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文言文个性化教法初探
        ★★★
【字体:
文言文个性化教法初探
作者:陆怀茂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3

      文言文个性化教法初探

 

【摘  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炉,文言文教法的探索在必行,本文展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言文个性化教法设计。作者以激活文言课堂为创新目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符合新课程教改要求。

【关键词】个性化   教法   初探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课改中?

一、巧妙设置阶梯,让学生对文言文“爱”起来。

向学生讲解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因此,文言文教学也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疏离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名篇佳作成了学生难以消化接受,甚至拒绝接受的“古董”。怎么办呢?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不再讨厌文言文。最好的做法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意识去诠释文言文,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讲解儒家经典《论语》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则语录的深意,用一则现代故事去诠释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在一次世界名酒博览会上,中法德美四国同场竞技。中国人呈献了国酒茅台,芳香四溢;法国人拿出了几百年陈酿的红葡萄酒,流光溢彩;德国人献出了最具特色的黑啤酒,泡沫似雪,而美国人却什么酒也没带,只见美国人不慌不忙地从前三者呈现的酒中各倒了一些加以混合搅拌,结果一杯色香味无可比拟的美酒呈现在人们眼前。这时只见美国人说:诸位,这就是美式美酒——鸡尾酒。这则故事的实质与两千年前孔子的教诲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前进,通过这则故事学生们对语录的认识将深刻得多。当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领悟文言文,逐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教学《塞翁失马》这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时,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祸福相依”的哲理,在感知课文情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们结合生活经历,畅谈感想,真正体会寓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和不幸。

二、合理引导预习,让学生课前“动”起来。

长期以来,“释词——串讲——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把学生教得索然无味,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使文言文教学走入了可怕的误区。为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努力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

1、创设自读情境,明确自读要求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或来一点有趣的“引子”,讲个相关或相似的文言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前提示,能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给学生创设自读情境;二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但不应该忽视,在给予必要的提示后,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读要求。如要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识字解意,自己将课文初译出来,并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在要求中还应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做到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运用相关资料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2、反复阅读思考,准备课堂提问

在给学生以提示和明确要求后,就要安排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一遍通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准备课堂提问;第二遍阅读,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第三遍阅读,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再试着说明一下文章写作特点,最后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坚持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①字典随身带,边看边查;②开动脑筋,边看边想;③笔不离手,边看边画;④防止遗忘,边看边批;⑤为讲故事,边看边记。

这种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动”起来的导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训练了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前要想方设法设计载体,让学生课前自由发挥,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争论,并从中增强思辩能力。

三、精心设计教案,让文言课堂“活”起来。

文言文教法创新的关键在课堂,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个性化的教案,创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让文言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从中得到的人生感悟发诸于心,浸润于魂,影响其行。

1、开放课堂,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认为应开放课堂,改讲读为点拨,既能使学生明确重难点,又不至于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让学生把自学中梳理出来的问题一一提出来,由教师板书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种做法,肯定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切身感受到了教法创新对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对于学生自告奋勇的释疑,教师一定要当场给予很高的评价。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掌握启发、点拨的方法,就好像掌握了开启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拨响了师生共鸣的琴弦,收到了将已有的知识合理迁移的效果。

2、巧设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方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实践运用,课堂教学能否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疏通文意的前提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卖油翁》是一篇传统文言选文,它以简洁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挖掘文章内涵为主,教师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效果就会更好。在学生疏通文章的前提下,我精心设计了2个课堂提问,让学生参与。这2个问题是:①你认为一个人怎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你能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故事吗?这2个课堂提问既紧扣文章内容,又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我想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提问设计值得提倡,它给当前令人窒息的文言课堂吹来了一股清风。

3、改进教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就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方法上,可以采用演出式、绘画式、讲述式、演唱式、看幻灯片、欣赏影碟等教学方法。如学《木兰诗》,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动画片《花木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英勇气概。这些多变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唱、表演、绘画的能力,必定会领着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新天地,使学生学文言文不再感到苦恼,反而“感到克服困难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把“学习文言文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强加给自己的任务”。

于漪老师常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这种粘力就是牢牢吸引学生的魅力。在学生被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粘住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扩大阅读量,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复习了已学知识。当然,对文言文的背诵要求也不能放松和降低,因为学生在背诵中得到的训练不仅是记忆能力的训练,还可从中得到美文和美的情操的熏陶。为了完成新课标背诵古诗文80篇的要求,可以采用穿插背诵的方式,如课堂上教学苏轼的词,那就穿插背诵与之相关的诗词。这就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了,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掘。

 

文言文教学,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教师,我们应解放思想,本着让学生乐学、乐读、乐于推敲品味祖国古诗文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活跃、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晓·文言文与现代生活·《中学语文教学》·2001.6

2、  稚·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重新审视“课堂提问”·《中学语文教学》·2001.3

3、刘泽兴·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