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独具慧眼,匠心独运——作文选材创新例谈
          ★★★
【字体:
独具慧眼,匠心独运——作文选材创新例谈
作者:李学开    文摘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6
  不少同学作文选材时,总爱使用一些陈旧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也能说明问题,但人云亦云,千篇一律,读来味同嚼蜡,使人心生厌烦,使作文效果大打折扣。著名画家齐白石有句名言:“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绘画要求选材创新,作文何尝不是这样。“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一般人的心理倾向是“喜新厌旧”,独特的、鲜为人知的材料,能新人耳目,勾人眼球。那么,作文选材怎样才能创新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人熟我生
  别人喜欢运用一些众人熟悉的材料,我们写作文时不妨有意避开这些似曾相识的材料,选择那些人们不太熟悉或者鲜为人知的陌生材料。这样就会使人产生新鲜感,从而激发起阅读的兴趣。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在大陆很受读者欢迎,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运用了创新思维,选取了陌生领域中的材料。比如,她写撒哈拉沙漠居民的奇风异俗,几年才洗一次澡,洗了身体外部,还要像医院灌肠似的洗体内,弄得人人拉肚子,读者看了之后就觉得新奇,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住。
  二、人大我小
  别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事关国际风云、国计民生的大题材时,我们不妨把日常生活中的凡人琐事纳入笔端。有些材料虽然小,但却饱含着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小题材放在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比如有一篇题为《雨中》的散文,写了这样一个场面:一天傍晚,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大概是乘车的人不小心,碰翻了车站边的一个水果摊,苹果从人行道滚到马路上,遍地都是。卖水果的老人急得手足无措,哇哇大叫,唯恐人们在混乱中踩烂或者拿走他的苹果。然而情况并不如老人所料,赶车的人们纷纷停下来捡苹果,转眼间,一地的苹果又回到了老人的摊位上,一切又恢复了常态。这件事情虽小,但“小中见大”,表现了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崭新的精神面貌。
  三、人正我反
  当别人一窝蜂地从正面从常规去使用材料时,我们不妨逆风而上,反其道而行之,运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看常规,即颠倒一下观察认识的角度,其新奇之处和材料价值就一下子显露出来,这样就能避开俗套,写出新意。比如赵健生的《假如陶潜从政》,就是一篇反弹琵琶的范文。陶渊明是大家很熟悉的人物。选陶渊明来写,材料很难出新。但本文作者却独辟蹊径,选择不愿为官的陶渊明的“政绩”来写,哪壶不开提哪壶,实在不敢恭维,陶渊明的政绩确实不怎么样。作者认为,陶渊明辞官归隐,是“社稷之幸,民族之幸”,是明智的选择。作者让我们看到陶渊明的另一面,材料有新意,文章因此也“亮”了起来。
  四、人远我近
  当别人趋之若鹜地去采撷那些古今中外的离我们遥远的材料时,我们不妨选取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身边的事。这些事,离我们近,我们非常熟悉,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写出来能给人以亲近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李大伟的《众乐》,说的是平常事,拉的是家常话。写自己有一次花一百元钱,换三次车,到万体馆去观看文艺演出,坐在高高的看台上,远远地望着辉煌的中心圆舞台,人如甲壳虫大小,不借助望远镜绝对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举起望远镜,又是见树不见林,真是花钱买罪受。作者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但作者从这件事中挖掘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我之所以愿意花钱买罪受,是因为万体馆的气氛确实极度感染人,人是需要交流感情的动物,独乐不如众乐。于是文章有了脱“俗”之感。
  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随处可见。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善于思考和剪裁,作文新鲜材料就会滚滚而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