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五单元 >> 教案正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5
        ★★★
【字体: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5
作者:天若有情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14

第二十二课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  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  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污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

        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

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

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

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三、教师范读

听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在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记住下列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箪(dān)   黔(qián) 

    学生自行朗读,读准、读熟、读得流畅。

四、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的解释,亲做好笔记。教师巡视,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1、词类活用:以乐其志: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2、重点词语:

    不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    亲旧    尽,在必醉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箪瓢屡空    晏如     戚戚    汲汲      

五、朗读、背诵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

六、作业

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朗读、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巩固

抽背课文,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板书]

主要方面

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1、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什么样的思品格

明确: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2)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从本文来,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

明确: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 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

三、             问题研究

1.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明确: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2、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

明确:“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想“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

3、齐读最后一段,提问:本段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对应的是哪一句话?清说说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明确:与“不慕荣利”相对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让学生发表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思考:“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

2.多用否定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台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正如钱钟书所说:“‘不’字为一篇限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先生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惜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王夫之《思问录》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久,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五、集体背诵

六、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出身

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不为

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景仰。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志不穷,

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

七、作业:

   为你的同学写一篇小传。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