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作文三十六计:点亮语言创新之灯(二)
        ★★★
【字体:
作文三十六计:点亮语言创新之灯(二)
作者:刘金华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4-1

作文三十六计:点亮语言创新之灯(二)

 

 

 
        四、动静化用法
        (1)黎明,一缕微熹扑进窗隙。一个翻身,扯出一串鸟儿的和鸣。
        (2)果不其然,那个乘务员的身影从人群中显现出来,黑黝黝的皮肤放着光,一脸憨厚的微笑,从白白的胡子中流淌出来。
         “一缕微熹”本是静止不动的,但考生却用“扑进窗隙”“一个翻身”来描写,化静为动,多么神奇,你不得不佩服考生想象能力之丰富。同样,“一脸憨厚的微笑”用“从白白的胡子中流淌出来”这一动态来描写,也有化平淡为神奇之效。
        五、感官通用法
        (1)是谁在高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好奇地推开门,却见一个别致的小园:一人,一桌,一杯酒。杯中清酒倒映着的却是一个寂寞的表情,那是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
        感官通用,就是修辞上的通感修辞格。通感就是通过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感官之间的相互通用,以达到一种新奇的表达效果。句中要写的是李白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痛苦,考生用“盛唐一颗大大的眼泪”这一视觉形象写出来,震撼人心!
        六、词类活用法
        (1)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灵动。
        (2)对着月光,买一面明镱,手掬一捧清辉,抚摸那凝脂般的肌肤。
        例(1)中,“灵动”本是形容词,在句中活用为名词,例(2)中,“捧”本是动词,在句中活用为量词。这两处的词类活用给读者提供了无限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以一当十,耐人寻味。
        七、古今借用法
        (1)孔子曾经给十个最得意的弟子依据各自特长搞过排行榜,其中,颜回排在首类“德行”之首。
        (2)孔子跑来跑去,虽然曾经贵为鲁国的警视总监,而又立刻下野,失业了;并且为权贵所轻蔑,为野人所嘲弄,甚至于为暴民所包围,饿扁了肚子。
         “排行榜”“警视总监”“下野”“失业”是如今使用频率很高、现代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但考生却用来叙述古人古事,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语言创新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庄谐互寓法、褒贬易用法等,除了掌握一定的技巧外,考生还应明白,技巧只是外功,关键是要注意积累,锤炼内功,只有内功深厚了,才能在语言创新的舞台上“随心所欲”。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