!” 
                                                       作者:张紫兰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