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说忠爱
          ★★★
【字体:
说忠爱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说忠爱

 

就拿忠君爱国的观念来说,在孔孟的著作之中并不突出。孔子只强调"尊王攘夷",即尊奉周天子,抵御外族入侵中原地区;孟子是宣扬"大一统",力主以"仁政"统一中国。把儒家这些与忠君爱国有关的因素发展成为忠君爱国的强烈的意识、并成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永恒的主题,这是杜甫的功劳。

流传到现在的杜诗绝大部分写于滞留长安以后,从长安诗开始,杜甫大多作品中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精神。从早年的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杜甫的拳拳之心,永远是那样执着。杜甫不仅随时随地不忘君国,如苏轼所说"一饭不忘君"(当时的""就是""的代表);更令人感动的是,他把这种感情视为其生命的一部分。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开篇就描写忠君爱国之情,当时摆在杜甫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归隐田园,过"潇洒送日月"的浪漫生活;一是出仕做官,介入纷纭复杂的官场争斗。选择引起杜甫内心的激荡,诗人把自己的内心的矛盾如剥春笋似地一层一层地展示出来,最后,杜甫表明自己心迹: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向太阳,物性固难夺!

忠君爱国之心已经成为了诗人的天性(如葵藿之向阳),想纠正也不可能了。正是这样的"物性",当事关国家之时,他不仅能够这样要求自己:"济时敢爱死"(《岁暮》),而且对于朋友他也能说出:"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后者看来更难。所谓"严公"就是杜甫落难成都时全身心依靠的顶头上司严武。严武入朝有可能担任宰相,为这样有光辉前程的人物送行,帮忙或帮闲们大约要说尽人间的祝福话语的。我想聪明的今人更会如此。而杜甫本着儒家的"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的精神却讲了这样不吉利的话,而且讲得如此富于激情、掷地有声!这不是远比孔子的"臣事君以忠"更富于感召力吗?

杜甫的忠君爱国又不是后世儒家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式的"愚忠"。杜甫敢于批评讽刺皇帝,而且他的"忠君"主要就表现在对皇帝的批评讽刺上,杜甫敢于写作这类作品。。孔孟这些儒家的创始者们谈到君臣关系时,多是从相对关系着眼的。所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说的更情绪化一些,"君之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强调臣子要绝对忠顺是法家。杜甫对""的批评的情绪化是不让于孟子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秦州杂诗》);"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位忙"(《忆昔二首》):"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遣遇》)!这些诗句在""之外,还有愤怒,然而它与忠君爱国之心并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国家社稷是老百

姓为主体的,不顾普通百姓利益、任意胡来的皇帝只是"民贼独夫"。孟子对"民贼独夫"所表达的愤怒成为后世进步士人的榜样。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