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课堂提问应呈现梯度性
        ★★★★
【字体:
课堂提问应呈现梯度性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4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个性无一雷同。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每一堂课的教学必须设计出一套符合客观实际且呈现梯度的教学模式。教授内容也必须遵循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其次要用灵活的、变通的、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既要适应全体学生,又要适应个体差异;既要适应整体把握,又要适应重点突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理解教学理念的内涵和意义,在“读、写、创”中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说“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施教”。这就是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呈现梯度的最好概括。放眼现在的教学,我们对学生个性研究不少,但只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付诸行动的不多。单从备课笔记中不难发现,设计问题究竟为多少人考虑,没有谁去详细考证。据我观察,从上课一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中只有几声应和是常有的现象,而且只是几个优等生而已,其他学生则是“噤若寒蝉”。因为他们之中有部分学生或吃不准,或对老师设计的问题根本没有领会。长而久之,一言堂、满堂灌,就不足为怪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如有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够完全集中,以致开小差。相反,有的老师还发牢骚,埋怨学生“素质差”、“不配合”、“不肯说”、“目中无老师”等等,说此类话其实是对自己上课不成功的最好诠释。我们看于漪老师、魏书生老师、钱梦龙老师上示范课,他们设计的问题,学生回答时总是滔滔不绝,以至听课的老师赞不绝口。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他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设计的问题先易后难,井然有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大部分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回答。针对课堂教学,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反思,在备课时一定要先备学生这一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教材,在备教材时,一定要呈现梯度。

如果一堂语文课能按照如此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那么就不会出现很大一部分同学一上语文课就昏昏欲睡或神游天国的那种尴尬的局面,也不会出现如一部分学生所说的语文课学与不学一个样的“荒诞”言论。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