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话题作文训练误区及规避对策
        ★★★
【字体:
话题作文训练误区及规避对策
作者:夏平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话题作文训练误区及规避对策
 
 
内容提要:
中考话题作文热起来了,教师针对这一“动向”平时也较多地开展话题作文训练。在话题作文的指导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容易步入这些误区:认为“话题作文”,可以淡化审题这一环节;将“文体不限”理解为“可以淡化或否定文体特征”;认为“话题作文”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从而忽视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本文就以上几点笔者展开阐述,并且论述了学生写好考场作文还应兼顾的两个“务必”,那就是:务必要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务必要内容丰富、主题明确。
 
关键词:
话题作文    误区规避   指导
 
 
 
 
 
 
 
 
 
 
    “话题作文”是一种全新的命题方式,它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比有“立意自由、选材广泛、文体不限、写法灵活”等特点。用来作文的“话题”,既可以是作文的主体,又可以是作文的客体;前者以“话题”为核心,后者以“话题”为由头;前者与材料作文相似,始于话题、联于话题、归于话题;后者只要与“话题”相关即可,既可记相关的事、写相关的人,又可抒相关的情、论相关的理。内容上、观点上的“开放性”,写法上、体例上的“灵活性”,为所有的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自由天地,学生们再也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也不用担心自己还有哪种文体掌握不到家。对于同一话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即便如此,要写好话题作文也并非易事。目前教师在应考话题作文的指导上,存在着以下三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 “话题作文”,可以淡化审题这一环节!
对话题作文而言,审题这一环节不能淡化。
“作文内容进入话题范围,就是符合题意。”(张伟明)辨析此话,就有三个需注意的问题:话题范围是什么?怎样才算进入话题范围?作文内容有多少进入了话题的范围?故写好话题作文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仔细地审题、认真地揣摩题意,才能确立话题的范围。常见的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少则一两句,多到十来句,但无论长短,审题时就考生而言,都应仔细阅读、揣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理解材料的表层及深层含义,明确材料的中心,弄清材料的本质,同时明白命题人的意图及导向,从而更好地确立“话题范围”,找准写作的角度。
有这样一则材料: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书都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每当我们放下书,我们就会有一种亲切感;每当我们放下书,我们的头脑就会有充实了许多。请以“读书”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700字左右。仔细地阅读、揣摩后,我们就不难发现,此则材料的“话题范围”可定为“读书给我们的心灵、生活等带来的变化”;而写作角度也起码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供考生选择:(1)记叙读书生活、抒发读书情趣;(2)总结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3)畅谈读书体会、感受读书快乐;(4)对读物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由此出发,可以确立“读书的乐趣”、“书是我的财富”、“爱书小语”、“书点亮了我的心灯”等主题。如果不认真审题,就很容易将材料简单化或表面化理解,导致“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 现象的发生。这时候,即使文字功底再厚,也会因“一着不慎”而“全盘皆输”!
在学生平时的作文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有部分的作文游离于话题之外或抓不住“要害”,其实这都是因审题不到位而导致的。这样的文章在考试时,同样会被不少阅卷教师判定为偏题或离题的。那些标榜“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仅强调语言本身的这种做法是极不负责的,也是很不可取的。打个比方,家里没盐了,让你去买,你却买成味精甚至是毫不相干的东西,你还夸自己买的东西如何好、买得如何快、如何会还价等,何用之有?因此,即使是话题作文,审题这一环节也不能淡化。
故我们在应考话题作文的指导中,不仅要学生明确作文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更要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就对文章的写作角度、文章主旨有整体把握。这不仅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更具方向性,且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培养,更能增强学生作文时的自信心,从而写出不偏题、不跑题的考场作文。
误区二:将“文体不限”理解为“可以弱化或否定文体特征”。
话题作文有别于命题作文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在文体的要求上,有了巨大的变革,体现了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趋势。这就使得学生在作文时,在选取表情达意的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必再为单一的文体局限而苦恼。但是,有些人却将“文体不限”片面地理解为“可以弱化或否定文体特征”,以致写出来的文章,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说明文不像说明文、散文不像散文,来了个“四不像”。其实,“文体不限”的意思是选写何种文体不加限制,而非不要文体。文体对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基石。可能有人又要说这是在为“新八股文”摇旗呐喊,其实不然,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起步阶段还是适当强调文体特征为好。任何事物要有突破与发展、创新与变革都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深厚的积淀。在不知怎样说话的情况下就想说好话,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辅导学生时,教师应当强调这一点:作文必须讲究文体,既指选定了某种文体后,写出的文章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的要求,记叙文要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像议论文、散文要像散文。否则,借“文体不限”弱化或否定文体,想怎样写就怎样写,随心所欲,是违背“话题作文”初衷的,只会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想使学生的作文出现“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局面,也只能是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罢了。
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是教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一个基本要求。而要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就必须要学生了解各类文体的基本要素,并对他们进行相应文体的写作训练,以加强他们对相应文体的把握。这样学生在写作考场话题作文时,才能在瞬间选择最易表情达意的文体样式,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
误区三:认为“话题作文”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从而忽视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
在话题作文的写作指导中,“创新”一直作为教师的首要目标。不过近来,却发现我们有的教师和学生由于过于追求所谓“创新”而忽视了对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以至出现这样不能令人满意的情景:作文中错别字连篇,标点误用、滥用甚至不用,结构混乱、一段到底,叙述条理不清,议论更是泛泛而谈,而且书写潦草,令读者犹如是在读“天书”等等。试想,这样的文章即使内容有一定的可读性,但是能说是好文章吗?其实,在作文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都是平时不注重训练基本功所造成的恶果。
作文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以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促使他们能自觉地进行语言的锤炼;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谋篇布局,如何表情达意、阐述见解——;更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为学生在作文时的那一刻激情的喷发,迸发出“创新、想象”的火花,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知识的积淀,没有成熟思维力的培养,创新就永远是“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任何外在的形式都是徒劳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况且同样的构思,语言能力不同,优异也迥异。所以,要写好话题作文,真正的不二法门仍是平时多训练,教学生练好作文基本功。
在应考话题作文的指导中要想避免步入以上几个误区,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话题作文不是“横空出世”与传统的命题作文相分裂的,也不是“穿着新鞋走老路”穿在命题作文身上的漂亮绣花鞋。话题作文是对命题作文的继承与发展。在取材与写法上,它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让学生爱上作文,从而改变以前学生“谈文变色”,一说作文就“一个头变成两个大”的令语文教学尴尬的局面。教师指导学生话题作文就是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把它表达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指导学生大胆地开启自己的心扉,述说自己的心灵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动与伤痛;就是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表情达意的形式。
另外,要想学生写出优异的考场作文,教师指导学生时,除上文所阐述的要指导学生怎样审好题、把握住文体的特征、练好作文基本功,还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兼顾到两个“务必”:
(一)务必要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有人说:写话题作文时,只要紧扣话题,在话题范围中“想怎么说就怎么写”都可以。其实这种说法是有不当之处的。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就是做人,文章是作者人生观、价值观、生存观等的一种书面表现形式。故文章在其立意指向必然是道德范畴的,必然涉及到利与害、得与失、生与死、是与非等价值取向。而且结合材料寓意思考,这种价值取向一定要是正面的,即要符合当今法制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要思想健康。这是写好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像今年我市的中考作文题:“‘墙,推倒了就是桥。’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要求以“沟通”为题作文。如果考生在文章的立意取向上是符合道德范畴内的“真诚沟通”,作文就成功一半了。如果考生的立意是负价值取向,或者与学生道德准则或行为规范相背离,如有的考生写自己与男(女)朋友因沟通不够,而致使精神萎靡、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的考生写自己与父母无法沟通,而大骂父母等,这样的文章文笔再流畅,结构再合理,能算是好文章吗?足见思想是否健康,决定着作文的成败,故作文时,决不能以“说真话”为由,摒弃崇高,放弃作文育人的正确引导作用。
“感情真挚”是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这是作文的灵魂。自话题作文诞生以来,题目中往往有这样的启发性导语:“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吗?”“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和看法”等等,这些提示明白无误地要求学生要写自己的经历、体验以及真情实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认识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仍以今年的中考题为例,我们有的考生在表情达意时,唱高调、说假话,内容单薄、语言苍白,毫无感情抒发;有的考生在抒情时,由不沟通马上到沟通,一会儿还在说母亲不理解自己,忽而母亲一下子理解了,之前与之后是180度的大转变,感情失真失度。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写出了真挚感情的文章方能称得上是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认识人生和社会,说真话、表真情,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独到见解。
(二)务必要内容丰富、主题明确。
内容丰富,就是要求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散文材料丰富多样等。例一考生的作文《纸鹤》,写自己与父母产生误会后,内心的那种无助、痛苦、憋闷及家庭中紧张的气氛,最后在一只纸鹤的帮助下,与父母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写得一波三折,感染力极强。而有的考生同样写这类题材的文章,却是三言两语、平铺直叙,直白如流水帐,内容显得非常单薄。造成内容单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时缺少甚至没有积累。这个积累应当包括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审美积累等多个方面。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指导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只有积累多了,在作文时才能左右逢源。
当然,内容丰富并不意味着写得越细越好、话越多越好、材料越繁越好、字数越多越好,还必须注意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要在丰富的基础上详略得当地使用材料,以突出中心。作文思路散漫、笔墨不集中、基本观点不明确,有头无尾,主题若隐若现,这样的文章,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篇好文章。
总之,要想学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写出优秀的话题作文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授之以有着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那就会“事半而功倍”,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佳效果的。
参考资料:
1、《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年第7期、第9期;
2、张伯华    《初中生话题作文》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1月出版;
3、葛宇虹    〈基础作文例谈〉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年7月出版;
4、陈庭茂    〈新概念作文训练〉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年1月出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