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复习诗文默写
对诗文妙句的积累、感悟、运用向来是我们丰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文学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语文中考诗文默写的题型主要有:
1、续句型,直接写出与所给诗文相对应的下句或上句;
2、理解型,即给出要求背诵的语句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按提示要求写出相关的内容;3、迁移型,即给出一种可以引用学过的诗文来表明某种特定情况的背景,让学生根据情境写出相关诗句。
这些题型的出现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对诗文名句理解、领悟、运用的要求在逐步增强。由此提出几招复习方法,起抛砖引玉之用。
一、理解性背诵是关键
考题由单一的填写上下句向理解、迁移型发展,侧重点就在于“理解”。理解是记忆、领悟、运用的前提。学生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反复吟诵,在理解字词句段的同时理解文章大意,理解名句含义,达到一种见“字”书“句”,见“义”知“句”的效果。要将“眼看——读书——耳听——思维”这一路线贯穿始终。
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可讲出默写语句的含义、用法,要学生按要求默写出相关内容,或创设语境来“催发”名句。如: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 , ”(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的良好心态。
二、归类性积累帮你大面积收割
一位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其家长在回忆他儿子的读书习惯时,特别强调了其中一点,即喜欢把一切学习资料、书籍整理得井井有条,哪一本笔记在哪一个抽屉都记得清清楚楚。许多记忆性知识的大面积牢固掌握,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细致的分类与整理。如从内容上分类,以描写春天为例我们就可以联系很多学过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桃花流水鳜鱼肥”等,其他诸如季节、景物、思乡、送别等内容上的分类就不一一枚举了。当然还可以按作者、朝代甚至写法进行归类,如托物言志的有刘禹锡的《陋室铭》、《忆江南》,周敦颐的《爱莲说》,借景抒情的有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凉州词》等。
三、回环式积累便于终身记忆
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即是说第一次感知的内容记得较快,但忘得也快,若反复记忆,就会记得牢靠一些,忘得速度就慢一些,如此反复就会得到终身受用的知识,遗忘概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重视平时的早读,并持之以恒地把握好它。
四、抄读式复习帮你提高命中率
朱熹曾言:“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加一个手到。许多同学诗文背得很熟,但一到中考,却在仅有的几道默写题中写上几个错别字,前功尽弃。因此,平时抄读重点诗文,或背的时候最好能顺手默写一下。决定命运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好习惯。
五、用歌声让它烂熟于心
唐诗宋词原本就可用来歌唱,是岁月让那些动人的曲谱终成绝响,同时现代人也并没有放弃为古诗词作曲、演唱的努力。如邓丽君演唱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王菲的《但愿人长久》,江涛的《愚公移山》等。我们教学生唱会这些歌,就等于轻松自在地一劳永逸地完成背诵任务,甚至能在一遍遍自觉地反复歌唱中感悟诗词的韵味和内涵。当我们发现一个语文背诵经常通不过的人,却能闭着眼睛熟练地歌唱《双截棍》时,真希望作曲家能把所有的背诵内容都谱成优美动听、风格各异的曲子。
六、创设诗文诵读情境
《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以平生绝学教导郭靖,然十几年不见郭靖有大的长进。郭靖受全真教马钰道长暗中指点两年,却武功大进。其差异在于教育方法。江南七怪急于求成,一味灌输,大量使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训练,郭靖苦不堪言,根本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怎么能进步呢?而马钰则教他调理呼吸,自然体会,尤其是夜晚在山顶传授内功心法可谓情境创设之先。背书最易落入机械训练的俗套,如何背得有味、入境,不妨试试马钰的情境创设法。如春雨霏霏之日,诵杜甫的《春夜喜雨》,韩愈的《初春小雨》,白雪皑皑之时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惜别时,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或王勃的“海内存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