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6)
        ★★★
【字体: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6)
作者:刘得新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9
自由写作实践(一)

【设计思路】

本设计重在指导学生了解小小说的概念,学习小小说的写法。重点学习小小说的概念、要素和小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创作方法以及情节要素、环境种类。教学中采用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作文的方法进行。

【导写过程】

一、知识梳理

1.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按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及小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的特点是。短篇小说一般几千字,人物少,容量小,情节简单。一般地说,短篇只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或横断面来显示生活的意义,只有一个主人公,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集中发生的事,但能使读者看了以后可以联想到更远更多的事,如《变色龙》。有的短篇小说,把一个人的大半生或一生中的一些生活片断连缀起来,构成一个故事,如《孔乙己》。比短篇小说还的是小小说。一般是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不过是一两个人物和瞬间场景的扫描。与短篇小说相对的是长篇小说。它篇幅长,容量大,人物多,能够表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也能够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叙述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如《水浒传》。中篇小说的篇幅介于长篇和短篇之间。

3.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4.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也可以不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5.小说的故事情节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小说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在小说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忽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如,《变色龙》是按照自然顺序写的;而《杨修之死》则是采用倒叙的写法,故事一开头便先写杨修被斩首示众。

6.小说的人物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的渲染。因为现实中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最后一课》中的场景描写就是一例。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二、师生归纳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要点,并一一书写在黑板上。

三、实践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某厂振兴中华读书演讲比赛进入高潮。

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演讲者方婷婷嗓音甜润,吐字清晰。突然,她下了讲台,径直朝会场外走去。

台下的听众面面相觑,先是小声议论,彼此猜测;继而喧声四起,一片骚动。

难堪的5分钟过去后。方婷婷慢腾腾地回到讲台上。面对被激怒的观众,充满激情地说: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

人们沉默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炸雷般的掌声。

1.小说根据篇幅的长短可分为  、  、  和  。本文是一篇    。

2.方婷婷的演讲《论坚守岗位》,其论点是( )

A.论坚守岗位。

B.坚守岗位的重要性。

C.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应该受到谴责。

3.其论据是   。   

4.其论证方法是( )

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5.题目是《最佳演讲》,在作者心中,这演讲在何处?

6.本文才二百多字,能够称为一篇小说吗?请说明理由。

7.作一句话评论,指出本文的特色,向读者推荐。

四、教师导析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理由是①有人物形象的刻画;②有情节并有高潮。演讲《论坚守岗位》的论点是: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应该受到谴责。论据是:演讲员在演讲时擅自离开引起众怒。论证方法是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这演讲在先运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本文特色:短小精悍,出奇制胜,情节有起有伏,语言简洁明快。

五、课堂延伸

1.从下面文题中任选一题,发挥想像,在已学课文(小说及其他体裁)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改写,编写一个600字左右的故事新编

①《孔乙己之死》

②《范进中举后》

③《变色龙》

④《闰土的后代上大学》(续写《故乡》)

⑤《智叟来到愚公家》

⑦《蔡桓公归天》

⑧《杨二嫂小传》

⑨《卖炭翁进城》(改写《卖炭翁》)

2.自由创作(小)小说。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