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学生作文 >> 阅读正文
2005年重庆市课改实验区作文试题及佳作
        ★★★
【字体:
2005年重庆市课改实验区作文试题及佳作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5-27

2005年重庆市课改实验区作文试题及佳作
选自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全国中考满分作文特辑》
[重庆]陈家尧/供稿


    一、作文题目
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题目:那是一首歌
岁月如歌,生活如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
(2)读下面的故事,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个年轻的记者到非洲某地去采访,途中要穿过一片沙漠。一位非洲老人知道他要穿越这片沙漠后,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年轻人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
走过了沙漠,老人说:“小伙子,你们整日奔波,生活得太辛苦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日子就要悠闲、平静得多啰!前面的路好走了,我就不再送你了。”说完,老人又向来时的沙漠走去。老人的话让这位年轻人既吃惊,又感动。
吃惊的是,老人过得这样艰难,却同情他!感动的是,老人竟是在送他!
作文要求:(1)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思路点拨
作文因其分值大,历来是社会、学生及家长关注的重点。一个好的作文题,应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应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让学生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今年课改实验区的中考作文命题,在引导学生感悟生活,抒写性灵上进行了很好的导向。
作文题一:那是一首歌。这一题目应该说非常简单,也富有意蕴,要做好此题,就要对题目有准确的把握。审题时应把握三个关键词:歌、那、一首。这里的“歌”,显然是比喻意义的歌,不能实写,是对生活、生命、岁月中的事件、情景、情感的喻意。“那”,所选题材宽泛,可以指生活中的事件,一个富有美感的故事;可以是一个场景,如一家人街头散步的场面;可以抒写一种情感,亲情如歌、友情如歌;还可以是对历史的追述,写一首悠远苍凉之歌;也可以读一部文学作品,演绎悲欢离合的情感。“一首”就是所选的材料不能繁杂,要么写一个材料,要么将多个材料整合,否则写出来就可能不是“一首”而是“多首”了。
只要对题目内容把握好,信笔写好,自成好文。
作文题二:这是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比,自由度要小得多。话题作文只要不脱离话题范畴即可,而材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内涵,否则极易偏题。此材料所蕴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作文时可从两个视角切入: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二是不同的幸福观以及由此生发出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的观点。非洲老人听说年轻记者要穿越沙漠,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其实就是为了护送这位年轻记者;而年轻人听说老人要过沙漠,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从中可以看出二人之间的关爱。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关爱比一般的亲情、友情的关爱显得更高。不同的幸福观体现在文中老人对年轻记者生活的态度,老人认为“小伙子”“整日四处奔波,生活得太辛苦!”而自己的生活却是“悠闲、平静”,这是老人对生活幸福的理解;但小伙子眼里却是相反的,老人过得太艰难,老人的说法让他吃惊。二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由此生发开去,不同的视角,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只要准确把握了这一材料的意蕴,作文就能切中题意了。
三、佳作欣赏
那是一首歌
书山似海,淡若烟罗的墨香似有若无地游离在这一片蔚蓝之上,谁的歌喉惊起浪起云动,蓦然降临?
葬花吟
哀伤的语调犹如飞逝落红,淡淡地讲述着一枝海棠的过往。
你轻皱着两道弯眉,无力的玉手软软地摆着手中的花锄,将无数落花尽埋于净土之中,随土化去。
你也期望如这落红,“一抔净土掩风流”罢,寄人篱下的凄苦,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及,一切的一切在你的心中留下千万道旧伤新疤,汩汩涌动的鲜血融化不了你心中的哀怨,于是你奋力一挣,驾起双翼回归天尽头的香丘。
杜鹃啼血,可是你留下千年未变的咏叹调!
柳絮词
东风渐起,吹醒一园芍药,在酒香的浸淫中轻吟浅唱。
青石上沉酣的倩影惊飞花相无数,你挽一髻蓬松松的青丝吞吐你心中的豪气。
坎坷的命运抚不平你嘴角漾开的笑意,琉璃世界中的割腥啖膻更彰显了你巾帼红颜的心胸,心直口快的你为这冷清清的园子平添几分妩媚,几分活泼。
你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没有圆滑世故的左右迎合,你永远保持着一份诗意,超然物外,尽显你花想的高贵。
柳絮纷飞,你童真的歌谣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
螃蟹咏
芳华尽谢,牡丹的高贵还静静地演绎着一段无奈。冷香丸的清芳压低了你上清苑的傲骨,于是你不得不绽开你的笑意,款款地轻移莲步,做你大家闺秀的典范。
你是无奈的,杨妃扑蝶的烂漫隐于人后,你亦是孤独的,滚滚而来的骂名压落你瞬间的光华。没有选择的你偶尔直抒胸臆,讽刺螃蟹,却也只能付之一炬。
于是你孤独地留转千年,用足尖在柔嫩的花瓣上弹奏着深沉交响。
掩卷余思,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一支新曲,淡淡地传唱了千年。那一首歌中,泪的痛血的痴可有钟子期在听?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点评:读到这篇难得一见的考场佳作,我是颇感惊异的,惊异有三:一是小作者对红楼女子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的身世、个性、及行为事迹的了如指掌,且能与其人进行 “心灵”对话,此种熟悉程度不是读一二遍《红楼梦》所能做到的;二是惊异作者诗化的语言,将人物故事化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然流畅,含蓄而隽永,了无痕迹,非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不能办到;三是惊异于小作者精巧的构思,用三个片断联缀成文,从“咏叹调”、“童真的歌谣”到“深沉交响”,最后合为“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一支新曲”。从内容而至形式,臻于完美。
那是一首歌
那是一只蝶。
那是一只白蝶。
那是一只在冬日的阳光里白得耀眼的蝶。
我无法形容在萧瑟的冬日里见到一个小生命的欣喜。
而它,却漠视于我的欣喜,紧紧地伏在冷而坚硬的白墙上。
阳光斜射入屋里,反射到雪白的墙上,和雪白的它。
晶莹剔透的翅膀上还残留着疲惫的影迹,黑色的触角在白光中显得刺眼,阳光中的尘埃在空气中动荡不安。它就像是一只精灵,在寂寞的冬季里寻觅……
我想伸手抚摸它,却又怕惊动这个脆弱的生灵。
我犹豫了,终还是挪了几步,而它,却不知是因为迷茫还是受到惊吓,坠落在冰冷的地上,如残叶一般无力。
我开始抱怨自己,憎恨自己,它终究不是精灵啊。在冬日中,也许一场朦朦细雨,也许一阵狂风怒号;也许……就能将它扼杀,而它,却能坚持到现在,是不是在希望在寻觅春天的气息,才能让它坚强地活下去。而我,却抹掉了它最后的力量,无法让它重新在生命中屹立。
我该怎么办?我还能怎么办?
记得一个男孩儿曾经说:“将动物的尸体埋到土壤里,它们的灵魂会得到安息的。”
虽知道这话不带有科学性,而我,还是将它托在手中,向花坛走去。我想,我不仅是在安息它的灵魂,更是在弥补自己的过失啊!
忽然,我手心一颤,它竟然活了过来,扑打着脆弱的翅膀,向着太阳方向飞去,平静而安神地离开我尚有温度的手心。
我立在冬日的阳光里,泪水从眼帘中涌出湿润了整个冬。
是它,将我心底的弦深深地拨动,强憾而有力,谱写出一首歌。
那是一首歌。
那是一首动人的歌。
那是一首题目为生命的动人的歌。
点评:读罢此文,感受最强烈的是本文浓郁的诗味。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散文诗般的结构为这只白蝶谱写了一曲生命的颂歌。文中对白蝶看似脆弱实则顽强的生命力给予了“精雕细琢”的刻画,辅之以自己的心理历程,从而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氛围,让人深刻地意识到:原来为文的奥妙在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那是一首歌
那是一首歌,呢喃的轻唱着。用最温柔的声音,面朝青春,无悔的唱着。那是一首歌,熊熊大火燃烧黑夜的时候,面朝跳动的火星,歇斯底里的唱着,为了正在沸腾的青春,最后的最后,勇敢的倔强一回。
那一首歌,是青春尚未褪色的时候,母亲教我吟咏的,那句句平淡而有生命的歌词,早在我心中生了根,长出的是一棵并不高大桅子树,开出的是并不稀奇的桅子花,闻到的,是最最芬芳的青春。此刻,流一滴泪水,祭奠离别的初三。
阳光还跳跃在干净的花瓣上,那点点芬芳萦绕在阳光身边,当我最后一次坐在教室里听最后一节语文课时,花瓣告诉我,初三将逝。莫名的,想为它写一首歌。曾几何时,我如初生的花蕾羞涩的踏入那一间教室,曾几何时,我如绽放的花朵站在三尺讲台上吟咏青春,忘记了是哪个曾几何时,我领了团员证,骄傲的拿下红领巾,花朵告诉我,你长大了。
仿若昨日一般,我仍然微笑着迎接初升的旭日,那是一个好天气,但是却没有一个好心情。内心里满是一个“离”字,六月的天空,写满离愁。
那是一首歌,在六月的天空下,我激动的唱着,唱到天黑,唱到心碎,我难忘那一首歌,那就是生活,那就是我对青春无尽的思念,那就是我对未来满腹的希望。
夕阳正好的时候,我倚着窗槛,靠在桌上写了一首小诗,当年的想念,是刘海遮住你的眼,那是眉宇间泛青的年华,是光辉隐现,没有星星的日子里,我还有想念,想念退去的稚气,想念青春的容颜。
夕阳西下,字影毛尖划,晓风送晚霞,离别是在仲夏。
我唱,我笑,我哭,我难忘记啊!那一丛飘零在碧波上的绿叶,那一段眉宇间泛青的年华。
我轻吟着歌词,随意发动着旋律,阳光照在红木椅上,我梦呓:似水年华。
点评:文学贵在含蓄、形象。本文小作者把对“似水年华”的留恋化为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水,借助桅子花瓣、天空、夕阳、窗槛等物象,将这一种“心碎、想念、离别”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这种诗化的、含蓄的表现手法给文章增加了韵味,增强了文章语言的张力,拓展了想象的空间。

那是一首歌
生命是河流,带领我们穿过高山,平原,桃林。意外而甜美。
——题记
第一声啼哭是我献给人世的致辞,从此,上帝的手中点燃了一根属于我的蜡烛,灼灼生辉;灵魂的光影在流苏中绽放,命运的罗盘移向太阳的辉煌。如果说生是一次偶然,死也是一次偶然。那么在生死之间的道路上又一定存在着某种必然。红尘紫陌、三千弱水,我从梵乐声中走来,穿过葳蕤的峡谷,愤怒的河滩,险象环生的丛林,荆棘一次次欢喜地划破我的双腿,疼痛之中,我却一直坚信,前方是一片坦途。命运行走在我的轨迹上,前路风雨在飘摇,巷外有万里未知的路在等着,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我看见有人已倒下,而我却有一缕烟雨任平生的莽莽情怀。
有人说,人不过是一根脆弱的苇草。不错,人身是脆弱的,但在风雨之中停滞,停滞,再停滞,不过是一场华丽的自慰。人要到达彼岸,是必先经历生命的痛楚,人性的苍凉和命运的多舛的!也许这是蝴蝶之所以在破茧之后愈回丰艳美好的原因。人的成长如核桃,幼时圆润青涩,不辨是非;无数的险阻之后,虽然身上伤痕如麻,但也有了坚不可破的外壳,从此不恨外物的侵噬。
我曾经想过,我们的所有幸福、疼痛、忧伤和激烈都装在一个坚实的盒子是。没有任何标签。伸手下去,摸到幸福与欢笑的机率不是永久。你无法预知下一秒所在的坐标,却能准备应对的心态。相信吧,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即刻,我们会在美的光阴中行走,明媚的日光会充满双眸。不应再有蹀蹼,你应大胆地寻觅又一方鲜妍清朗的樱桃园。佛法中说:“人身难得,美友难遇。”既然已让你得到,必然是有你所用。生死之间是一种如露似电,如梦亦如幻的东西,或许它会转瞬即逝。所以任何一种成长的感情都是珍稀的,或许你再也无法得到。
这一秒,人人都应醍醐灌顶,毕竟世间永不停息,斗转星移,人来人往,个人的忧伤替代不了世界的滚滚浪潮。所以,每一份,每一人都是一首歌,当千帆过尽,尘埃落定,它依然在我的心中浅吟低唱……
点评:能将“那一首歌”写成说理文的很少,能用散文的形式把理说得这么透的就更是少见。作者小小年纪,对人生经历中“生命痛楚”的见解却真有让人“醍醐灌顶”的感觉。文中的引用,对语言的化用及巧妙的修辞显示出作者丰富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语言功底。面对此文,我不能不感叹:后生可畏。

那是一首歌
反应方程式:紧张+感动+愉悦=一首歌
反应物一:紧张
反应场所:教室
“离中考还有10天。”我的心咯噔一下紧了,也不知道这一天上了多久的课,只以为老师全部串通好了。“ABC”刚走,“范仲淹”又来了,刚对“范仲淹”挥手送别,“弦切角”随风而至。唉,悲哉悲哉,以前脑袋里的筋乱得打结,现在可好,一根根筋绷得直直的,已经濒临断绝,可就是怎么也断不开,只是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反应物二:感动
反应场所:家
一步三摇晃好不容易将我的“有缘人”——卷子背回家,一看钟,糟糕,还有几套卷未做,没时间了,此刻体会到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即使能买光阴,我也没有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心里百感交集,不禁叹道:“夜深不睡觉,家家台灯照,灯下是何人,学生知多少?”正当我猛抓头皮时,顿时全身热血沸腾,不为别的,只因鼻子里闻到一股香气,一抬头,迎面而来的是一碗鸡汤,在妈妈手中缓缓而至,再轻轻下放,我望着妈妈,双眼含泪,双手紧握,你真是我的天使,说毕,将鸡汤一饮而尽。
反应物三:愉悦
反应场所:考场外
内容:历史考毕,意义:标示着3天中考结束,3年苦战暂告一段落。“哈,哈,我终于考完了。”我仰天长叹,行走在考场外,身体飘飘了,感觉只要一瞪大地,就会坐在跟斗云,奔赴蟠桃会,呵呵哈哈,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孤微笑。
结论:三者充分反应,生成为一首歌。
(注:反应物出自初三生活)
点评:将初三生活用一种“化学反应”的形式来表现,从结构形式到语言都体现一种幽默,作者“呵呵哈哈”乐观的生活态度由此可见一斑。以形象具体的描绘来展现三个反应物,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若能将“反应场所”变为“反应物容器”似更切合“反应”条件。

那是一首歌
岁月如歌,生命如歌。幸福是一首唱不完的友谊之歌,微笑之歌,体贴之歌……
——题记
场景布置: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刺骨的寒风呼呼的怒吼着,教室里却充满了温暖。
出场人物:妈妈、老师、我
场景内容:老师正在黑板上讲着一道数学题,“咚咚”的敲门声使教室一片寂静。
妈妈:老师,可以叫一下某某同学吗?
老师:某某同学,你妈妈来了,快出去一下。
妈妈:(脸色严肃,责怪地对孩子说)你这孩子,天气这么冷,叫你多穿点衣服,你就是不听,看,现在,你的脸都冻紫了,快把衣服穿上。
我:(一边穿衣服,一边说)妈妈,您真好,我就知道你会给我送衣服的。
妈妈:(面带微笑)你这孩子,好了,快回教室,放学早点回家,回家路上注意车。
旁白:幸福是什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首关爱之歌,体贴之歌,让你懂得幸福,感受美好生活。
场景布置:在一堂数学课上。
出场人物:老师、全班同学
场景内容:
老师:正在生动形象地讲着几何内容,让同学们思考问题。(待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说)某某同学,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思考的吗?
全班同学:(表情带有嘲笑,讥讽)(三五个同学很小声地说)她,平时数学成绩最差,也能……?真是天大的笑话。
某某同学:(脸刷的一下红了,小声地说)是……是因为……(吞吞吐吐)
老师:(微笑地注视着某某同学)不要紧张,大胆的说出来。
某某同学:是……是因为……(肯定地)
老师:(赞赏地说)很好,完全正确,我们应该学习某某同学大胆回答,敢于表达的态度。
全班拍手称赞.
某某同学想:有这样一位老师,我们是多么幸福。
旁白:幸福是什么样?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首微笑之歌,让你体会幸福,让你勇敢地追求美好。
场景布置:某女生宿舍
场景人物:小A、小B、小C、小D等
场景内容:
小A:速度快一点,小C的脚摔伤了,我们快帮她一下。
小B:我去帮她打水帮她洗脸。
小D:小C,你的药放在哪儿?我帮你擦药。
旁白:宿舍里一股暖流拥进了我的飞头,幸福是什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一首友谊之歌,让你拥有幸福,让你拥有纯真的友谊。
那是一首歌,一首唱不完的幸福之歌,是关爱、帮助、微笑所奏成的一首《幸福交响乐》。
那是一首歌,一首祝福之歌。
那是一首歌,一首友谊之歌。
那是一首歌,一首幸福之歌。
点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东西,可惜我们钝化了的心灵触角却常常漠然置之。作者用他细腻的心灵教会我们:常常感动。这三幅场景司空见惯,可是作者用独特的“多幕剧”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却让我们不能不感动。细腻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旁白的运用使形式的创新与内容的表达水乳交融。如果“女生宿舍”的场景中再加上一点动作、表情,此文会更见精致。
流淌的瞬间
——享受生活
在我以前上学的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的生活就如我在电影院所看到的棚户一般的窘迫。每日清早,老太婆总会在一个锅炉前煮一锅米汤。稀得见影的米汤里漂着几片黄色的烂菜叶,老头坐在摇椅上静静地凝望着锅里的袅袅热气。有时我起床晚了些,会看到他们端着一个粗瓷碗,缩着脖子吱溜吱溜喝着米汤。有一天,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弄来了一根剔尽了肉的骨头,空气里难得飘出猪骨头的香味,老头在摇椅上不停地赞叹道:“香,真香!”老太婆稍后便把煮好的汤端下,欲往老头手里送,又忽地抽回来。这个少女般淘气的动作逗着两位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现在,巷子被拆掉了。那两位老人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了。不过我总是想着他们,想着他们的一切,当我想起他们那在苦难中孕育着的单纯的快乐,也就释怀了许多,但又忽而惆怅了许多……
我很喜欢一位作家在一首诗中的一句话:“啊!因为和自然有着共鸣,所以,我也理解了看不见的东西。”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深意。是爱支撑着她的生活吧!我这样想着……
人生中总有大段的冬天,大段的平淡与大段的寂寞,但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物支撑着我们勇敢走下去的信念。那些人、那些事,常常闪现在不经意间,正如那对老夫妻给我的感慨,与那位作者在自然中所感悟到的真理吧!它们拼接着人们平庸的日子,它让人们相信仍有希望……
站在生命和思想灵动的高地上,我要认真地把自己所拥有过的经历来一次清理:我要把甜蜜、幸运和成功作一次排列;我要把苦涩、不幸和失败来一次组合。这样,世间的恩怨,四季的寒暑,人情的冷暖……便又从逝去的岁月中,停靠在了回忆的岸边……
这就是我们行色匆匆,又充满了希望、感动的整个人生……
点评:一个屡见不鲜的生活场景在作者眼中却有了另一种意义,并由此让作者生发出对生活的感悟:把甜蜜、幸运和成功重新作一次排列,把苦涩、不幸和失败来一次组合。深刻的立意、细节的描写、流畅的语言构成了本文的三大特色。透过本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文静、善思的女生在人生路上从容行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