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杜甫离开阆中的那天早晨
          ★★★★★
【字体:
杜甫离开阆中的那天早晨
作者:赵晓霜    阅读来源:我爱语文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初夏的晨风抚着老杜的长衫,象一双双顽童的手,在玩爷爷的胡须。衙役们穿梭不停地在往船上搬行李,孩子们在江岸上奔跑,但所有的吵杂似乎都与老杜无关。老杜与锦屏山对望着,正细细地在想:这就要走了么?

  一
  一决定要离开四川,老杜立马就想:无论如何,得再去一次阆中。
  广德元年九月,也就是半年多以前,老杜曾来过一次阆中。因为他的好友房琯在赴任途中突然病逝于阆中,老杜闻讯,立即从梓州赶来吊唁。那一次来阆,心情不好是肯定的,免不了找几个朋友叙叙旧、谈点时事,可呆得还没有三个月,家里就带信说女儿病重,老杜只得急急忙忙赶回梓州。因此,他心里总觉得辜负了吴道子笔下的嘉陵山川。如今,长安收复了,好友严武还朝以后又一直没有返川的消息,老杜想着自己也该北归了,途中正好绕道阆中还了宿愿,然后再乘船从嘉陵江到渝州,继而北上。老杜的如意算盘打得倒是不错,但还有人比他更精明。
  这个人就是老杜的另一位好朋友——阆州王刺使。世界上最快意的事,莫过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招待自己的老朋友。王刺使拉着二度来阆的老杜,不顾人家远道而来有多劳累,开口就说:“这一次,若再轻易放走了你这位大诗人,我恐怕就成了阆中的千古罪人。”老杜拍拍王刺使的肩膀,侧着头朗声问:“有没有酒哇?”王刺使哈哈大笑着回答:“老杜哇,再过几年,你的酒名就赶上你的诗名了。”两人牵着手,一路说笑,向城东的驿馆走去。
  此次来阆,老杜要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去祭拜房琯。老杜一生仕途坎坷,安史之乱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他“麻衣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好不容易当了一个左拾遗,只以为这下他的满腹经纶雄辩口才可以直达天庭、造福黎民,却不料,乌纱帽才刚刚戴了一个月,就为了上疏营救房琯的罢相,惹得龙颜大怒,从此屡遭贬斥。唉,那说不得话的官不做也就罢了,别看天天在皇上面前晃来晃去,可也就是个从八品。只是可惜了房琯,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日出,被诏回京当刑部尚书,却在赴任途中病死他乡。老杜在停放房琯棺木的寺庙里慷慨陈词一番之后,忘情地大呼起来:“怎么能光说话不喝酒,来,来,来,我们再干它三大碗!”
  老杜爱喝酒,爱边喝酒边想事,这是年轻时候落下的毛病。他年轻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跟着李白、高适、苏源明他们,时而呼鹰逐兽、打猎取乐,时而登高怀古、饮酒赋诗,满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自负得连屈原、贾宜、曹植、刘桢都不放在眼里。原以为就凭自己那九分才气,再怎么也能中个状元,然后,指点江山春风得意。却没想到,一个世家才子、七岁就能吟诗做赋的旷古奇才,居然会两次落第!那时的老杜呀,衣轻裘、乘肥马,日子过得逍逍遥遥,还不把功名当一回事。但十年以后,当他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三大礼赋》送入明光殿、天子仅仅给了他一个河西尉的小官、他不得不拂袖而去时,老杜骄傲的心便开始冷却了。
  几十年只出不进,他的黑色貂皮大衣已经破旧得不能穿出去赴宴,他穷啊;早过了而立之年,他却仍然仕途无望,他苦啊!于是,老杜仍然喝酒,只不过以前喝酒,想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而后来喝酒,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和酒一样永远留在老杜生命里的,有两样:诗和朋友。

  二
  祭过房琯,从第二天开始,王刺使就陪着老杜游阆中。
  船在江上慢慢地漂,把两岸的山从从容容地一一展示给老杜看。老杜倚着船舷,听王刺使象献宝似的给他讲阆中的掌故。王刺使讲了半天,却见老杜的眼睛紧盯着江上的打鱼船——有几只水鸡正贴着水面在拍打翅膀,猛地飞离水面,其中一只竟衔起了一条粗如儿臂的大鱼!那水鸡好不得意,在江面上旋着圈炫耀它的战利品,有一瞬间,挣扎摆动的鱼尾竟差一点就晃到老杜的脸上了!老杜想抓住它,可手伸出来时,机灵的水鸡早飞远了。老杜只得顺势去擦鱼尾摔在他脸上的水。
  王刺使笑得跌坐在了甲板上,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老杜说:“你呀,你呀,让我说什么好?诗如其人、诗如其人!”老杜一边拉起王刺使,一边随口吟道:“巴童荡桨依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如何?”王刺使问老杜:“你吟诗作赋可算是家学渊源,但这幽默风趣却不知是跟谁学的?”老杜走到甲板中央,拿过酒壶,先喝了一口,然后抹着嘴问王刺使:“你知道我祖父一生说的哪句话对我来说最重要?”王刺使想了半天,摇摇头。老杜笑了:“他老人家也算是个大诗人,说过的话哪句不重要?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临终前说的那一句。”王刺使连忙点头表示赞成。老杜看着他一脸的认真样,问他:“你知道我祖父说的啥?”王刺使又连忙摇头。老杜把酒壶递过去,说:“那时,正好有一大堆文人来看他老人家,其中还有宋之问和武平一,老人家就说,哎哟,造化弄人啦,我活着,你们总也出不了头,现在我要死了,你们该高兴了吧?只可惜呀,我还没发现谁能代替我在文坛的地位呢!”王刺使听着,忍不住大笑起来:“在那个时候,老人家居然还有心说笑话,看样子,你这诙谐的个性,也称得上是家学渊源。”老杜长叹一声:“乱离还奏乐,漂泊且听歌。”
  看老杜低着头再不言语,王刺使知道他在想心事,也不去打扰他,自个儿斜靠在船舷上看风景。
  老杜的心情,就是这样:一会儿艳阳高照,一会儿阴雨绵绵。那怪不了他,谁让局势一会儿一个样呢?
  他们就这样玩了水,又去游山,再登临十二楼,寻访古南池......王刺使了解阆中,更了解老杜——放眼天下,现如今,除了这阆苑仙境,还有哪儿能慰籍诗人那颗已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的心?在他写了太多的忧国忧民的诗之后,就让他在这天上人间最恬静最美丽的地方,做个短暂的休憩吧!

  三
  是的,该走了。
  望着锦屏山,老杜想起一句话:此山明灭,英灵乃绝。这是袁天罡留在锦屏山的一句谶语。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老杜的目光由锦屏山转向远方的玉台山、灵山。他略略地排了一下:半年期间,两次来阆,总计写的有六十多首诗吧?哎,这一走,恐怕再也找不到如此美景如此心景了!
  老杜正感慨着,猛听见王刺使在身后高声叫喊,忙转身迎上去,说道:“我要走了,就把你惊喜成这样?怪不得送我那么多东西,原来,是想撵我。”
  王刺使也不理他,只顾着安排衙役:“不上船了,把东西搬回去。”
  老杜退后两步,夸张地睁大眼睛盯着老朋友,继续笑着说:“不会吧?送给我的东西还想要回去?”
  王刺使把那头安排好了,这才冲上来,一把抱住老杜,边摇晃边激动地说:“严武回川了!严武回川了!”老杜一楞,随即兴奋得满脸通红。王刺使仍在激动地说个不停:“严武此番回川,还是担任成都尹兼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他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老杜斩钉截铁地在他耳边叫道:“马上,我要去成都!”
  接下来,王刺使唯一要做的事,便是把老杜的所有行李全部装上马车。
  老杜离开阆中时,晨风依然在轻柔地吹着,刚刚才喷薄而出的红艳艳的太阳,正把万道霞光撒向山环水抱的阆中城,也撒在了老杜的心上。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