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中考应试作文结构成功范文导读
      ★★★★★
【字体:
中考应试作文结构成功范文导读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30
《水表,你辛苦了》这篇文章围绕要节约用水的这一中心,“水表的辛苦”为线索,把三种不同类型的浪费水的现象串联在一起,幽默的讽刺了某些人节水意识差的恶习,从反面表达了作者提倡节水,反对浪费的主旨。

这篇文章的优点很多,在组材方面更具特色。文章自始至终都以“水表的转动”连接上下,不仅线索清楚,而且承上启下,前后圆合,很好的将自己的针砭之情寓于其中,读来生动有趣,发人深思。其次,文章运用分镜头的方法结构全文,新颖别致,自然贯通。另外,文章还注意了首尾呼应,试文气贯通。感染力强。

该文结构项判定为一等,10分。

 

 

10

○ 月  

(湖北考生)

   今晚的月色真好。放学回家,我披着淡淡的月光,整理着万缕思绪。奇怪,平日动荡不定的心情,在今晚的月光下,却显得意外平静。我可没有古人“把酒问青天”的闲情,也没有“转朱阁,低绮户”的逸兴,但也真的可算是忘我于月下。路两旁大树的枝条在“沙沙”地响,真是月光的喃喃梦呓。月,是那么的纯洁,一色的淡黄,仿佛随时都会融化的酥油一般。空气新鲜,时而掠过一阵清凉的风,令我飘飘然地“欲乘风归去……

我欲乘风归去,回到那个也是这般皓月当空的夜晚。即将面临中考的我们正在教室里晚自习。“哼,老师自己回家吃饭,却留我们在这里挨饿!”我揉揉“咕咕”叫的肚子,不断地嘀咕着。扔掉笔、看看窗外,那该死的月亮怎么这样圆,圆得像烙饼,圆得像饼干,搅得我满肚子馋虫都不安分。

教室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师拎着一个大篮子走进来,又把篮子搁在讲台上。前排的同学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往篮子里看,后排的我也闻到一股香味儿。“大家都饿坏了吧,”老师一面微笑,一面说,“来,一人吃一个烙饼。”“噢---”全班一阵欢呼,我吃着香甜的饼,心中却不是个滋味。

“吱呀”,门又开了,钻进一个八九岁的小孩。“妈,我饿了,怎么还不回家做饭呢?”小女孩冲着老师说。

全班顿时鸦雀无声。此后的事就记不清楚了,只依稀记得自己再也咽不下去了。窗外,淡青色的苍穹上,似乎挂着两轮月亮……

恍惚中乘风归去,恍惚中又乘风归来。月光依旧,只是天空中多了几片淡淡的云。月亮被半遮半掩着,忽隐忽现,越发显得朦胧雅致,深幽难测。归家的脚步仍在继续,只是原来平静的心境上平添了几丝思念,却更显得安详宁静。在我的回忆中,月光下的故事是绝不止一桩的,而且每一桩都那么令我感动,令我记。

那是一个中秋的夜晚,所有考进华师一附中的老同学,相邀在一起,拎着月饼,探望久久思念的老师。到了门口,却谁也不愿意敲门,为什么?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恐怕是由于太激动了,也恐怕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她。好半天后,我们决定一起敲门。

门开了,一张熟悉的笑脸出现在我们眼前。老师招呼我们进屋,又削苹果给我们吃。这屋子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曾在这里补习,曾在这里吃老师亲手下的鸡蛋面,当然也曾在这里挨过训斥。这间布置简陋的房间,真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课堂。如今,已毕业的我们重回这里,面对亲爱的老师,一个个却默然了,千言万语只在胸中激荡,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默默之中,彼此都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终于,老师拉开窗帘,邀我们一同赏月,皎洁的月光洒进来,均匀地洒在老师身上,老师显得无比圣洁。那晚的月亮同今晚的一般的圆,一般的亮,只不过当时我所观赏的却是身边的月光---- 一张慈祥的脸、一脸慈祥的微笑。

是啊,这世上岂非本来就有两个月亮吗?---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

不知不觉,我已经走到了家门口。开门前,又抬头看看天,噢,两个月亮!不管是在天上的、抑或是在人间的,总是永远在我心中……

评析

这篇文章以“月亮”为线索,在实景描写之后,动情地回笔叙写了两桩往事,虽只是片断地撷取,但文笔活泼,生动传情,反映了师生情深的主题。值得提及的是,无论是叙述情节还是抒发情感,作者都注意巧妙地扣住“月亮”行文,以“月亮”开头,以“月亮”结尾,首尾是照应的。文中的过渡,亦以古诗词中有关“月亮”的诗句衔接上下文,使文章的开合既自然又富情趣,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

该文结构项判定为一等,11分。

 

 

11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

                     (山东考生)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往往由清晰变模糊,由模糊而渐渐忘却了。但是,我小学时上的一堂常识课,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上课铃声响过后,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位戴眼镜的中年教师一手拿着教材,一手提着教具,跨进教室,走上讲台。他是我们的常识老师。

老师先端出一杯水。我好奇地看了看,猜测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老师那洪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水。”同学们齐声回答。

“对。你们能不能说说,水是什么样的东西?”

“水是我们每天都要喝的,用的。”

“水常住在江、河、湖、海之中。”

“水会流动。”

……

顿时,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了,像一锅沸腾了的水。

在议论声中,老师又拿出一块铁来,叫我们与杯子里的水比较一下。听了老师的话,有的同学托腮沉思起来,有的同学又轻声议论起来。我正在东张西望,被老师叫到了,我支支吾吾回答不出,只感到脸上热辣辣的。我的同桌却主动举手回答说:“铁块和水都有一定的体积,但水会流动,不像铁块那样有固定的形状。”

“回答很好。”老师赞许地说。接着,老师又拿出三瓶东西放在讲台上。“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区别一下瓶里的东西,谁来?”

老师的话音一落,我亦怀着“将功补过”的心情迅速走上讲台。我先仔细地看了看,然后用鼻子在每个瓶口上闻了闻,又大胆地舔了舔,就自信地说:“有色的酸溜溜是醋,没色的火辣辣的是烧酒,没色又没味的就是水。”老师听了我的回答,微笑地点点头,向大家说:“记住,不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我嘴上不说心里却高兴极了。

接着,老师用一种神秘的口气说:“你们了解水的脾气吗?”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把目光集中到老师的脸上。

“这水呀,它就是喜欢变,像孙悟空一样。遇到热,会摇身一变,变成水汽,化做云彩,飘扬而上,到太空去遨游;碰到冷空气,它又化作淅淅沥沥的雨滴落下来,滋润大地;要是在严冬腊月,它就变成美丽的雪花,纷纷扬扬给大地披上银装。”老师看了看杯子里的水,笑笑说:“水在常温下是液体;在零摄氏度,就变成了固体形态的冰;受热以后蒸发升腾,不声不响变成水气跑了。这就叫做水的三态变化。”

说到这里,老师停了一下,看了看同学们。同学们被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深深吸引住了,都睁大了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望着他。老师继续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是我们的好朋友。水能发电,给我们提供能源,带来光明;水能灌溉田地,孕育丰收;水能沟通五湖四海,让各国人民自由交往,增进友谊。总之,普普通通的水,他里面去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随着老师忽高忽低的语调变化,同学们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时而呈现惊奇的神色,时而睁大疑惑的眼睛,时而紧锁双眉,苦苦思索……几十颗天真纯洁的心都被那抑扬顿挫的话语蕴含的丰富内容深深吸引住了。

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老师拎着教具缓缓走下讲台,同学们用恋恋不舍的眼光目送着他……

朋友,假如当时你也在场的话,你也一定会同我一样留下深刻的印象。

评析

学生一生中上过好多好多的课,但真正找到一堂印象最深的课并写好并不容易。作者在选材上显然下了一番工夫,选材典型,描述细腻,写出了课上的精彩内容,可见、可感、可信。在结构上,本文也有突出之处:

一、详略得当。标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堂课》,题目是“最深”,因此必须选取课堂上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用一些“特写镜头”,逐层深入地表现老师的教学艺术和实际效果,加强“印象深”的信度。本文六次提及学生的活动和课堂反响,重点突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必然。而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是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巧妙地引出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情节完整。文章从“上课铃声响过后”开始,到“下课铃响了”结束,中间详细记叙老师对学生的启发、学生对老师的反应,是完整的“一堂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都交代得“眉清目秀”,清清楚楚。

三、层次分明。文章采用倒叙手法,以时间为顺序,以师生的双边活动为线索,层层推进。过渡词标志明显,如“老师先端出一杯水”中的“先”、“老师又拿出一块铁来”中的“又”、“接着,老师用一种神秘的口气说”中的“接着”、“随着老师忽高忽低的语调变化”中的“随着”、“正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中的“正当”等,这些表示事情发展的词语,使行文连贯,段与段衔接紧密。

 此外,文章首位呼应,结构严谨。

该文结构项判定为一等,12分。

 

 

12

 

                                ○那个美丽的地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