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教育一周语录拾萃
        ★★★
【字体:
教育一周语录拾萃
作者:李丽萍整…    阅读来源:网络转摘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3
  “北京大学是按照程序在办的。”
  ――针对前段时间社会广泛关注的北京大学“引进海外人才作假”一事,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作出回应。她表示,北京大学上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北大感觉到可能丘先生不是特别了解情况。
  “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地成长,是我最忧虑的事情。”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表示,他和北大不存在私人恩怨,批评北大引进人才造假全是为了国家。丘成桐对国内的学术现状甚是忧虑:年轻人不能培养上来,一些年纪过大同时权力过大的教授,没有把时间花在学问和在年轻人身上。
  “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完全属于制造冤假错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说,“差生”现象是中国教育的顽疾。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必定是让大多数人失败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试教育是犯罪机器,而“差生”的制造者则是犯罪的帮凶。
  “我们的教育一边是缺钱,一边是乱用钱。”
  ―上海交大教师熊丙奇披露了中国高校的一条潜规则:把资助科研活动的基金,看作荣誉或者奖励,而若干年后,基金项目的成果如何,有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却往往没人再关心。获得基金,就等于获得成果;获得成果就等于提升自身地位;而地位的提升就等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中国,大学的气场正在消逝,变得奄奄一息,而权力的暴戾之气和金钱的铜臭之气却四处弥漫,飞扬跋扈。”
  ――北京学者陶东风在自己的博客里感慨,大学精神正在消散,大学灵魂正在飘逝。在国内的一些大学,他感觉权力的霸道和金钱的嚣张随处可见,四处弥漫着暴发户的浅薄。
  “公众的批评再多,对北大基本是起不到效果的。”
  ――北京大学近来成为了众矢之的,饱受社会舆论的批评,可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认为,公众批评对北大基本无效。因为在他看来,我们的北大,我们的任何一所高校都是对上负责的,我们的高校是一个没有行为能力为自己负责的官僚机构。
  “完全用不着一头扎到本该由教师自己负责的一亩三分地上,替人家当家作主,更用不着由教育部来一竿子插到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质疑正在大张旗鼓进行的本科教学评估。他认为,怎么教、怎么考是教师的自主权。如果要的仅仅是一个规范的教学过程,那尽可以由教育部来整合统编教材,编写教学软件,上课的时候由技术人员在各个教室里放就是了,考试也完全可以做到机器操作,教师基本上可以不用了。
  “近几年来中国内地大学最常用的一个表情就是‘哭穷’!”
  ――一说到高等教育的问题,内地很多高校就要把原因归于经费短缺。对此,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从生均经费来看,内地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并不逊色于港台名校,内地名校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大学的灵魂本身。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