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卡耐基“说服术”
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重庆市忠县新立镇中学 胡双林
卡耐基被誉为二十世纪伟大的教育家和人生导师.他发明了一种融演讲术、做人处事术、智力开发术为一体的独特的成人教育方式。半个世纪以来风靡全世界,千百万人因之受惠。其实卡耐基思想的实用性和迅速成功的特点,对于新时期我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青年教育工作者也是有益的。我们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其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说服教育学生,这也是最难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到说而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作为一管理工作者,如何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呢?我认为将卡耐基的“说服术”运用于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应该是可行的。
1、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软化对方的方法,以收到说服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怨恨时,你不可能说服他依照你的想法去行事,但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信服。卡耐基用“风与太阳”这个较老的寓言,论证了这一原则的合理性,太阳能温暖使人乐意脱去外衣,风的寒冷,反而使人们更加裹衣保暧。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软硬不吃的学生,特别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在他不承认错误,还和你讲这样那样的理由的情况下,可能有个别管理干部由于急于解决问题,往往就会用一种比较过激的方法来压制学生,使其承认错误。如:指责、严厉批评,甚至谩骂,万一生气,还会将矛盾上交至学校,而这样做的后果恰恰适得其反,学生会更恨你,也给学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此时我们能以一种亲切友善和关心的态度处理问题,则能使学生摒弃成见而保持理性,从而也就解除了对管理者的心理抵触,就会讲出他的心里话,自然也就达到了我们说服的效果。
2、我们能使对方说“对”就愈能达到说服的目的。卡耐基认为:在我们与人谈话时不要一开始就讨论意见相反的问题,要以意见相同的话题作为开头,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一直讲一些对方同意的意见,使得他没有机会说“不”时,他的神经肌肉都会处于紧张状态,而欲采取抵制态度来防卫外力的干扰,但是当一个人说“是”“对”的时候却是处于松弛状态,他能以开阔的胸怀接受新的意见,所以,我们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最好应先从同学生观点一致的问题谈起,使他同意你的看法而连连称是,待其放松对你的戒备后,再引导他逐步接受你的教育,以达到说服的目的。
比如谈恋爱这种事情,一些人可能只会和学生谈一些理论知识,教育他现在不是谈恋爱的时候,又费钱,又浪费时间,也就只有这些了。如果我们换另一种方法,效果怎样呢?有一位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段真实的故事。他在刚上大学的时候由于离家远很想找一种依托,就有谈恋爱的倾向,生活管理老师发现后,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直接责备他,而是让他品尝一个小杏,问他什么滋味,他皱着眉头说“又酸又涩,真难吃”,老师又给他品尝成熟的杏,问他感觉如何,他答道:“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老师见时机已到就问:“为什么?”他答道:“因为小杏还没有成熟,吃起来自然又酸又涩了。”老师接着就说:“现在谈恋爱就像吃小杏一样,过早的品尝它只能是又酸又涩、自食其果,待到成熟以后再去吃才会香甜可口。”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在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他真的变了,把精力全放在了学习上成了班上的好学生。这样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又比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因厌学而经常趁机逃课以至翻墙去上网的同学,作为老师我们很生气,可能将学生叫到办公室,没有等学生站稳,老师就当头一棒:“又是你,这次看你有什么话说,你就等着处理吧,我把你交学校。”一副非让学生认错不可的强硬态度,结果当然是以学生认错,悻然离开办公室而告终。但是这样做能真正地使用他心服口服吗?他会改好吗?答案自然是“不会”。如果此时我们换一种方式,学生进办公室后不是直接地谈“上网事件”而是畅谈学生生活的单调,引起学生的认同感,然后再来一个转折,给他讲学校领导这样做的好处及用心,然后提出一些丰富学生生活的建议,指出沉迷于上网的危害性,最终就会达到说服的目的,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反感你,反而更加感谢于你。这样的结果不是更好吗?
3、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是指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卡耐基认为:多数人要使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时,都要把话说得太多,他强调应尽量让别人讲话,因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事业和自身的了解比你多,如果你不同意他,你也许会很想打断他,但不要那样做,那样做就达不到我们的目的了。当他有许多话没说出来的时候,他是不会理会你的意见的,因此要耐心地听,抱着一种开放的心胸,并且要诚恳,让他说出他的看法。做学生工作更应是这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你敞开心扉,掏出心里话给你听,了解到你对他的那分爱心,那份苦心。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有的放矢,并且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