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清小说故事情节,理解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如语言、表情、动作描写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查找、筛选、利用、整合,了解小说作者及其写作背景,通过讨论区自由发表意见,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前后变化。利用网络平台练习写作,达到互通有无,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教学原则
以教师引导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多种描写方法。
四:课前预习
解决朗读障碍,利用网络查找写作背景,观看课文配套朗读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五:课时: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1、导入  | 
 提问:你印象中小学里的最后一课的情况  | 
 自由发表  | 
 让学生了解“最后”的不一般的含义  | 
| 
 2、作者及背景介绍  |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  | 
 互相交流  | 
 了解故事发生的大背景  | 
| 
 3、整体感知  | 
 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个别回答  | 
 培养学生速读抓重点的能力  | 
| 
 4、问题探究  | 
 “最后”的特殊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课文中哪些段落)  | 
 个别发言  |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 
| 
 5、人物分析  | 
 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看看他在上课前后的变化  | 
 小组讨论,分析人物  | 
 培养学生从文本内容评价人物的能力  | 
| 
 6、引出人物描写方法的介绍  | 
 引导学生网上搜索  | 
 搜索  | 
 了解心理描写的作用  | 
| 
 7、细节欣赏  | 
 引导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细节描写,说说理由  | 
 讨论区发言,教师选择重点段落让学生朗读  | 
 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 
| 
 8、置疑解疑  | 
 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  | 
 置疑解疑  |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 
 9、实践作业  | 
 学习课文中的心理描写,写一段特殊经历时候的心理描写。如上台演讲、参加运动会等  | 
 发表在讨论区  | 
 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