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文人墨客 >> 阅读正文
凤凰探寻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又回来了!”
        
【字体:
凤凰探寻沈从文 “沈从文先生又回来了!”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1

 

 

  现场

  沈从文原音重现故乡

  昨天,是我国著名作家、文物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去世16周年祭日,应其故乡凤凰县之邀,由中国作协、中国现代文学馆共同前往举办的《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在嘹亮的苗家锣鼓声中开幕,沈从文之子沈龙朱、孙女沈帆出席了开幕仪式。而当晚,由沈从文作品《边城》改编的同名电影的露天放映也拉开了凤凰“沈从文影视展播周”的帷幕。

  据组织这次展览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展览交流部主任唐文一介绍,本次展览是他们组织的第二次沈从文生平与创作展,首次展出时间为2002年12月28日,当时是为纪念沈从文诞辰一百周年而举办的。而这次凤凰之行再一次得到了沈先生家人的大力支持,许多珍贵图片与手迹都是首次面世。而除了二百多幅沈从文各时期生活照、与巴金、师陀、丁玲等友人的来往信件真迹、各种版本作品样本,展厅门口一侧还播放着沈从文生活片断及其夫人张兆和讲述二人生命故事的VCD。  

  追思

  “他发誓要为家乡人正名”

  “沈从文先生又回来了!”凤凰县县长张永忠原是湖南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专家,他主持了昨天的开幕仪式。

  “我们实在是太敬重沈老了,是他使我们湘西走出了被误解的年代。”出席开幕式的该县县委书记刘昌钢谈到沈老时也感慨万分,“早先在世人眼里湘西是荒蛮之地,是只出土匪的地方,湘西人一向被人瞧不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离开故乡的沈先生多次切身感受到了这种歧视和误解,他发誓一定要为家乡人正名,并自喻为‘乡巴佬’,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文字。也正是用一支笔,他也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前一段时间出版的《中国十大才子》一书中沈从文名列第八位。”

  开展不到十分钟,临时当做展馆的凤凰体育馆就站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其中多为当地居民。一位姓洪的老人说她是从贵州调入凤凰工作的,当时之所以同意了从行政单位调入企业,和凤凰有个她从小就喜爱的作家沈从文不无关系,同去看展的还有她仅两岁的小孙子,“我们全家有七口人,其他几位也都来参观了。沈从文先生确实是凤凰的骄傲!”老人说。

  沈从文与张兆和

  参观现场一位被人搀扶的老人引起不少人注意,而沈从文之子沈龙朱见到后则快步过去用家乡话同他交谈,原来这位名叫田光孚的老人是沈从文的小学老师田名喻先生的孙子,患病多年以至讲话都有障碍,他费力地告诉记者,“沈先生文章好,人更好!”沈龙朱说父亲真正敬为恩师的人只有两位,一位是林宰平,一位就是田名喻。而随同田光孚前来的一位女士则动情地说:“沈(龙朱)先生每次来凤凰都要到我们家里去,每次都从北京带来大包小包的东西,不是药就是日用品,他们一家人品性太好了!”

  书摘

  “望着汤汤的流水,我好象忽然彻悟了一点人生,同时又从这条河上,新得了一些智慧。山头一抹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的感情早已融入了这个第二故乡的一切光景声色里。我仿佛很渺小很谦卑,对一切有生无生都在伸手。看到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的石头与砂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了一个使人觉得惆怅的名词。”

  ——《湘行散记》之《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三三,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象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我觉得惆怅得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了。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三三,倘若我们这时在一处,我瞧我眼睛湿到什么样子!”——《湘行散记》

  “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湘行散记》之《鸭窠围的夜》

  祭奠

  沈龙朱携女祭拜父亲

  昨天是沈从文先生的祭日,早晨七点钟,记者随同其长子沈龙朱、其孙女沈帆前往沈从文墓地祭拜。

  沈龙朱先生介绍,父亲1988年5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家中去世,骨灰一直摆放在家中,1991年,其故里凤凰县委、县政府与家人多次商议,是否能葬回故乡。1992年母亲张兆和与弟弟沈虎雏将骨灰运至凤凰,一半撒于沱江,一半葬于墓中。“我母亲的骨灰现在还在北京。她和父亲一样,生前从未就安葬一事有过任何想法或交待。”沈龙朱早在9日就订好了花篮,昨天一早鲜花公司派人直接将花送至距离县城3华里的听涛山下,而由中国现代文学馆订制的花篮也随即送到。花篮上分别在黑缎带上题有“十六年间北京——凤凰同念”、“一代文魂风范永存”字样。沈从文墓地坐落在一片苍绿、沱江静流的听涛山脚,听着鸟鸣拾阶而上,中途一块石碑上用绿色大字书有“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落款为黄永玉、张梅溪夫妇。到得墓前,早有一老者等候在旁,他是为沈老守了十几年墓地的老廖。

  沈从文的墓碑为一块不规则五彩石,那是凤凰随处可见的一种石头,正面刻有其生前的一段文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而背侧则是张充和(沈龙朱四姨)手书的一段诔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每句句尾最后一字则组成“从文让人”四个字。

  一对来自湖北的游客夫妇碰巧遇到沈龙朱先生,二人在得知其为沈从文之子后激动不已,分别合影留念,他们说不只是自己,连在读初中的儿子也都非常喜爱沈从文先生和他的文字,儿子要求父母到凤凰后一定要去沈从文墓地拍张照片带回去。沈龙朱先生欣然提笔为之写下“有缘相会”字迹。

  与守墓人老廖用家乡话唠了会儿家常,半小时后我们离开墓地,除两个素净的花篮外别无任何东西留下,“我来凤凰四次,每次都不止来墓地一次,每回都只送花,家乡人民乃至我们大家都能理解父亲了,那就是对他在天之灵最大的安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