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我写美文——古人与物的美文随笔导写
      ★★★
【字体:
我写美文——古人与物的美文随笔导写
作者:干方田    文摘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6

  作文要求:
  (我写美文)古人寄情于物,书之颂之,流传千古。我们所熟知的有“陶渊明与菊”“李白与月”等,请你留心搜集你所喜爱的古人的诗文资料,仿照本文,写一篇古人与物的美文随笔。
  思考链接:文章主要写了“苏东坡与竹”的哪些具体内容?揣摩文意,说说苏东坡为何如此钟情于竹?
 
 
  教师范文:

  三国多少事,难付笑谈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指的是不是其中的权宜变数,手腕计谋已多得难以附加?今日联合,明日散伙;表面亲善,暗地拆台;信誓旦旦,转眼反目成仇,兵戈相见。奸诈狡黠在这里得到了应有尽有的表现。然而透过这些历史的尘埃,我关注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是“忠”“勇”“正”“义”的化身,是“智”“宽”“良”“贤”的象征。开卷学习他们,谁说不能看呢。

  吉  平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吉平只不过是大厦将倾的汉宫中的一名太医,满朝大臣大都依附曹操,他却敢挺身而出,应允董承,毒杀专国弄权的曹操,不想事情败露被捉。先被打的皮开肉裂,第二天又被打的死去活来,仍无求饶之意,拒不交待同伙。被曹操带到董承府上,他身上已无容刑之处,仍然大骂曹贼,曹操下令截其九指,断其口舌,他还是大骂不止,毫不胆怯,最后撞阶而死,曹操下令分其肢体,残忍之极。
  吉平之烈,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比起那些跪地求饶者,吉平怎样?比起那些贪财改志者,吉平怎样?比起那些见异思迁者,吉平怎样?如诗所赞:“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国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残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关  羽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听起来这句话多少带些江湖义气,可是他一生实践着“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誓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英雄难过美人关”,无不显出金钱美女的诱惑力。曹操为他建府第,赠金钱,送美女,可他仍用“身在曹营,心在汉”诠释出一种精神品质,一昭就是千年。
  知道刘备下落后,归心似箭,他拒美女,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执着、坚决、赤诚。
  这样一个“忠”“勇”“正”“义”的化身,他失荆州,走麦城,遭杀戮,怎不让人紧蹙眉,楸心尖,痛流涕!

  诸葛亮
  刘备一死,蜀汉日下,但是诸葛亮仍独撑残厦,擒孟获,骂王朗,摆空城,斩马谡,辱仲达,装神禳星,命陨五丈愿:这力挽狂澜的悲剧过程,愈益显出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毅力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尽管刘备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托孤之言,但他还是坚决表示“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于是在他步履蹒跚的脚印中,灌注了无尽的心血。这既非政客之风,亦非权谋之术,而是为了植根内心深处“恢复汉室”的理想和抱负。
  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上千年来,摇撼了多少读者的心旌。在人们的心里,从古至今的五丈原,丞相一直还在夜夜巡营……
  一盏盏明灯耗尽了最后一滴油,在历史的那头熄灭了,可他们的精神还在历史的这头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三国卷首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把英雄只当作过去,把三国只当作一种消遣,不免太过肤浅。
  现实中的人们是那样难以捉摸,有太多的轻率、盲从、虚假与口是心非。该是主持正义的时候,几句人情话,正义便有了松动;该是慷慨指责的时候,出口却是顺耳春风;决心追求理想,遇到一点阻挡就跑却脑后。红尘中有太多的诱惑容易让我们偏离正轨,在正与邪、真与假、美与丑、忠与奸、善与恶的选择中失去自己。如此想来,掩卷沉思,着实令人难付笑谈,反而深受感染。


  学生范文一:

  倾听历史的回声
  吴清茹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掩埋,回首时他似乎了无痕迹,当我们认真聆听记忆的声音时,总有一串串名字在天宇间回响……
  手握宝剑,骑着快马,荆轲将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来别的王公贵族,那一刻照亮了他们的浅薄和暗淡,然后,策马飞驰而去。这一去就影响了历史千年,他凝成了一只鲜红的贝壳,散落在历史长河的岸边。倾听历史的淘声,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一个书生的自尊被现实摔得鲜血淋漓,谁能理解你杜甫啊,穷年忧梨园,想到的不是自己衣食无着,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翻阅诗史千卷,我懂得了什么叫忧国忧民。
  二十四个节气里有你恒温的气节,精忠报国是你母亲的至嘱。多少次你将战表化作捷报,博得了天子的夸奖,不想每一个夸奖都是带勾的暗器,笑容的背后便是风波亭的阴影。
  你明明知道,十二道令牌就是十二个追魂的夜叉,可你还是冲破了重重的阻拦,你不愿意“违抗圣命”,是你自己成全了自己。从此有多少为你分愤愤不平,就连习惯了沉浮的黄河也因你在刹那间改道。目睹滔滔黄河浪,尽管有些浑浊,但我还是懂得了什么叫忠诚。
  伍子胥被仇人追杀,逃难到妇人家里,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妇人在他走后抱石投江而死。冰清风骨如一株傲然独立的青松。松涛阵阵,我读懂了什么叫信义。
  踏着生命的词曲,走进苏轼的世界,赤壁怀古的笔墨闪闪发亮。因你太出色,引起周围人的疾忌,乌台诗案一度将你推进痛苦的深渊,但你从门前的流水中传达出你突出重围的喜悦,“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流水潺潺,我懂得了什么叫乐观豁达。
  历史翻过一页又一页,今天有不少人追求的是美酒加咖啡,精神上已有了坚硬的盔甲。面对责任,缺少滚滚热情;面对挑战,缺少赴死豪情;面对利益,缺少钢铁信义;面对困难,缺少万丈斗志。严重的精神缺钙者,听听历史的回声吧,声音就是一剂良药。


  学生范文一:

  明亮的群星
  谢慧

  一年年春去春归,一季季花开花落。沿着青春的河畔,我执著的寻找梦中的宙斯,每一次回首,他们都如明亮的繁星,点亮我的眼睛。
  黄沙漫天飞舞,夕阳的余晖落满荒芜的古道。王昭君怀抱琵琶,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出深宫高墙。舍弃了父母之邦,舍弃了落叶归根的安详,“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她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匈奴的千军万马,换取了大汉万千安宁。只有雁阵明白,那根根青丝是怎样熬成白发,又化作那一片青冢。她是如此申明大义,有着不凡的胸襟与气质,为求兴国安邦而忍辱负重,一往无前,不畏艰难。
  你也曾驰骋疆场,“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抱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一腔热忱,招募义军,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于万人群中捉拿叛贼。可是得来的是宦海沉浮不定,展转搬迁,多次被弹劾在家闲居。位卑未敢忘忧国,在一个又一个夜晚,青灯如豆,披衣而坐,辛弃疾《十论》抗金,《九议》形势。可惜这些建议均未被采纳,可怜白发早生。真是“将军百战身名裂,悲歌未彻,故人长绝”。爱家邦,到死坚定不移。
  自打嫁给赵家,所有的人都期待李清照是一个相夫教子的好妻子,可是她多才多艺,惟独不会女红。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对自己的幸福寻寻觅觅,却总被黑暗的现实压得凄凄惨惨。不仅仅是感情生活的痛苦,更有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生于乱世,然而她不是鲁迅笔下祥林嫂式的人物;也不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她用漫天的愁绪,抽丝剥茧,写出了很多词作珍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一个柔弱女子,胸有万千豪情;好一个女中丈夫,心装家国安危。
  他们,或以身赴国难,远嫁大漠,或驰骋疆场,老骥伏枥,或人微言轻,却心忧天下。时间过去千年万年,不会暗淡他们的光泽,反而会涤荡得更加明亮,如同夜空闪烁的群星,永远光耀我们的精神家园,烘烤每一个潮湿的心地,照亮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归纳三篇文章的共同特点:
  1、结构特点:2、选材特点:3、语言特点:

  读写双线行

  苏东坡与竹

  竹,既无兰的幽香,也无松的苍劲。然而,因其枝叶袅袅,终冬不凋,竿直本固,虚怀高节,人们常常引之为坚强、虚心、正直等高尚品质的象征。中国古代的不少文人,都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苏东坡的生活中,他宁可不吃肉也要种竹,他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因此,他的生活时时处处皆有竹——“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囚厅。下为人所径,上密不容钉”“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竹,俨然是东坡如影随形的良朋好友。
  文人状物,总关乎情。东坡对竹的情愫,其实是其人生际遇及人生慨叹的折射。据统计,苏东坡的作品中涉及竹的诗文多达三十多首(篇)。他自出仕到病逝常州,其间曾三次被贬谪,在这三次人生浮沉中,东坡完成了他的人生蜕变,从踌躇满志报效朝廷,到豁达超然物我两忘,其内心的变化也导致他对事物——包括竹——认识的变化,东坡的竹便由“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的抱负慢慢转向了“疏疏帘外竹,浏浏竹间雨”的安闲,一直到了“累尽无可言,风来竹自啸”的淡定和“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的超然和潇洒。观东坡状竹之诗之文之变,犹如纵览东坡人生观的嬗变。
  东坡常不仅写竹,还画竹,且颇有建树,有《竹石图》留于后世。不仅如此,对于画竹的理论,他也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画竹必先成竹于胸”(《文与可画篔筜谷堰竹记》)——胸中一定要有竹的形,知道竹子的各种形态,才有画竹的根本;他提倡画竹要“神似”,而要做到这一点胸中就要有君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挥洒卷上,使墨竹为墨君——这是东坡画竹心得的高度概括和爱竹之心的高度升华。综观苏东坡一生,其际遇的坎坷引发了他人生观的多次嬗变,但有一点未变——他对竹的喜爱。苏东坡的一生,潇洒似竹,气节似竹。      
  竹,成为东坡人生中不可缺失的伙伴;竹,见证了东坡一生的坎坷;竹,寄托着东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可贵品质和高尚情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