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作文武汉卷
《现代汉语辞典》:【留心】注意。
有人曾经说过:处处留心皆学问。
鲁迅先生在谈到创作时说过这样的意思:要留心身边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竺可桢《唐宋诗中的物候》:唐宋诗人热爱大自然,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他们初春留心的是燕子,暮春、初夏注意的是杜鹃、布谷……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学会留心”为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这是一道平实之中颇见匠心的作文试题。所谓的“平实”,就是呈现在考生面前的试题学生能够认得准、辨得明、看得清。考试时间有限,难以做到从从容容地审题;考场高度紧张,缺少周密思考的氛围,因此,武汉市中考作文的命题者没有设置过多的审题障碍,而是为广大考生免去了在审题中费尽周折的劳苦。这完全符合语文课程改革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而要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导向。
说它颇具匠心,从多个方面可见:在题目涉及话题(〖KG-0.5mm〗“留心”)的选取上,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打开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在提示语的选取上,引用辞典注释、俗语、名言,着力点燃考生思维的火花;在提示语中例子的选取上,有人文领域的巨匠,有科学领域的代表,典型性很强;在“要求”的设置上,明确、具体,要言不烦,不占用考生原本就很紧张的时间。
可以这么说,命题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考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和个性化地表达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平台,以此来激起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跃跃欲试,一展才情。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上佳的作文来呢?
首先是必须紧扣题目。或许是要有别于范围更为宽泛的话题作文“留心”,命题者有意选定了命题作文《学会留心》,保持了相对较强的限制性。为什么是“学会”留心?因为有人不会留心、没有留心,这是这个命题作文的潜台词,也是我们选材的前提、基础。在内容上,要么从有人不会留心或没有留心写起,要么在行文过程中点明有人不会留心或没有留心。为了能够紧扣题目写作,可以在开头、结尾和过渡段中多处点题,使自己的思维之舟始终航行在题目设定的航道之中。
第二,必须充实内容。客观地讲,生活的忙忙碌碌,学习的争分夺秒,使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留心;虽说可以写留心父母的关爱、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可以写留心社会、留心国事、留心天下事,但真正如此写作,很容易缺少细节,失却丰满。因此,我们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或者由某一个点发散开去,找出足够的写作材料;或者还原生活中的特定镜头,写出感人的细节,使文章有血有肉。
第三,必须创新突破。从选材上看,“留心身边人和事”会成为大众首选;从立意上看,“留心处处皆学问”的俗语已经耳熟能详。这道题目,从选材、立意上去创新,必须避开上述两个角度,这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比较容易的,是文章形式的创新:可以设置问题,有问有答,用书信形式表达;可以辑录片断,前后对比,用日记连缀成文;可以围绕主旨,突出中心,用访谈录形式撰文;可以抓拍镜头,捕捉生动,用小标题形式构架全文;还可采用回环、反复、排比等多种表达方式,增加文章色彩。(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