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八上备课卡片 >> 正文
培养善根与发扬善念
          ★★★
【字体:
培养善根与发扬善念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6

培养善根与发扬善念

 

    我们说杜甫善于发现和揭示人人皆有的善心善念,但也应指出杜甫的情感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细腻、丰富,他感受到不一定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例如,杜甫曾经游历过的风景,当再次去时,感情就不一样了。他在《后游》一诗中描写再度游修觉寺的心境:"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为什么"曾游""再渡"就与初来不同呢?人的感情仿佛是自然界的甘霖和雨露,给万物以"润泽",寺庙与小桥有过诗人的投影,所以当他"重来"时才感到分外亲切。对于自然风景缺憾,杜甫也有极敏锐的感受,"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曲江二首》)。只要出现了一片落花就使得春天不再完整,这种感觉细腻仿佛是童话中的"公主",能被九层厚垫子下的一颗豌豆硌得不能入睡。这种感觉就是儒家说的""""是仁爱的基础,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不择仁而处,就是不""。没有"",也就是没有感觉、换句话说就是麻木不仁。麻木的人,没有感觉的人,不会有""的。我们从生活中也会体会到,对他人痛苦没有了解的人,就谈不到"爱人"。《水浒传》38回写李逵与宋江等人在酒楼吃酒,李正要在大家面前卖弄他的"胸中的豪杰的事务",没想到一个歌女前来咿咿呀呀的唱歌,宋江等人都听歌了,没人注意李逵了。李逵大怒,两个指头朝小女子额上一点,那女子"大叫一声""蓦然倒地",死了过去。那个小女子是个可怜人,按照过去宣传的"阶级同情"说,李逵应该同情她才对,事实上不是这样,因为他对小女子的苦难没有感觉。杜甫对他人痛苦的体验是极深的,并能很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新婚别》新娘子身份的尴尬"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垂老别》中被征发上战场的老夫妻之间的互相怜悯与安慰:"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杜甫一会儿是老父,一会儿是老妻,分担着两位老人的痛苦。对于万物万事,大自然中的动植万类中弱小者,杜甫也是充满同情与理解的,这样的例子在杜诗中是举不胜举的。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