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下 >> 八下五单元 >> 教案正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7
          ★★★
【字体: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17
作者:潘东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7

八语下第五单元第22课教案: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
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二、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   箪(dān)瓢屡()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

多音字:传(zhuàn)   (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第一段: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箪瓢屡空: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平乐道。颜回(523~前490)春秋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子渊,一作颜渊,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年三十二死,后人称为复圣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自娱:使自己欢娱。   颇示己志: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不是赞扬的意思。)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黔娄:战国时齐国人,鲁恭公想聘他为相,他不受,齐王派人送去黄金百斤,想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他死时衣不蔽体。他的妻子也很贤德。 陶渊明痼在《咏贫士》中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其言:指黔娄之妻说的话。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名利。喜欢读书,不过不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好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来招待他;去喝酒总是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说走就走。[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自我娱乐(以消遣时光),(从文中)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用这种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做诗,为自己坚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呢,还是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呢?(其实这两种百姓都过着非常美好的生活)
五、作业设计:

1、理解成语“不求甚解”的意思。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记住下列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下列带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

A、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把;连词,来。

B、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     得到;益处。

C、亲旧知其如此。以此自终。     代词,这;代词,这。

D、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   代词,指五柳先生;助词,的。

4、下列各句中“其”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指黔娄之妻。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

                         

第二教时

一、问题研究:

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
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五、附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晋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安贫乐道

六、作业设计:第一部分:课后练习说明:
一、背诵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增加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等等。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会,体会、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2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期,期望。)

3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冷清的样子。)

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三、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道拓展性练习,意在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沟通本课与学生以前读过的陶渊明诗作的联系。此题没有统一答案,重在引导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谈自己的看法。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有关陶渊明资料的能力。谈自己的看法,同时又是一种口语表达的练习。

四、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见前边译文。

第二部分: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