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学生作文 >> 阅读正文
下水作文:生命的远行
        ★★★
【字体:
下水作文:生命的远行
作者:阎继勇    阅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0-28

生命的远行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阎继勇

    作为一个读书者,我常常思考:自己在哪里?正在作什么?

    思索了十几年,年届四十仍然不惑,只是模模糊糊的感到自己在远行的路上。

    这里的远行不仅仅是指漂泊异乡,更多的是指意识层面的渴望。其实,每个人在生命意识的深处都是渴望远行的。想想那些古今名士,哪一个不是远行再远行?有的终生漂泊,至死未归。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远行的决心;“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杜甫远行的牵挂;“拣尽寒枝不肯栖”是苏轼远行的凄苦;“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林黛玉远行的渴望,“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这种意识的呼喊;“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是李叔同远行的路景,家乡的富贵妻儿的牵绊乃至对艺术的钟爱都没有阻止他远行的脚步,从西子湖畔的古寺,沿着袅袅的钟磬梵音继续远行。“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是三毛远行路上对世俗的回答,她走过情感,穿越沙漠,在生命不该结束的时候走向远方。

    远行往往从告别故乡开始,在生命的早晨出发,向着生命意识中某个期望点跋涉。

    李白就是这样,那天早晨他“仰天大笑出门去”,一路走过皇家的恩宠,走过人生的辉煌,走出生命的洒脱,直至他追月而去。他到底走多远(或者说他所到达的高度或深度)不是千年以后的我们凭借仅仅阅读了他的几首诗作就能体会得到的。尽管他“举头望明月”时也“低头思故乡”,这正是远行意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渐渐显现的回归意识。和所有远行者一样,李白的思想生长着前后两条腿,前者是远行后者是回归。当走过一座座人生的板桥,历经了一场场生命的寒霜,听怕了月下茅店的鸡声,故乡的歌谣就会在笛声如梅的月夜穿越千山万水,对着那疲倦的心温柔的召唤。于是,回归就开始在后面用力的撕扯,远行在前面拼命的牵引,直至把生命撕裂,结果客死他乡,魂系故乡。

    生命总是具有自然和社会的两重性,它的自然性常常受到社会性的限制和压迫,并且生命的主人常常和社会性纠结在一起,把脆弱的生命蹂躏的难以独立。生命只好蜗居在躯壳内孤独的承受痛苦。一旦生命插上了思考的翅膀,一定毅然出走、决心远行。

    远行是生命原质的野性,是对所有束缚生命的绳索的挣脱,是对冥冥之中命运司神的反抗。它不是回避更不是逃脱,它是积极的追求。远行的动力源于起初生命承受的孤独和痛苦,远行的魅力在于它和生命的自然性恰相吻合,满足了生命的野性对神秘的渴望。

    决意远行的人表面似乎是自私的,你看杭州虎跑寺的山门外,荣华富贵、功名地位、爱情亲情……哭声一片,把整个杭州哭成了风雨黄昏。弘一大师却青灯一豆,几案上诗笺一篇:

    几日东风过寒食,秋来花事已烂珊,疏林寂寂变燕飞,低徊软语语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梦如烟,绿芜庭院罢歌弦,乌衣门巷捐秋扇。树杪斜阳淡欲眠,天涯芳草离亭晚。不如归去归故山。故山隐约苍漫漫。呢喃呢喃,不知归去归故山。

    只有深刻感受了生命的人,只有站在生命的院子里才能理解远行和远行的人。

    我正在远行的路上,尽管回归的意识有时象蚊子一样在我耳边嘤嘤作响,但还没有那么残忍的撕扯我,我一定走进生命意识中那个期望点,哪怕我被撕裂。

    假如有朝一日我被撕裂,就让我葬身天涯,魂灵沿着来时的路,回到我家门前的那条小巷里,化作墙根那一抹浓绿的苍苔,再沿着阳光的召唤远行,直到干枯、死亡。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