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巧用两招  扮靓文章
        ★★★
【字体:
巧用两招  扮靓文章
作者:13002551907946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1

 

 

巧用两招    扮靓文章                                                

 ——谈几点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江苏教院附中             王艳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以文体不限的命题或半命题为主,这种淡化文体的命题方法,让学生有了较为广阔的写作空间。所谓的“淡化文体”,并非任由学生天马行空,拼凑出“四不象”似的作文,应是在这种“淡化文体”的自由空间里,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某种文体(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寓言童话等等)。选好了文体之后,再严格遵循自己所选文体的写作原则,进行泼墨挥毫,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虽不能保证“倾国倾城”,但至少是“长相端正”,不至于会有那么多的“四不象”。

对于我们初中学生而言,大部分人最拿手的还是记叙文写作,毕竟我们与这种文体的写作打交道已有至少六年的时间。鉴于此,我认为很多的话题作文可巧妙地转化为记叙文,将大话题化小事情,以小事情显大话题。

如果说你平时就注重了选择记叙文去突破话题作文,但写出来的作文仍“姿色平平”,毫无“动人”之处。我想:这就需要“化化妆”,请人“包装包装”了。对于叙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这“化妆”和“包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叙事的技巧”。

如何巧用叙事的技巧,给我们的作文“化化妆”,我们这就来学几招:

第一招:从头做起。

一篇好的记叙文,往往都有一个好的开头。特别是叙事类的记叙文,一定要在“头”上精心“打扮”:

一、先声夺人式。且不说曹雪芹将王熙风的乖巧泼辣圆滑尽含在了王的几语笑声中的刻画手法受到了行家们的高度评价,单看一位学生的习作《懒虫早起记》的开头:

“乖乖,起来吧,不然又要迟到喽!”妈妈一边替我掖好被子,一边在我耳边柔声地吹道。

“不嘛,再睡一会嘛……”我紧闭着双眼,扭了一下身子,哼了一句。

“咚!咚!咚!”

爸爸来了,我一个冷颤,腾地坐了起来,果见爸爸站在门口,怒目,指手,暴喝:

“起来,浑小子!”

寥寥几语,将妈妈的温柔,“我”的撒娇,爸爸的严厉尽显笔端,人物鲜活,性格分明。

二、以景渲染法。记叙文中的情、景、事往往是交融在一起的。因事需要,择景而写,类似的景物变化往往在文章的结尾也点到,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如一位学生在写父母因琐事争吵这篇记叙文时,她是这样开头和结尾的:

道旁的落光了叶的银杏硬而细的枝丫直刺向阴沉的天,似乎又点破了那薄薄的一层天,忽而飘下了几丝雨……

这几滴稀稀疏疏的雨说停就停,忽而就没了影子,银杏细而硬的枝桠直跳向高远的天……

一开头,便用阴晦的天气暗衬心情的沮丧,为下文的叙事笼上了一层愁绪,当父母和好时,作者快乐的心情也暗合在了末尾的景色之中。

另外,开门见山,直接叙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总之,精心在“头”上做文章,让你的作文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视线,有兴趣阅读下去,你就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招:精设亮点,打造主体。

作为叙事类的记叙文,文章的主题便是事情的整个过程。人物性格、写作目的、主题思想等都是在对整个事件的描述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叙事的过程中,巧用一些亮点和美点,会使你的作文独领风骚。

一、在叙事时,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事中人和物比作颗颗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丝线,有了它,就能将颗颗珍珠串成精美别致的项链。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人物,某种感情,某一物,某一特征,某一过程,也可以是某一矛盾冲突。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便以父亲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为线索。当我们在统筹腹稿时,不妨先确定好线索,以此串联好每个片段,不至于题外话太多,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削弱文章的表现力。譬如一学生在写一个平常的话题“恩师”时,抓住了老师的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甩头,用左手食指推眼镜。在这一特定的动作中将老师的喜怒哀乐以及个性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同学在处理这类文章时,可以用心在线索方面多用点心思。

二、在叙事中,应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进行描写,通过做这些,自然地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人物的性格。例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对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抓住杨二嫂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寥寥几笔,传神地刻画了一位市侩、刻薄、自私的小市民。顺便说一下,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忌“你一言我一言”的问答形式,应抓住人物的特征,说话的内容最好自成一段,这样看起来清晰明了。来看一学生在描写一位有口吃的同桌回答问题时的用笔:

“我······我······”他又急了,猛地一跺脚,声响沿着地板蔓延到了整个教室,吓得坐在后排的小瞌睡立刻坐直了身子,一本正经地用迷迷糊湖的双眼认真地盯着紧抿着嘴的英语老师,肖明(同桌)越发急了,涨红了脸,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地卷着书角······

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抓住了同桌的语言、神情、动作来描写他的窘态,还不忘用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反衬。

三、叙事时,别忽略了对人物所处的环境进行描写,或衬托心情,或渲染气氛。如果再有意识地赋予某种环境、某个特定的画面、某幅图画以特殊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你布局谋篇的深度。例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分别描写了现实中的故乡和儿时的故乡,作者分别用这两幅图象征了现实和理想,这两幅图交织着作者的失望与希望。

四、在叙事中,记得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偶、引用等等),使你的语言鲜活生动起来。例如在习作《出逃》中,小作者用一连串的修辞写出了自己出逃后的恐惧、孤独:

……夜空中稀稀拉拉地吊着几颗星星,都冷着眼盯着我看,我蜷了蜷身子,缩成一团,像只被人遗弃的小猫,被扔在了街的拐角处……

另外,别忘收尾。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像自然收束式、首尾呼应式、卒章显志式、抒情议论式等结尾方式都是常见的,我们在写作的实践中不妨用一用,先练练,最后能做到信手拈来。

另外,在叙事时,还应注意到层次段落间的衔接、过渡和照应,这样做是使你的作文叙事流畅,结构严谨。

先就说这些,其实作文本无“法”,所谓的“技巧”也不过是在多观察、多读、多练、多写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点别人的认可之处。因此,建议同学们多留心生活,多看一些这类的作文(特别是同龄人的成功习作),多动笔写写,只要你用心,写出来的作文肯定很漂亮。

例文:

一杯花雕酒

江苏教院附中      史韵扬

大概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带我去了浙江绍兴。

绍兴有条古街,老远便闻到了酒味。爷爷笑问:“香不?”

我茫然地摇摇头:“我又没喝过酒,哪懂得酒香?”爷爷拍拍我的脑袋说:“傻丫头!”

天渐渐地黑了,我们便在古街吃晚饭。我们挑了一家装潢雅致的酒楼,上了二楼,拣了个处临窗的座坐了下来。

爷爷叫了几个好菜,外加一壶当地人都喝的酒——花雕酒。酒刚上来,爷爷忙斟了一杯,先轻轻砸了一小口,微眯着眼睛,含笑地点着头说:

“还是那味,多少年都没变。这大冬天的,喝一口这酒哇,周身暖融融的,舒服,舒服!”

我却很快吃饱喝足,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刚才进门时门口有两三个小孩在做游戏,耳边似乎还传来了他们的叫喊声。

“爷爷,我到门口去玩会。”

“不要乱跑啊,就在门口玩啊!……”奶奶下面叮嘱了什么,我没听清,我早已飞到了门口。

可门口却没了小孩,可能他们都被妈妈叫回家吃饭了吧。想到这,我出了酒楼。天已经很黑了,街上万家灯火齐明,空气里酝酿着浓浓的酒香。

我向左拐了个弯,前面是条僻静的巷子,隐约有点昏黄的暗光。我一脚踏进了巷子,却不禁后悔了起来,里面压根没什么好玩的,只是稀稀拉拉地住着几户人家,窗户上的油纸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影影绰绰。

我正想折回去,忽听见一个低沉而苍老的声音:

“行行好吧……”

我转过身,原来是走在我身后的一位先生正被一只手拉住衣角,那位先生硬扯掉那只手,大步流星地走到我的前面。借着微弱的光,我依稀辨得那是一只苍老的手。

“可我刚才路过时,他怎么没拉着我呢?他没看见我吧!”

这是一个老人,一个身材矮小、委琐的、缩成一团的小老头,乱蓬蓬的头发象刺猬一样,根根竖在头上,凹陷下去的眼睛揪着我不放,在这样的冬夜,真令人害怕。我吓得转身就跑开了。

回到酒楼上,爷爷还在自斟自饮,酒壶上还冒着热气,爷爷满面红光,望着杯里的最后一杯酒:“今天真过瘾哪!这种天哪,喝这酒,身子还真暖和。”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小心地端起酒杯就往外急急地走去,身后传来爷爷的喊声:

“丫头,你干什么?去哪?……”

老人还在,蜷着身子,像只刺猬。或许是闻到了酒香,他微微地抬起头,很疑惑地盯着我看,随即便贪婪地盯着我手上的酒杯(光线虽然微弱,但我却明显地感受到他目光里所包含的东西)。我有点害怕这目光,退了一步,怯怯地说:

“酒,给你。”

老人将信将疑地接过酒杯,居然像爷爷一样,先轻轻地砸了一小口,嘴里喃喃地说:“香哪……花雕酒……香哪……”

我看他喝了酒,心里异常地高兴。突然,老人放下酒杯,全身伏在地上,是在拜我么?

年幼的我被他这一举动吓坏了,转身飞也似的跑了,直到钻到前来寻我的爷爷的怀里才定下心来。

……

事隔多年,我仍然记得老人的那一拜。我相信酒是好东西,不管是山西的汾酒,还是泸州的大曲,绍兴的花雕酒,只要一杯,就能温暖一个老人的心。

 

 

 

点评:

这篇记叙文,标题似酒,诱人欲饮,处处有伏笔,以“一杯花雕酒”为线索,记叙了“我”在寒夜帮助一位老乞丐的事情,文思流畅,最后一句点题,干净利索。

在叙事时,作者抓住了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肖像进行描写,用语不多,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同时又注意通过环境(古街、冬夜)描写渲染气氛。

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老乞丐的可怜,触动了“我”的善良,小小的一杯花雕酒,让一位流浪在古街的老人感激、铭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