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电子书库 >> 诗歌散文E书 >> 阅读正文
公刘诗集
        ★★★★★
【字体:
公刘诗集
作者:佚名    阅读来源:网络采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2

    公刘,当代诗人,原名刘仁勇,又名刘耿直, 1927年3月7日生于江西南昌。11岁时在地方报纸上发表致日本小朋友的公开信,宣传抗日爱国思想,1939年写了第一首诗。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创作了大量的杂文、诗歌,抨击国民党政权。同时半工半读于中正大学法学院。后因受特务迫害,逃亡上海,正式参加革命。旋赴香港进入地下全国学联宣传部参与学联机关刊物《中国学生》的编辑工作,公开的社会职业是生活书店附设持恒函授学校社会科学组导师和《文汇报》副刊编辑。194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港九分会。1949年11月志愿参军,随军解放大西南。先后任新华社四兵团分社见习记者,云南军区《国防战士》报见习编辑,昆明军区文化部文艺助理员。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5年上调北京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7年被迫中断文学生涯,直至“四人帮”被粉碎。1957年以前,共出版《边地短歌》等作品八种,1979年平反后又出版长诗《尹灵芝》等作品十六种。中国作协理事。公刘认为,创作的生命在于自主的选择,他在全部创作中,始终追求三个目标:第一是有大脑,第二是有骨头,第三是有灵气。
西盟的早晨

--------------------------------------------------------------------------------

作者:公刘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在哨兵的枪刺上
  凝结着昨夜的白霜,
  军号以激昂的高音,
  指挥着群山每天最初的合唱……

  早安,边疆!
  早安,西盟!
  带枪的人都站立在岗位上
  迎接美好生活中的又一个早晨……

   1954年

 


上海夜歌(一)  

--------------------------------------------------------------------------------

作者:公刘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1956.9.28上海

 


上海夜歌(二)

--------------------------------------------------------------------------------

作者:公刘

  上海的夜是奇幻的;
  淡红色的天,淡红色的云,
  多少个窗子啊多少盏灯,
  甜蜜,朦胧,宛如爱人欲睡的眼睛。

  我站在高耸的楼台上,
  细数着地上的繁星,
  我本想从繁星中寻找牧歌,
  得到的却是钢铁的轰鸣。

  轮船,火车,工厂,全都在对我叫喊:
  抛开你的牧歌吧,诗人!
  在这里,你应该学会蘸着煤烟写诗,
  用汽笛和你的都市谈心……

  1956年10月5日

 

 

夜半车过黄河

--------------------------------------------------------------------------------

作者:公刘

  夜半车过黄河,黄河已经睡着,
  透过朦胧的夜雾,我俯视那滚滚浊波,
  哦,黄河,我们固执而暴躁的父亲,
  快改一改你的脾气吧,你应该慈祥而谦和!

  哎,我真想把你摇醒,我真想对你劝说:
  你应该有一双充满智慧的明亮的眸子呀,
  至少,你也应该有一双聪明的耳朵,
  你听听,三门峡工地上,钻探机在为谁唱歌?

  1955年5月27日深夜

 


运杨柳的骆驼

--------------------------------------------------------------------------------

作者:公刘

  大路上走过来一队骆驼,
  骆驼骆驼背上驮的什么?
  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
  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骆驼再从这条大路经过,
  一路之上把柳絮杨花抖落,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
  人们会相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

  1956年6月13日

 

 

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

作者:公刘

  我的心房里,
  爱情在酣睡,
  只有一个人能唤醒它,
  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

 

哎,大森林!

--------------------------------------------------------------------------------

作者:公刘

  哎,大森林!我爱你,绿色的海!
  为何你喧嚣的波浪总是将沉默的止水覆盖?
  总是不停地不停地洗刷!
  总是匆忙地匆忙地掩埋!
  难道这就是海?!这就是我之所爱?!
  哺育希望的摇篮哟,封闭记忆的棺材!
  分明是富有弹性的枝条呀,
  分明是饱含养份的叶脉!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枯朽?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腐败?
  我痛苦,因为我渴望了解,
  我痛苦,因为我终于明白棗
  海底有声音说:这儿明天肯定要化作尘埃,
  假如,今天啄木鸟还拒绝飞来。

  1979年8月12日写于沈阳

  (选自《星星》1979年10月号)

  《哎,大森林!》作者公刘,原名刘仁勇,1927年生,江西南昌人。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边地短歌》、《神圣的岗位》、《在北方》、《黎明的城》、《白花·红花》、《仙人掌》、《离离原上草》、《母亲棗长江》、《骆驼》、《大上海》、《梦蝶》、《公刘诗选》及叙事长诗《望夫云》、《尹灵芝》等。50年代前期,公刘带着天真的欣喜与青春的志气,在西南边疆引吭而歌,颂扬人民军队对祖国的忠诚,赞美兄弟民族的翻身解放,调子明朗、亲切而欢快,像一支牧笛在吹奏着晨曲。复出文坛之后,公刘不忘历史悲剧,时刻以警觉的目光关注民族命运与国家前途,许多诗写得老辣、凌厉、深沉、冷峻,充满辩证观点与哲理意味。
  《哎,大森林!》是诗人从张志新烈士的殉难地棗沈阳大洼凭吊归来,有感于烈士的残酷被害而写成的。这是一首愤世嫉俗、忧国忧民,蕴含着深刻的反思内容和对未来发出警诫的优秀诗作。诗的前一节,诗人以“大森林”作为象征物,用它来象征造福于人民的共产党及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这是诗人曾经捍卫过的“我之所爱”,是人民极为信赖的希望所在。可是“文革”却使它如此快地抹杀了记忆,淡忘了历史,使饮恨的烈士继续饮恨,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此,诗人极为困惑。他在发出“难道这就是海?!这就是我之所爱?!”的大声质问的同时,对“文革”动乱的“喧嚣”,不停地“洗刷”和匆忙地“掩埋”表示了极大的愤慨。第二节,诗人对本来是生机勃勃的事物竟然会变得“枯朽”、“腐败”表示极度的痛苦。这痛苦“既产生于寻求答案过程中,也产生于获得答案后”。最后一节,诗人出于对“大森林”面临灾难的危机感,及时地向世人发出警告:如果不及早引啄木鸟前来诊治它的病患,这儿“肯定要化作尘埃”。这“声音”是那么令人不寒而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极大忧虑,对十年浩动历史可能重演的高度警觉。
  《哎,大森林!》用象征手法表现现实,用直抒胸臆表达感情,用鲜明的对比展开议论,用拟人手法发出警告。诗中大量使用叠句以强化思想,强化感情。排比对偶的运用,也使诗篇节律整齐,音韵铿锵。特别是激烈词语的选用,并列递进句式的安排,使诗篇流荡着一种强烈的气势,更增强了它的战斗作用。

  • 上一篇阅读:

  • 下一篇阅读: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