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
【字体: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林明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抓好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是叶圣陶的话。这一点《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的提出。下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搭了桥学生也不愿意通过。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有了动力才会积极主动。 
        每一个阅读活动,我都力求新颖,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教学《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时,我让同学们先收集自己喜欢的诗词,课前举行了诗词朗诵比赛,并让他们谈谈自己对所选诗词的理解。通过活动,激发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入新课。接下来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理解深刻,各个学习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地有声有色。在后来的几篇古诗学习中,同学们课前都作了预习,课堂上表现出很强的朗读愿望。 
       《奴隶英雄》这一课是一篇独幕剧。课前我要求大家在小组里把角色分配一下,课文学完后把故事演一演。上课时,孩子们学得很起劲。他们都能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每一句话,从而明白了奴隶社会的黑暗,斯巴达克带领奴隶们反抗的必然性。 
         二、紧扣难点设置疑问。 
        古人云:学起于思。由此可见,理解思考是学到知识的前提。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思考、探索课文。好的问题可以激起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问题不需多,有时一两个能统领全文的问题就够了。 
        这不由让我想起学习《赤壁之战》时的情景。上课时,我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待曹操和周瑜这两个人?学了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显然,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必须学懂课文,对文中火攻步骤,当时的天时、地利、人物背景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作比较全面的回答。虽是一个问题,却贯穿了全文的始末。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引导同学们分三步学习课文:⑴初学课文,了解火攻的必备条件及文中的天时、地利。⑵分析双方所用的策略、计谋,并对其策略进行评价。⑶发表对曹操和周瑜的看法,并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理解了课文,学生体会到曹操败在了轻易信人、刚愎自用。通过思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仅停留在对人物的赞扬和批评上,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有的学生说自己看过《三国演义》觉得没什么。学了课文后,才知道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明白了读书要多读多想。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