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刚才具体介绍了“添加因素法”中的三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加快审题的速度,在写作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题目分别采用不同的审题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以提高审题能力和审题速度。
2.范文导航。
通过投影仪展示作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文略)。学生看后分析作者添加了什么因素。
五、目标检测
1.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审题。
①《我的一天》;②《语文课》;③《陌生人》;④《一次家务劳动》。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随便说哪一个。
小结:注意事项(投影展示):
(1)添加因素只是一种思维活动,添加的新因素不能写到原题上,题目不能改。
(2)添加的因素与原题的因素要保持同一性,不能异化。
2.教师从事先准备好的几道题中任取一道题命题。
第二课时
1.学生审题、构思、写作。
2.师生讨论。讨论学生习作的审题、构思方法及文章的优缺点。
3.师小结。
附:授课时“目标检测”实录
生1:对于第一道文题,我使用了“题中添加因素法”添了“烦恼”。通过写星期天的一些事,如,做繁重的家庭作业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然而,我们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重了。连星期天也得不到休息,真是“负负得重(正)”了。通过写此文表现出我的不满,以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生2:对于第二道文题,我使用了“题后添加因素法”。我添加了“真精彩”使题目变成了“语文课真精彩”。
师:哪堂语文课真精彩?
生2:就是这堂语文课。
生3:对于“陌生人”这个题目,我使用了“题后添加因素法”,把原题变成了“陌生人,您在哪里”。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3:一次随父亲坐公共汽车去宿州走亲戚,车行在半路时,有的人打起了瞌睡,忽然有一个扒手把他那肮脏的手伸向正在打瞌睡的人,一个、两个……这时没有打瞌睡的人敢怒不敢言,我想喊,但又不敢喊。突然,一个瘦弱的女孩站了起来……
师:你说得很好,这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事,如果你写这篇文章,打算确定什么样的中心?
生3:扒手行窃,是社会上的一个丑陋现象,对于这类现象,我在这篇文章中不想对此发表意见。我想说的是,那些善良的人们看到扒手行窃为什么无动于衷呢?从而呼唤人们应该向“陌生人”学习,学习她那种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如果每一个人都像她那样,试想,扒手还能得逞吗?社会风气不是越来越正吗?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通过使用“题后添加因素法”审题,抓住了中心,找到了题材,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最后一个文题,同座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