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从江心移到陆地
          ★★★
【字体:
从江心移到陆地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8

从江心移到陆地

 

  从江心移到陆地 镇江古称京口,即古都金陵的咽喉之意。这座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襟江倚山,名胜古迹多集中在滨长江南岸的三山--北固山居中,西有金山,东有焦山。

  我们游罢北固山,驱车西行不过二十分钟就来到金山寺的山门前。金山略高于北固山, 海拔六十米。山上的南朝古塔,几十里以外就能看见,成了镇江风光的标志。 据说,过去的金山是并不容易的,原因是它原来的孤立于江中的一个小岛。唐代诗人张祜在《金山寺》一诗中说:"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宋代的沈括在《夜登金山》一诗中也说:"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北江南镜里天。"明代诗人的作品中也还有"渺渺江心寺"的句子。到了晚清(十九世纪中叶),由于江沙淤积,金山才与陆地相连。 耸立山顶的慈寿塔创建于公元五世纪南朝的宋代。原为双塔,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改为一塔,现在的塔是十九世纪清代末年的建筑,八面七级,砖木结构。我们合上塔顶,凭栏鸟瞰,江城景色历历在目。

  金山寺初建于东晋(公元317-420年),原名"泽心寺",宋代改名"龙游寺",但历来俗称金山寺。自唐代起,该寺便驰名中外,不少异国僧俗人等慕名远道前来拜谒。唐代诗人徐道晖的诗中就有"僧多外国人"的句子。日本著名画家雪舟等扬于明代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来此登览。并绘有《大唐扬子江心金山龙游禅寺之图》,寺内还保存着一幅该图的复制品,使我们从中能得以一睹当年金山寺的丰采。

  从金山西行一里许,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据说,泉眼原来也在江心,汲水颇为不易。当时的人要用船划到那里,用一种特制的盖紧的容器沉到江底,在泉眼上把盖子打开,才能汲到纯正的中泠泉水。

  如今的中泠泉已随时着金山一道登上陆地。泉之四周围以石栏,池北建有茶楼,随时都可以用管道汲上泉水烹茶待客了。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