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网文荐读 >> 阅读正文
于丹为什么这样红
          ★★★
【字体:
于丹为什么这样红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24
  不必热炒,但可以关注(编辑点评)  
  石川人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剖析研讨“于丹现象”。 
  有人会问:一个小小于丹,不过是北师大一名普通教师,不过在央视讲了7天《论语》,不过其书在京城出现了一阵热销――仅仅凭这,就值得在报纸上如此“隆重推出”,且冠名以“于丹现象”,加以剖析研讨? 
  是的,问得好。 
  我们的回答是:于丹的确很普通,她讲座的内容也很普通,说穿了,不过是把人们千百年来不知讲过多少遍的孔老夫子的《论语》,在电视上再讲一遍而已。然而,就是这普通教师的一次普通讲座,却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不但讲课者一夜之间几乎“红”遍中国,而且其书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一天竟销出14000本、签售12600本!这个数字,不但比另一“名人”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时创造的签售4000多本的纪录整整多出两倍,而且刷新了全国所有书店的销售和签售纪录! 
  一事非同寻常,也便成了“现象”。在“于丹现象”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当今中国百姓心灵深处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论的强烈渴求。我们也分明感到,“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国有着多么广阔的前景。 
  毋庸置疑,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底蕴非常深厚的富矿,在21世纪的当今中国,在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让其发挥出特有的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既非常必要,又迫在眉睫。 
  正因此,本报推出了系列报道《于丹现象启示录》。我们愿和国内和海外读者朋友一道,为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而尽绵薄之力。 
  也许于丹自己也没有料到,她的命运会在2006年10月1日这一天,发生巨大转折 
  此前,她,一个剪着短发的大眼睛女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教书、策划电视栏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的头衔也好,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的学术地位也好,乃至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香港沧桑》及《正大综艺》、《环球》的撰稿人或《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的栏目策划等等,都无法让大众把于丹和其他芸芸众生分开。     
  ■7天演讲 
  一举成名人气旺   
  2006年“十一”黄金周,于丹登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论语》。 
  短短7天,她如火箭般升空,迅速成为一颗光华灿灿的明星。 
  她的讲述,分为7个部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在她那用吟咏般的语调细腻感性的讲述中,孔老夫子,这位以《论语》闻名于世,显得古板严谨的老先生,一刹那间竟变得那么可亲可敬、通情达理!老人提出的处世之道,不仅可以践行,而且还能平缓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于丹说,孔子,是“我爱的朴素圣贤”,我是尽量把文化“化开了说”。“快乐的秘诀是找到内心的安宁”,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困境和问题,我们一起在《论语》中找到一种朴素的化解方式,可以让大家生活得更自信,提升每个人的幸福感。 
  很多人听了于丹的课,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一位50多岁的人打电话对她说,原来不用以德报怨啊,以直报怨就可以啦?一直以为善良是没有底限的,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要是20年前知道就好了;还有些人说听讲后自己有脱胎换骨之感。一时间叫好声不绝。 
  长假一过,于丹授课的网络音频就铺天盖地流传开来,其人气随之暴涨。就连易中天也忍不住赞道:于丹真棒!于是,这位4岁即始读《论语》的女子一炮走红,被称为“女易中天”、“学术超女”,并成为继易中天之后又一个“产”自《百家讲坛》、以网络时代的速度迅速窜红的“学术明星”。于丹与刘翔、巩俐同进品牌中国年度人物候选大名单,也与“福寿螺”等一起进入“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   
  ■250万册 
  出书签售破纪录     
  第一波高潮刚起,第二波高潮又来。中华书局善抓时机,疾速出版了以讲座为蓝本的《于丹〈论语〉心得》,60万册的首印数,超过了《易中天品三国》的55万册。易中天欣然为这位“最聪明的小妮子”作序,说:“于丹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的孔子,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学者的孔子,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历史的孔子,更不知道这是不是真实的孔子。但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孔子,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 
  2006年11月26日,也许是又一个会让于丹难以忘却的日子。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于丹〈论语〉心得》签售现场外,排队“长龙”从五楼一直延伸到一楼,又绕着大厦的外围转了N圈,竟然造成附近交通阻塞,还引来了交警!站在寒风中等待的热情的“鱼丸”(于丹粉丝的昵称)们,不光有学生和年轻人,还有不少中老年人,他们有从新疆、南京、太原、黑龙江等坐火车过来的,还有从兰州坐飞机赶过来的。原定签售从下午2时开始,谁知“从早上7时半起,就已经有读者到书店来等了。”从电梯到签售室,于丹是一路鞠着躬走过去的。排在第一位的新疆大爷说:“于老师,谢谢你把中国的孔子找回来了。”一位来自北京通州区的60岁左右女士一下子买了8本书,其中4本是为天津的亲戚买的。截至22时15分,《于丹〈论语〉心得》在中关村图书大厦销售了14000本!从下午一点半开始签名的于丹,签名签到手软,“从肩膀一直到手全是疼的,到最后拿着笔就一直在往下掉。”她总共签书12600本,比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期间创造的签售4000多本的纪录多两倍。这个销售量和签售量,刷新了全国所有书店的纪录,图书大厦为此延迟打烊一个多小时。 
  到目前为止,《于丹〈论语〉心得》已售出250万册,如果考虑到盗版,发行量大概会在400万册以上。目前于丹已录制好10集《庄子》,准备在春节期间播出。这样的火爆,我们将它称之为“于丹现象”,一点儿也不为过。   
  ■褒贬不一 
  正反方唇枪舌剑     
  既是一种现象,难免有人说长道短。 
  正方:追捧者认为,于丹作品是站立在经典之上的“心灵鸡汤”。她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独特的个性视角解读《论语》。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中国孔子学会副会长周桂钿认为,《于丹〈论语〉心得》的热销说明读者渴望了解传统经典。之所以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它做到了通俗、有趣、有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压力很大,要保持一种健康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人文角度来提高素质。中华书局副总编顾青认为“搞学术研究和向普通老百姓传播经典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如果要给于丹贴个标签,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