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自主招生满分答辩词
作者:乔凌峰 阅读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9
陈伟来自江苏盐城农村,就读于江苏省苏州中学,在2003年的北京大学高考自主招生答辩中,5位主考教授有4位给他打了满分,这在北大自主招生中是罕见的。这位相貌平平的高三男生究竟有什么样的特殊才华,让北大教授们如此垂青呢?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陈伟的老师和熟悉他的人。
令人惊叹的答辩词
2003年全国各地参加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的共有6000多名学生,陈伟也将自己的材料投向北大。经过筛选有340多人获得赴北大考试的资格,陈伟成为其中一名幸运儿。1月15日陈伟在父亲陪同下,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在通过上午的笔试后,陈伟怀着紧张的心情接受由5位北大教授组成的面试团的最后面试,这是通向北大的最后一关,也是关键的一关。而陈伟的表现非常出色,2月20日陈伟如愿以偿收到了北大确认其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通知书。在高招录取中,他将享受到北大加20分投档,并加20分选择专业的特惠条件。他的答辩词后来被很多朋友、学生及家长借阅。
答辩词:
主考官(以下简称主):你对大学生活的憧憬是什么?为何选择北大?
陈伟(以下简称陈):雄鹰需要有广袤的天空才能展翅翱翔。大学生活应陶冶情操,形成完善独立的人格,应不断学习知识,厚积而薄发;应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锻炼才干,展示本领。北大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呈“百家争鸣”之态的各种学术社团。我十分欣赏北大老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北大主义即牺牲主义。”“牺牲”两字远非口头上说的那么简单,需要有博大的胸怀,需要有“兼治天下”的仁者之心。
主:给出一个最能让我们选择你的理由。
陈:严谨的学风和思考的深度。譬如解一道题,我力求从三个层次去考虑它:
第一,该题的解法以及该类题的解法;第二,该题的解法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方法。例如“化归”、“等效”等等;第三,该题的考虑方法如何体现一般的认识规律?与人的生活经验有怎样的联系?包含了哪些美学原理?看一幅油画,盯着一局部,看到的只是一块粗糙不平的东西,离得远一点,把握整体,才能欣赏出它的神韵。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来解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题。
主:你认为自己最有特色的表情是什么?请向素不相识的我们介绍你自己。
陈:微笑。微笑是对生活的珍重,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勉励。成功了,我微笑着回应别人的祝贺,同时对自己说:“不要太自负,地球少了谁都照转。”失败了,我微笑,我努力了,我坦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微笑使我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充满活力的心态。
主:未来到底可不可以预测?人类是否需要预测未来?
陈: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人们可以而且应当对未来作出大胆而科学的预测,人类对未来永无休止的追求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毛泽东《论持久战》对抗日战争的预测就是一个光辉的范例,它指引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是对未来的预测要扎根于勤恳的努力和科学的态度之中。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花开不是为了花落。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候鸟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为的是经历四季的交替;溪流蜿蜒前行,为的是经历曲折。如若没有实实在在的经历,那么既定的未来只是一纸空文。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表明,物质的存在决定了时间的弯曲,时间的弯曲引导着物质的运动。不妨把它化用到这个问题上来,未来是一种憧憬,一种动力,未来在脑中,更在手中。脚踏现实的沃土,心向理想的蓝天,这是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应有的思想风貌。
苦难也是财富
从苏北农村考入苏州中学国际班的陈伟,他的成长之路异常坎坷,这或许也验证了“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规律。他不仅是学校的学习尖子,还担任着年级团总支书记的职务,是学校各种社团活动的中坚分子。他优秀的背后却隐藏鲜为人知的故事。高二下学期,陈伟的母亲由于放射性治疗引起颈脊髓瘫痪,进而引发全身瘫痪,于2002年12月不幸去世。现在他和父亲两人租住在苏州市东大街一处20多平方米的民屋中,生活依靠父亲打零工和朋友的接济生活着。陈伟的老师在给北大的推荐信中这样介绍他:“艰苦的家境未能磨灭他的意志,反而激发了他多方面的潜能,在同学中他赢得的不仅是同情,更多的是一种敬佩”。
陈伟说:“在苏州中学的三年学习时间是我人生的转变期,苏州中学的老师用他们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影响了我的人生观,使我变得心胸开阔而积极向上,一点也不因为贫困而有丝毫自卑,相反这苦难和贫穷成为我的一笔财富。”对于未来他的脑海中有明晰的勾勒,他的理想就是要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