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语文课改后的课堂教学
        ★★★
【字体:
语文课改后的课堂教学
作者:吴志伟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语文课改后的课堂教学
           延平区老区中学  吴志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增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应该归因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方法改进。    
  一、反复诵读,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文字不深,篇幅不长。我教学这篇
文章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体会感情。
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品味春风的和煦,小草的鲜嫩。从中体会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层次
本文分三段:盼春、绘春、颂春。其中绘春又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理清层次,有利理解与背诵。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
课文的最后三句话:“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这几句话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我请几个学生朗读这三句话的时候,想一想每句话分别讲了春天的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经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学生了解了其中的内涵,很快地说出了:“新”、“美”、“力”三个字。之后围绕这三个字,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文章的中心:本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新、美、活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二、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这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对文章时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了这些见解,他们会很认真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加以判断之后,能很快提出自已不同的看法,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他们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就在这样的讨论和辩论之中,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感受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提高了。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在教学时,通过讨论,让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
例如,我在教《春》时,让学生放开手脚,进行讨论。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的“钻”[字,用在这里,写出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异常激烈,但多数学生答得不全面。有的说“钻”字写出了小草很可爱,有的说“钻”字写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有的说“钻”字写出了小草很用力的向上挤……如果把他们所说的连起来,在稍作加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答案。再如,课文用了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请学生找出来讨论,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通过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三、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所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因此教学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同学们要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扭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对比、比较等手法的表达作用。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去领悟,去探讨,去想像。这样,可以发掘出《夏》这篇明白晓畅的散文含蓄隽永的一面。因此教学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阅读课文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扭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思路和对比、比较等手法的表达作用;对文章中一些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为此,教学本文时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外.还要为学生作好阅读的推荐工作,教学生甚至帮学生选择阅读的篇目、书籍,之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的收获的时空,让学生慢慢地对课外阅读感兴趣,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策略应用要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灵活地加以应用。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