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学生作文 >> 阅读正文
难说红楼
        ★★★
【字体:
难说红楼
作者:张一村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

难说红楼

 

                                ——读书听书与说书

 

我爱读书,尤其是名著;我爱听书,常听评书连播。

我有个表伯,是小有名气的说书艺人。他常来我家,谈起说书的乐趣,滔滔不绝,使我深受感染。今年暑假,表伯再次临门,我又和他聊起评书艺术。我问他,你会说《三国》、《水浒》等许多名著大书,但为什么不说《红楼梦》呢?那可是响当当的名著啊!他笑了笑,无奈的说:“《红楼梦》虽是响当当的名著,但‘说’不‘响’啊!这本书好看难说,一‘说’就砸锅。前些年曾有人在电台连播评书《红楼梦》,群众都反映听着“没劲儿”,不吸引人,结果呢,说砸了,电台不敢再重播了……”

闻听此言,我这个“红楼”爱好者深感遗憾——《三国》、《水浒》、《岳飞传》、《杨家将》等在电台历播不衰,吸引了无数听众,连许多中小学生都上了“瘾”。《红楼梦》位列我国名著之首,改编的电影、戏剧、电视连续剧都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可为什么“说”不“响”呢?带着疑惑和强烈的好奇心,我再次细读《红楼梦》,并与《三国》、《水浒》、《西游记》等名著联想比较,终于悟出了答案。《红楼梦》之所以好看难说,是他与评书这种艺术形式“矛盾”尖锐,原著的题材、结构、人物和故事情节不适合说书(当然,改编一些抒情唱段儿还可以),尤其不适合在“空中书场”(电台)一人连续播讲。

阅读长篇小说(或其它书籍)接收器官是眼睛,叫“看书”;收听小说(或其它作品)接收器官是耳朵,叫“听书”;一旦把小说搬上电台播讲,播讲者自然就是在“说书”了。电台说书虽然不直接面对听众,但比在书场、剧院说书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书场,演员可以边说边表演,用眼神、动作、道具(扇子、醒木等)去吸引听众注意“听”,而电台播讲作品只能靠嘴皮子“说”的功夫去感染听众。书的内容不精深,听众不喜欢;“说”的不精妙,人家也很难听下去。说书也就是讲故事,故事要有曲折性、连续性、传奇性,说起来才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红楼梦》虽是文学精品,内容丰富,言情入骨,百看不厌,但它缺乏说书要素,与评书这种艺术形式“大象不合”——

其一:《红楼梦》故事性不强,叙述的大部分是一些婆婆妈妈、恩怨情思的生活小节,琐碎小事儿,缺乏一条牵动人心和贯穿始终的故事主线,说书艺人有句行话“大书一股筋,小段一片情”。而红楼梦的结构和故事情节恰恰缺乏这“一股筋”。

其二:为了紧紧吸引听众,说书必须有“扣子”(即悬念),而这“扣子”大都是由书中主要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遭遇构成的。《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虽有悲欢离合,但情多事由少,缺乏传奇性和曲折性很难形成“扣子”,如果评书艺人勉强编个“扣子”——“欲知宝黛能否结婚,且听下回分解”。听众可能会说,扯淡!管他结不结呢!

其三:《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对话频繁,评书很难表达。书中写了一百多个女性人物,姑娘丫鬟、夫人姨妈,可谓群芳百艳,风韵各殊,莺声燕语,美不胜收,但要通过一人之口绘声绘色地把这些人物说出来,难度太大。那些众多的女性人物年龄差不多,不断反复对话,试想: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三人说话各是什么腔调?袭人、雪雁、晴雯各是什么韵味?紫鹃、秋雯、麝月又该用什么语气…… 对此,即使是口技演员也难以表达。

凡此种种,不再赘述。

总之,《红楼梦》是经典名著,但用评书这种最简便的方式表现,确实难说!

 

                                        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

 

                                        九年级四班  张一村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