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让自主学习贯穿语文课堂
        ★★★
【字体:
让自主学习贯穿语文课堂
作者:李南生    文摘来源:阿凡中考语文资源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8

  让自主学习贯穿语文课堂

江阴市峭岐中学 李南生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性。  
   笔者结合自己的的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简单谈谈自主学习在语文课堂上的贯彻和运用。  
    一、让学生自己读。  

   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已被广大的语文教师所认识。但是,很多教师往往较注重让学生齐读而忽视让学生自己读。每一篇文章,带给每个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让学生自己读,更能使主体和客体思想相碰,情感相激,在那个特定的情境中逐步使读者和作者实现心的交流,情的沟通,疑的化解。并使学生在经历读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能力的迁移。并在这一读的过程中,享受读的快乐,获得读的幸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两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心里活起来。”当然,让学生自己读,要给足时间;要有层次地指导;要形式多样(如:给学生配乐;让学生表演读等等)。读中要放飞学生的心灵,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自己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让学生质疑已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所重视。如何在教学中引入“质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老师要充分把握时机,尊重学生,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问能够提。学生既可集中质疑,也可随机质疑。可先小组进行,再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尽情地提,提充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种天性,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问得有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质疑问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鼓励“学困生”质疑。因为他们往往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三、让学生自己感。  
   任何阅读结果,都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任何深刻的认识,都是认知不断建构的体现。学习的质变点,往往就在学生猛然跳起的那一刹那间发生。如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教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录象,然后让学生自读感悟,接着让学生议议 “你读懂了什么”,再让学生讨论关键、疑难的问题,然后再读。通过看看、读读、议议的过程,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变话为画,不由自主地走入人物的英勇献身精神中去,去请战,去冲锋,去高举炸药包……从而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与心灵的震撼。学生这一情感形成过程,是老师讲、灌、析都无法代替的。如感情朗读董存瑞冲到桥下,毅然拉响炸药包英勇牺牲的那一段,不是老师一句“请同学们读出董存瑞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感情”就能到位的。非学生在读中悟、读中想、读中品,抓词析句,反复揣摩,层层推进,深入体验不可。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老师的情感。教材蕴含的情感要靠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倩、抒情。情感的纽带就联结、沟通、牵动在教材——学生——老师之间。”由此可见,情存在于教材,启动于老师,只有情情相激,才会使学生激动、兴奋、活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气与智慧。也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想象才会展翅,真正溶入教材,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让学生自己感是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的本质特征,也是真正落实人文精神的关键。  
   四、让学生自己说。  
   说,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主体的理解结果,或者说对事物认识过程的陈述,更是一种极强的言语交际活动。说与听是共时的,相依的、互动的,具有突出的情境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不敢开口说到敢开口说,由不善说到善说,既要经历一个心理的反复冲突过程,又要经历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实践过程。而学生要实现这一跨越,老师必须给每个学生创造出公平合理的机会和人人参与的机会。答问是说,交流评价是说,辨析研讨是说,体会想象是说,复述讲演是说等等。这些说,往往构成激活课堂思维的灵魂,构成学生主动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关键。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源泉,提供说话的时空,营造说话的氛围。只有突破为教而说的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说才会走向多样化;只有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有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不要怕学生说得慢,或一时说不上来;不要怕学生说错、说罗嗦、言不达意、或张冠李戴,这都是学生走向敢说、能说、会说必须经历的实践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对胆小或不善说话的学生,老师更要鼓励,多给机会,精心指导。学生一旦走入无拘无束的说话境界,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创造精神会得到大大增强。让学生自己说,能创新语文教学,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凸现出来。  
   五、让学生自己评。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应该是思维火花不断碰撞与闪射的激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把学习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学生评什么呢?评读、评思、评说、评悟,评组成语文课堂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评是全方位的,既强调互评,也强调自评,还可以评老师,评教材。通过评,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力,使学生更主动驾驭并掌握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经验、认识去发现美、感受美、揭示美和完善美,并实现表现自我的欲望与意愿。学生的“会评”是从在不断的“学评”过程中发展而来的。让学生拥有评的权力,不仅能充分张扬学生自我的个性,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当然绝不仅仅只包含这五个方面。而且,以上这五个方面也不是互相割裂的个体,而应该是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正是顺应世界范围内“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潮流,提出了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