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酒圣.李白
        ★★★★★
【字体:
酒圣.李白
作者:紫色斑斓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酒,在远古的时候是祭祀的用品而已,慢慢地才由神坛走进了王公贵族,最后才步入民间。《说文解字·巾部》有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者,杜康也。”由此可见,制酒的始祖如是杜康,那么酒在中国就已经有4200多年的历史了。事实上,《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平乐等府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果酿酒,樵夫入山得其巢穴。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曰:猿猴酒。”所以说,最早的酒应该是果实自然发酵而成。 
                  
                  
  现在,我们说到酒就会很自然的联想起煮酒论英雄的曹操,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景阳岗上打虎武松的“三杯不过岗”,杯酒释兵劝的赵匡胤;就会联想到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借酒消愁的沅籍;更会联想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诗句。 
                  
                  
  诚然,以酒品人,酒品既人品。若依酒德。饮行。风藻而论,历代酒人似可分为上。中。下三等,等内又可以再分,是谓三等九品。上等为“雅”,“清”,既嗜酒为雅事,清流不阿;中等为“俗”,“浊”,既沉俗泛浊之类;下等为“恶”,“污”,既无行败德,伤风沉溺之徒。 
                  
                  
  史论有云:“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之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之为`酒圣`.”酒圣者,酒品中之上上等是也。李白《月下独酌。其四》中曰:“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可见他也是这样认为自己的。李白正是以酒来向时世抗争,以缓解在政治和精神重压下的痛苦与压抑,正如《月下独酌。其二》所云:“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圣贤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不解之缘。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有这样的描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当时世人多称他为“诗仙”,“酒圣”。古时酒家的门外更是多悬挂“太白遗风”之类的招牌,可见对李白的推崇之至。 
                  
                  
  纵观李白的诗句多是借酒消愁。他被逐出长安后,郁郁不得志,便借酒以倾诉满腔激愤。《行路难》中写到:“……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正是以美食不能下咽,以行路之艰险来比喻世路的险阻,以倾诉不被重用的激愤之情,这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东坡)有异曲同工之意。既然得不到重用,于是他日日饮酒,嗜酒成性。在《襄阳行》中这样写到:“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然而,饮酒却依然解决不了他的愁怀。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所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他的忧愁之深,报国无望之至。 
                  
                  
  酒,使李白实现了自我,《将进酒》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酒,成就了李白的伟大业绩,更使他超越了自我,成为了世代文人不阿权贵,爽直坦荡,成名立业之楷模。正如他任供奉翰林时,叫杨国忠磨墨,叫高力士脱靴。 
                  
                  
  世传李白酒醉泛舟于采石矶附近江面,见水中月影而捉之,遂溺死。是真是幻,唯太白自知之。 
                  
  [附: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代隋末流徙碎叶城,约五岁时随父移家绵州。生于周圣神皇帝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死于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