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 >> 七上三单元 >> 教案正文
《秋天》教案设计5
      ★★★★★
【字体:
《秋天》教案设计5
作者:邓少君    教案来源:南昌八中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0

[文本解读]

一、课文解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身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的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在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的诗作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难得这位诗人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情境、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之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而这里却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欣然、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秋天)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的画面,在诗人笔下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得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一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不和谐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二、文章的教育价值

《秋天》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诗。诗歌通过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抒发了对秋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1.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知识技能目标

⑴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⑵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⑶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3.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诵读法。

⑵品析语言美,想象画面美。

⑶与课后《秋景》(美国·狄金森)及其他写秋的诗句作比较阅读。着重品析在内容、感情、语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秋夕》中说“银烛秋光冷画屏”。

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萧索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别样的秋天,去听诗人的深情絮语,去看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二、朗读诗歌

要求:a、朗读时注意音准、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节奏、听感情),同时播放多媒体配乐画面,如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等;

4.学生点评,老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三、整体把握

问题1:诗歌描绘了几幅图画?请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师点拨:三幅图,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问题2: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师点拨: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问题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师点拨:由远及近的顺序。

问题4: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师点拨:抒发了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想象画面

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小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四人小组的同学听,其他三位同学适当给予补充或指出不当之处。

2.全班交流:请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然后描绘画面。

3.学生点评,老师补充。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五、美句赏析

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

说之前先在课本中写出简单的批注。

美句赏析参考: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六、品味意境

请同学们欣赏北宋程颢的《秋月》(配相应的画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设问: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色秋”与王勃《滕王阁序》中哪一句意同?

师点拨:清幽的意境。“一色秋”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同,即指秋天里长空与流水同时清澈明净,一样的颜色。

设问:课文表现的意境与《秋月》的意境相似,都表现在一个“清”字上面,请围绕“清”字具体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

师点拨: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依据见课文解读。

七、迁移训练

我们用以上方法再来欣赏美国诗人狄金森的《秋晨》,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首诗所展现的画面和课文相比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八、背诵比赛

齐读——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诗)——齐背——个人或小组比赛背诵。

九、课外作业

请同学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有绘画兴趣的同学,可给你的诗歌配上一幅画。

 

 

[实录及点评]  (教学步骤五)

1:我喜欢“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这些诗句使我仿佛看到了一幅丰收的图画。而且“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很特别的表述。

2:我最喜欢“震落了清晨满披着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两句诗,诗句让我想象出一幅极美的画面:古木参天的幽谷中,微风轻拂,吹落了满树的露珠。

师:我很赞赏你丰富的想象力,用“古木参天”来描绘森林非常恰当。

3:他说得不正确,“露珠”不是风吹落的,而是伐木时震落的。

师:我要表扬这位同学反映敏捷及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4:我喜欢这首诗每一节最后一句,特别喜欢“栖息”、“游戏”、“梦寐”三个词。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秋天”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的情态,表达了“秋天”无处不在,更写出了人们眼里的柔美的秋天。

师:你能不能模仿这三个句子,造一个类似的句子。(大家争着举手)。

5:笑笑,我来试试。秋天徜徉在田间小道上。

师:很有诗意。秋天就像一位满怀丰收喜悦的老农在田间小道悠闲自在地步行。

6:我认为这首诗非常好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伐木声衬托得山谷更加幽静,“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蟋蟀的叫声衬托得草野更加空旷寂静,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非常高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

师:是啊,老师也仿佛听到了秋虫的呢喃,甚至还听到了船桨划水的声音,鱼网入水时的沙沙声。附录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就是采用这种手法写的。

……

点评:

此教学片断没有采用自学、质疑、讨论的形式,而是让学生自己赏析诗歌。同学们互相感染,互相启发,争相发言,虽然有的话不成句,有的分析不着边际,有的同学说到中途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现自己,更可喜的是,有一些同学已渐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资料整合平台]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依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树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果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祥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点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树叶由绿而黄,而萧萧的飘落;芦花飞白,枫木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志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声的时候,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说:

“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来,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烂,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黄叶消隐,沉埋在烽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淡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空闲,和永恒的宁静!

[赏析] 这篇文章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秋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秋天。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秋天以人的性格和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活动目标]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体悟自然的生命和灵性,认识并探究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3.学会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自主合作能力、写作和欣赏评价等能力。

[指导理念]

1.本单元安排的三项活动都是围绕“感受自然”这一课题而展开的,它的教育目标可分解为三个层面:⑴情感态度培养方面:让学生回到大自然的怀抱,沉浸于大自然之中,围绕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展活动,获得对大自然的亲近而美好的感情,借此将关爱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浸润在心灵深处。⑵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联想和想像能力。要引导学生养成对感兴趣的事物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的习惯,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于抓住特征,并通过联想和想像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对比、类比和综合,从而加深对观察对象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这次活动中的观察,不是属于“科学观察”,而是属于“文学观察”,即观察过程也是审美过程,它不仅要启动心智,还要投注感情,要有“相看两不厌”的深情凝视;也只有充分调动了感情,联想和想像思维才会被激活,使观察、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变成与大自然贴近、融汇的过程,变成欣赏和陶醉的过程。因此,要注意引发学生的情趣,防止在活动过程中对思维作简单的机械的训练。⑶语文能力训练方面:能说出和写出观察的景物特征以及内心感受、体验,即能说出眼中景和心中景。开展这些活动,在实现它自身教育价值的同时,也是为写作和口语交际提供“源头活水”和情境,学生有了具体的、亲历的活动,便有事可写,有话可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一活动,利用好大自然馈赠的丰富的素材,触发表达欲望,训练表达能力。

2.本单元设置的综合性学习,尽管活动情境相同,活动目标一致,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侧重点是不尽相同的。活动一:我有一个“朋友”,侧重于对自然中花鸟鱼虫、山川草木的“生命观照”,物我之间“心灵的对话”。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的生命,体悟自然的灵性。活动二:走过四季,侧重于个体对物候变化中的四季景色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这一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防止学生对四季泛泛而谈,人云亦云。活动三:心中的美景,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遐想。因此,在这一活动中要关注学生对“自然图景”的再造能力,这除了要激活学生平日的生活积累,还要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开展这三项活动的过程,也应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当然,这些都不应直接地告诉给学生,而是通过活动,通过启发,让学生去体会、感悟。

 

[活动重点]

1.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2.联想、想像。

3.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活动评价]

对活动的评价;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对写作的评价。

[活动设想]

根据所学几篇课文的内容(春、秋、冬景物),以及学生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拟定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走过四季”。初一学生活泼、好表现自己,可以通过朗诵、演唱、绘画、摄影等形式走进四季,感受四季。

[活动时间]

前后二周。一周用于准备演出的各种节目并排练,包括到大自然(利用双休日)中去写生、摄影。第二周用二课时说四季并表演,作文一课时,总结和讲评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学生提建议,讨论并制定活动计划,准备好相机和绘画工具。

2.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3.走进大自然。动员学生在校园或自家居住小区“认养”树木、草地。

4.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二、活动阶段

㈠话说四季

1.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2.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独特感受。

3.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4.分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5.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6.结合“认养”活动,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7.全班交流。

8.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㈡表演四季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好导演,讨论表演的内容和形式,组织排练,要求全员参与。

2.学生讨论,为此次演出取一个精彩的名字。如“心中的四季”,“四季畅想曲”等。

3.语文科代表负责选好主持人和评委(最好春、夏、秋、冬四大组各选一个,以示公平)。

4.课上演出,学生评委打分,并由主持人组织点评。(学生合作演出,竞争激烈;评委公正打分,一本正经;主持人组织评价,妙语连珠。)

5.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

㈢抒写四季

1.给照片上的景物或绘画作品配上一段你认为最美妙的话。(可以课外完成)。

2.以“四季”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可写对四季的独特感受;可写表演四季的活动和体会;可写“认养”活动的过程……

㈣、总结阶段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形式:

1.由各课外小组交流自己拍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及所配的文字,每组选出一到两名代表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上,老师组织点评照片、绘画及文字,评出优秀作品表扬发奖。

2.大作文点评。

A.老师事先将学生作文浏览一遍,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两篇,课上展示在实物投影上与学生讨论,并作示范性评点批改。

B.四人一组,互改他人作文。(老师给出评改标准,巡回了解情况,解决学生提问)

C.学生推荐优秀作品,并将作文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大家一起讨论欣赏。

3.选出优秀摄影作品及绘画作品装订成册。

4.指导修改作文,并将优秀作文汇总出一期《四季畅想曲》的班刊。

[活动后记]

学生通过有意义的“走过四季”活动,开阔了胸襟、陶冶了情操。通过“认养”和表演活动,学生对自然和环境更加关注,对四季感受更深。因为有了真切的感受,所以学生们有感要发,有情要抒,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佳。同时,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作文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假话连篇?

 [佳作欣赏]

       

南昌八中  初一(2)班   潘佳伟

南昌的秋天很平常,没什么特殊,却让人感到一种质朴的美。

南昌的秋天,天气既不暖也不寒,只是微微有些凉意。一阵风吹过,把人们在夏天那闷热的暑气霎时冲刷得干干净净,让人感到好清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尽管没有春天的风那样柔,却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尽管没有冬天的风那样狂,却也像是在炎炎夏日吃了一根冰棒,全身上下似乎被清洗过一遍,让人感到太美妙。

雨倒不是常下,南昌的秋天有些干燥。回忆起春夏 ,不是绵绵细雨,就是倾盆大雨,地球似乎每天都要天神为他洗澡。秋高气爽的日子:学生们由老师们领着,到处秋游呢!体育馆里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农民伯伯们忙着收粮食,采果子,看着一筐筐丰硕的果实,一袋袋饱满的粮食,赶忙感谢“秋老爷”的恩赐,不然收成怎能如此顺利呢?

南昌秋天的市场是十分热闹的,那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桔子,好似月亮的香蕉……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上市了,那诱人的水果,混杂着卖声,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忍不住每种都想咬一口;青菜、黄瓜、西红柿……也一样接一样地跑进了人们的菜篮子。新鲜可口的大米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瞭乱。

南昌的秋天是菊花们的世界,那一朵朵开得绚烂的菊花,没有牡丹的华贵,没有茉莉的芳香,没有梅花的傲骨,没有松柏的刚强,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一阵凉风袭来,正所谓“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地上铺满了花瓣儿:白的、黄的、紫的……编织成一块亮丽的地毯。这样一条漂亮、清香的地毯,踩上去,似乎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芳香。而菊花,在风的陪同下,向你微微地点头问好。

有轻柔的风,有清香的花,有丰富的粮食,有饱满的水果,这就是秋天的南昌。

 

南昌八中  初一(2)班  谢青

春姑娘带着甜甜的微笑来到了人间。

我迎着晨风去上学,穿行在淡淡的白雾之中,好像是在腾云驾雾一般。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瞬间,千万缕阳光透过那晨雾射向大地,薄雾慢慢地淡了,散了……

红红的太阳终天露出了整张可爱的笑脸。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那么明朗。树叶的嫩绿叶片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透明的露珠。小花悄悄地绽开了笑脸,迎着初升的红太阳调皮地摇着头,小草也充满了生机,翠绿欲滴,十分惹人喜爱!

我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我们可爱的校园。

只见一棵棵四季常青的大树换上了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微风吹过,一串串树叶挨挨挤挤的,仿佛一大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小鸟飞来了,它们站在树枝上,舒展开亮丽、悦耳、动听的歌喉,为春天而歌唱,为春天而喝采。不一会儿便响起了清脆的铃声,校园里便立即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正在利用宝贵的春光认真地学习。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散步。春雨在春风的护送下,以它温暖、轻柔、细腻、动人的姿态洒向人间。我站在教室外面的走廊窗前隔雨观望,远处的大树、房屋、教学楼、草地、大街朦朦胧胧,就好像沉浸在一片薄雾之中。我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出窗外,雨点细如牛毛、针线,那么小,那么轻,那么默不作声地就落到了我的手上,使我感到寒冷刺骨,大雪纷飞的冬天已经过去,鸟语花香,细雨绵绵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

我看着这周围的一切,情不自禁又满心欢喜地展开双臂欢迎!啊!春来了!春天来到我们身边啦!

     

南昌八中  初一(2)班  余圣禹

不知何时,白色悄悄铺上了层顶、雨棚、车子、街树,从上鸟瞰,整个南昌城已是一片白色。下雪了,这也许在北方不是什么稀奇事,可在三年难见一场大雪的南方,却是一件“大事”。那些因为准备不足而冻得发抖的人,也并没有抱怨天气,毕竟这样的雪南方是少见的,何况雪景是这样的美丽。

雪花纷飞,如漫天的精灵翩翩飞舞,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似乎每一片都有自己的舞蹈,但无论哪一片都那么合拍,好像是事先排练好的一样。

伸手接住一片雪花,松松的,柔柔的,凉意渗入手心,却不十分冷,而是淡淡的凉,只是凉。

我不是一个懂得赏雪的人,可我看见这片难得一见的雪花还是陶醉了。陶醉于它们的洁白,陶醉于它们短暂的美。也许它们早就知道自己迟早会化为水,但在空中它们却抓紧这极为短暂的时间,展示它们所有的美丽,这也许就是它洁白一生的愿望吧!

当你走在街上,一片小小的雪花落在你的头上、脸上、衣服上时,请不要掸掉它,不要让它融化,让它带着自己的愿望飞吧!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