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谁碰了我的教案
        ★★★
【字体:
谁碰了我的教案
作者:(铁皮鼓…    阅读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1
                                                   谁碰了我的教案

                    (铁皮鼓)

教案检查是学校一项常规工作。每逢教案检查日,老师们便忙忙碌碌,挑灯夜战,抄得手都痛了。如何让最少的字数,取得最大的视觉效果,也便成了一门学问。更聪明的,可以让老树再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发挥余热。到了网络时代,各种电子教案更层出不穷,不但可以一课一课地复制,甚至可以一册一册地下载,难言之隐,往往一键了之!

只是在辛苦之余,很少有人问一句:凭什么查我的教案?!

据我有限的观察,厨师做菜,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制作过程的,(偶尔有,一定是准备出书用的)从来没有见过哪个饭店老板发神经,给厨师们发“厨案本”,倘若偶尔有,也一定是教导主任下海办餐馆。饭店老板不用检查“厨案”,似乎并不影响到饭店的生意,也影响不到老板对厨师做菜水平的评定。原因很简单,老板虽然不会神农尝百草似的尝厨师做的每一道菜,但一来可以窥斑知豹,二来只消看看顾客们的反应就是了。即使老板有诸葛之风,愿意鞠躬尽瘁,厨师们恐怕也要拍案而起的--须知有些菜的做法,本来就是他们的独门绝技,他们岂会傻乎乎的捧出饭碗?

但是在学校里,很少有人拍案而起,也很少有人想到教案检查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如同厨师做菜一般,任何一个教师设计教学的过程都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如果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本身就是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是个人的知识产权,如同厨师的独门绝技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所以我一直视教案为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它凝聚了我的心血,凝聚了我的劳动成果,每一次上交教案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感觉自己受到了侵犯,所以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开始上交假教案,而把更为真实详细的教案作为个人的资料备份--在一种逼良为娼的制度下,只有作假才会让我感到安全。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想不通教案检查的意义何在。评价教师吗?我觉得评价教师应该主要是效果评价,在确定效果目标的前提下,应该允许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达成目标。督促教师吗?依靠教案上课的老师并不多,而且往往是不太成熟的老师,成熟的教师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集中在目标的达成的,而不是自己如何设计课堂。

不但如此,对于教案还有层层要求,仅仅是抬头格,从最初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就已经膨胀到了十余项。一些学校不但如此,而且规定详细程度甚至页数,不但规定页数,而且规定工整程度并以此判定教案的优劣,萝卜也好,人参也罢,好不好要看洗得干净不干净,削得好看不好看,至于内在的品质,反倒是次要的了。一道一道绳勒过来,实在动弹不了,只好削个木人代过,仿佛孙猴子找了个替身。

对教案的这种检查不但直接侵犯了教师的知识产权,而且更进一步的侵犯了教师的教学权,缩小了教师灵活处理教学的空间。对教案的要求越严格,这种侵犯所造成的伤害就越大,教师处理教学的自由度就越小,教师作为知识者的尊严就会更多地受到损害。

其实,教案检查的无意义,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早已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但是教案检查并不因此而取消反倒愈演愈烈。因为教案检查实际上已经仪式化了,而任何仪式都是一种暗示,是对校园里工作关系的一种隐喻。它通过这种对教师教学权以及知识尊严的不断挑战强化对教师的权力,暗示教师明确对于这种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暗示让任何一个有自由感的教师都感到屈辱,感到一种潜在的不信任。这是校园里坚固的金字塔,它对秩序,统一的要求远远超过对教育本真的追求,它不但在塑造着教师,也在间接地塑造着学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