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杜甫的寂寞与被认识
          ★★★
【字体:
杜甫的寂寞与被认识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杜甫的寂寞与被认识

 

    唐人对于杜甫诗歌的成就和价值、特别是其中蕴涵的儒家情怀是缺少认识的。流传至今的唐人选唐诗中,很少有选杜甫作品的。杜甫满怀深情地赞美过当时许多诗人的创作成就,但却很少得到应有的回报。不是朋友们薄情寡义,而是杜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和审美风范与当时人们的普遍追求和审美情趣是不合拍的,因此很难被理解,这使得杜甫深感寂寞:"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南征》)唐代开国的中坚力量是军事贵族(许多人还带有游牧民族的血统),尚武、建立功业是当时士大夫的人生追求(沈佺期诗中所说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绝不是愤激之语,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儒学、经术只是那个时代的点缀。

    到了宋代,赵匡胤出身社会下层,他通过军事政变,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天下一统,渐趋太平以后,为了防微杜渐,赵匡胤开始抑制军阀的力量,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于是,儒学被摆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文人士大夫扬眉吐气。这时,历代文士、特别是唐代文士留下的文化遗产普遍受到重视,杜诗的意义也被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人们读杜诗除了得以徜徉在诗人所创造的五色缤纷的艺术世界外,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诗中所传达的深厚诚挚、充满了仁爱精神的情感。用王得臣在《增注杜工部诗集序》中所说"逮至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茹古含今,无忧端涯。""周情孔思"四字最重要,它表达了宋人对杜诗内容的理解,""""是指周公、孔子。宋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文人士大夫无不受到杜甫的影响。宋代儒学主要表现是理学,而理学家中许多人受到杜甫影响。我们前面说到的张载是关西学派的创始人。他在《西铭》倡导的"民胞物与"至少是与杜甫主张是暗合的。政治家中的主持"熙宁变法"的王安石、宋金交替时期的民族英雄李纲、宋元交替时期为国献身的文天祥都是杜甫的崇拜者、杜诗的热爱者。李纲说杜诗"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重校杜子美集序》)。这大约近百年来人们之所以热爱杜诗的一个总的说明。文天祥被俘之后,羁押在燕京狱中,三年艰苦的牢狱生活,陪伴他的惟有杜诗。并用杜甫的五言诗句集成五言绝句二百首。他在序中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代为言之"。我们可以想见杜诗中所表达的伦理精神对他们的人生选择中所起的的巨大的推动作用。杜诗不仅文人士大夫读,就是一些武官、市井小民也在读,这在宋代笔记诗话中皆有记载。杜诗在宋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出现了专以杜诗为学习对象的江西诗派。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