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下 >> 七下六单元 >> 教案正文
《珍珠鸟》教学设计评析
        ★★★
【字体:
《珍珠鸟》教学设计评析
作者:月光如酒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2

 

            《珍珠鸟》教学设计评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树立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是不断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前进和保证《标准》得以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

针对阅读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怎样才能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要求呢?现以人教版第七册(下)《珍珠鸟》教学设计为例,看看设计者是如何较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的。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原本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一个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由此引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这一美好而深刻的哲理。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具美感又富质感,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教学设计中设计者从四个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侧重于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悟、自得,较好的体现了《标准》的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自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了情意

设计的第一个环节首先是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可从中认识珍珠鸟,生发对珍珠鸟的兴趣,并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也正体现了《标准》中所提出的“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的精神。这种感受往往来自学生的直觉,可能是粗糙的、肤浅的,但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更何况“一生一感受”,丰富多样的感受可以让课堂焕发出情感、智慧的生机。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也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二、自解课文,让学生理解。

通过初读,学生一般是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的。但要细细品味流露在字里行间的细腻、真切的感情,还需“批文入情”深入地去感受。本设计在第二个环节设计了:①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②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都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去感受、理解珍珠鸟与作者的感情的逐渐笃深的过程,体味文章所体现出来的人情美、人文美,也更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文章的独特体验。而对“爱”的主题的体会、感受对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底色无疑是重要的。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理解珍珠鸟的活动过程也是对文章的主要脉络、主题的理解过程。对“起初”、“接着”、“越来越”等句子的引导体会、分析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点,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这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事情”的语句语段是有层次性的,而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也正是体现在他逐渐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而学生也会在对“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去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对此学生就可以有更多更真切的感悟表达了。

三、赏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意

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的过程。

在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导:1、设计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 2、给文章所描绘的“人鸟相依”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去进一步感受、体味文章的深切、真挚的情意,自我的体验可以得以丰富、强化,而这对现在所提倡的和《标准》的精神相契合的“培养感性素质”的语文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实践。

感性素质以“感”为基础,感性是土壤,知识是种子,感性丰富,知识才具活力。学生拥有了丰富的感性素质,才可奠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个环节的无论是“配乐朗读”还是据文字想象画面并拟起名字都是很好的进行“感性教育”的较好的方式,它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去感知、体验、理解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得到丰富的情境刺激,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意、内涵,感悟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的重要准则。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正是青少年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配乐”“想象画面”这种富有艺术韵味的方式更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音乐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就不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能力、理解能力,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力的培育。

四、再读课文,让学生悟得哲理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使他智慧、思想的结晶。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这个教学设计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从读中悟写,学以致用。在写的实践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体验去抒发对自身与他人相处、自身与自然与社会相处时重要的“信赖”这一原则的认识,既强化了学生对文章的情意的感知、对哲理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了读写结合的意识,由一篇文章而习得一类文章甚至于整个语文的学习的重要方法——内化阅读所得,外化心中所感所思。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一般都可略知一二,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学生真正把握到。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深入“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多角度多侧面的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情感的滋养,思想的启迪。

 

 

附:《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 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 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有什么习性?)

二、 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 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1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

2、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3、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4、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5、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 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引导:

1、设计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

2、给文章所描绘“人鸟相依”的这幅画起个名字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子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