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认识学习主体,师生和谐发展
          ★★★
【字体:
认识学习主体,师生和谐发展
作者:周锡林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认识学习主体,师生和谐发展

  要: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由新的理念来倡导;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必然体现在学习中;教师是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促进者。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学习体,其中教师的主体性发展着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教师主体的激发,并发展学习情商;学生主体意识需要不断地从各个角度强化,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主体主动发掘学生主体潜能,实现学生主动性学习

关键词:主体性 认识  激发  强化  发掘

一、探索的背景

       语文教学的阅读效果不理想,长期困扰着师生。究其原因虽然很多,但根本的原因应该从学生和教师身上去找。从学生方面来说,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严重缺失。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接受(输入),是对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也即知识可以灌输。只要给学生加以适当反复的刺激就去使学生接受知识。在这种理论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出现了大容量的”“知识内容的现象,这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久而久之,学习热情逐渐减弱,以致湮灭。再加上语文知识散乱无序,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恐惧、厌恶的敷衍了事的态度。从教师方面来说,是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强化突出,不正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考虑自己怎样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却不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组织课堂、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忽视了创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语文课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的要么是教参知识,要么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没能真正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课堂上缺乏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对话,课堂流程缺乏生气与情趣。教师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强化突出,从而削弱甚至忽视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长期这样的课堂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能动性缺失(不爱学)、自主性缺乏(不会学)、创造性缺乏(学不好),造成语文学习的低效率。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的低效问题,不少语文教育专家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由于教学活动中教师、教材、学生、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推广却不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今对认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语文界提出了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应运而生,但如果在教学活动仍不重视教学双方的主体性建设,尤其是对学生的主体性建设,任何的研究教法技巧,都失去了学理意义,学生的学习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新的研究背景下,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自主性学习方式找到了新的出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探索的思路

       新的认知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和思考策略,主动帮助他们建构所学知识的意义()。据此我树立的教学观念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自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充发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并对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教师的主体性表现在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课堂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动机,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运用搜集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师生评价,达成学习目标;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的主体和学的主体组成了“学习共同体”,但两者的地位不同,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的主体性起着辅导、促进作用。课堂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教师主体作用是促进学生意义构建,教师主体应充分掌握先进教育理念转换自我角色,运用发展学生情商的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影响并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探索的具体实施

       1、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构教师主体性的发展作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做个探索者。先进理论的学习必然带来教育观念的改变,由此才能有教育实践上的创新。在工作之余。我潜心研读了《教育新理念》、《语文教育展望》、《走进新课程》等教育理论书籍,自费订阅《语文学习》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网络的教学理论资源,学习钻研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广泛吸收新的教育教学信息,力求革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树立新课程意识,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认识,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尽快完成向探索者的转变。

       (2)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定位开发者。传统的语文课堂,在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上探索的颇多,语文阅读课成了教学演示课:板书讲求艺术展示、学生答案讲究中矩中规、媒体运用讲求多样化……教学的形式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样的表演”“艺术能有效达成语文素养吗?其实怎样教是形式,它应服从正直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而教材内容决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中才含有着语文素养。只有教的内容对了头,怎样教才能有它的合理性合适性。现在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其中语文素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语文教学中的教什么更应该成为一线教师研讨的目标。在学习新理念中我认真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入反思课堂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与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路子。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让我找到改革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教的主体应为学的主体服务,它的具体作用是为学习主体起组织、指导、辅助和促进作用。这为我突破传统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我从建构学习主体入手,由此为学生建构了主体性学习方式。开放课堂,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建构了关键词句情感体验意境构思景物描写等有机构成的课堂学习体系,运用自主感受、协作讨论达到思维成果的共享,拓展学习空间,力求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语文学习的新路子。

       (3)积极投入课堂活动,争当参与者。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者,更是与学生一起组成了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既育人育已。在民主开放的教学阅读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体一起协作、平等交流、沟通,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不断达成共识、共进,教学相长在课堂上有了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和学生一起探讨、品味作品的情感、语言、描写、构思等方面的特点,为有一个创新的点子而喜悦,为有一个独到的体验而激动,师生之间相互赞赏,相互激励,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课余我对课堂教学作出总结,记一点成功、失误的环节,记录着学生学习的困惑、见解,尽量对本课教案作再设计(修订学案),不仅丰富了教学生活更提高了学识和技能。

       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具能动性和科学性,而且对学生立体性的发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

       2、激发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学习情商。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性需要教师的热情激发和培育。新的识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主动建构意义。为此,需要改革一些观念,把学习资料还给学生。我通过课前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搜集学习主题的信息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分析信息,结合课文确定自我学习主题目标,大胆质疑、解疑,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欲望。课余走进学生中间,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读时事,说学习,拉家常,交流得最多的是校刊上的短小美文,鼓励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畅谈看法、心得、体会,借此与学生情感交流。课堂上创设与课文背景相似的情境,引进协作学习机制,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活动,培养课堂交流发言能手,以点带面,不断影响想发言的人,最终引导他们能参与发言,养成学生的学习言必有据的责任心。学生独到的体会、见解,教师及时对他自主学习能力的赞赏,激发学生对成功的体验,为自主学习树立自信心和我能行意识,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辅之以教的督促和支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期的训练,这些手段有效地开启了学生的情商之门,课堂上的听课者”“旁听生逐渐减少,甚至以往不大发言的学生也能举手说出一两句话的感受、体验。尤其是班上会发言的学生变成了我要说,而且争取多说、说出个性,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种求知表现欲的支配下有序地学习,实现了语文阅读水平的稳步提高。而且协作学习的会话机制,使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惊喜的发展自己学习的潜能,逐渐摒弃了心理障碍,较自信地学习、进取,语文课堂逐渐成为学生一种有情趣的生活,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得到较好地发展。

       3、强化主体意识,丰富学生语文素养促进主体意识。

       (1)生活中强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注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语文的各篇文章是作者对自身生命、生活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思考的表述。为了建构学生这种对生命、生活和自然的知识,也为了更好与文本交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周身环境中学习,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社会的课堂,认真地观察生活、细心地体悟人生,建构学生自主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体系,积累生活的体验、感情,丰富情感世界,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文准备知识。

       在强化自主意识的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在平时每天读一份报纸(推荐读《扬子晚报》),并做好摘录或剪贴;鼓励学生看新闻联播或焦点访谈,及时了解社会生活;利用假日走入市场商场,进入农家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设置生活作业,有序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观察自然,认识社会,体验自身生活和情感,在生活笔记训练中进行整体规划,或观察叙事,或议论抒情,把感读写结合起来,积累经验形成观念,为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知识自主学习理解文章铺平了道路。

       引导学生自主地交流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每月一次的生活笔记互评互改课,安排学生间交流用得精练的词句,加强学生间激励进步。

       一学期的强化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还原文章的细节空白点,有了相当的熟练度和热情,为自主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在阅读中积累人文素养。积淀人文修养的任务主要靠平时自主阅读来完成,从语言角度养成人文素养,课内语文阅读教学课引导学习主体积极主动与文本对话,理解并建构其内容和语言表达技巧,吸取人文素养。阅读教材林林总总内容不一,但学生自主学习文章都必须围绕基本目标进行:①语言感受,学生在读听的途径中仔细感受语言材料,品味语句的精妙,在语感的基础上,不断诵读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②素养积淀。通过阅读中的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促使学生在人道人情、人性人品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是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我结合学校开展读书活动的契机,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到图书室有目标地借阅书籍,每两星期为借阅周期。借阅的书中大都是短精中外名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做些读书笔记,利用语文自修课安排交流体会。书籍中真善美的品质、高尚的精神、深邃的哲理……极大地养成了学生的人格品位,激活了学生阅读中的形象思维,同时课外阅读中还适当地要求摘抄,这样阅读、摘抄、交流,极有效地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升人文素养。反过来学生为追求做人的读书气质也不断地去寻找有文化品位的书籍作自主阅读,促进了主体意识并进行更加有效地自主阅读。

       4、发掘主体潜能,提高阅读水平。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依据阅读教材的体例,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阅读设计三种课型,力求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是指导课,用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在每一单元或相同体裁的几个单元选出一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导性),指导这一类文体的一般阅读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协作、对话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促进课,以指导课同类型的文体为阅读目标,有侧重地训练某一项阅读技能,以求实现巩固并掌握该项技能,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这一环节是学生主体自主阅读成功最关键的地方,选的课文要与第一类课文运用技能有相似之处,以利学生技能的同化。三是发展课。这是阅读的探究、发现、创新。在发展课上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从文章的语言、情感、构思、描写等方面去探究、发现、创新,不仅能将阅读知识灵活地运用,利用搜集反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形成了一种探索质疑释疑的勇气,学生的反思能力有提高。

       发掘学生的主体学习潜能,最关键的是在课堂要做好几个环节,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的顺利开展,其中主要环节是:

       (1)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为语文教师创设真实情境提供有力支持,学生在浓郁的情境气氛下很容易进入文章的内容中去,或成为文中的某个人物,或在情境的暗示下体验文中的情感,或情境激起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或引起学生原有相关知识的回忆……总之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教师的促进作用之一就是创设情境。这个情境的作用比一段富于启发性与诱导性的导语更能唤起学生的潜在求知欲,激发学生产生强烈自主学习欲望。

       (2)搜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支持学习者主动学习探索,学习过程必须有信息资源的帮助。教师的促进作用还体现在如何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教师常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者搜集作者的信息;或是搜集有关文章的信息;或是上网搜寻;或是利用图书查找……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类,拣出有效信息为自主学习服务。信息的有效使用促使学习主体更加有效地自主学习。

       (3)设计学习环境。传统课堂并不太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而沟通性课堂学习,环境设计的精巧关系到主体学习能否顺利进行。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利用学习伙伴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教师的组织、管理的作用和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沟通性课堂学习方式应是协作。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是协作学习常见的形式,协作学习中有效利用信息,通过讨论、争辩、沟通、共识,展示了主体学习的效能:自主地探索、充分地自由表达、师生共享知识成果,学生的主体潜能逐步地显示出来。

四、探索的效果

       确立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带来了一定的学习效果。

       1、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1)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渐浓。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发言随年级越高越少,主体性学习的实施,虽没有形成全班人人举手发言的局面,但至少每位学生在小组讨论时都有交流、都有话可说、有情感体验,尤其是形成一股读书读报风气。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是摸索出有自我个性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2)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主体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文学领域的书籍常在自习课上得到阅读体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作文的遣词造句能逐步提高,作文稿被校刊采用的也逐步多了起来。随着主体学习进一步深入展开,取得的成绩也会越来越明显。

       2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1)主体性教学给教学带来了快乐。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内心的喜悦真是无以言喻;随教研的深入,更是感到其中奥秘无限,乐趣无穷,更吸引去钻研它、把握它,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令人神往的过程。

(2)拓展了教师教研的领域。主体性学习尚在探索阶段,个中的理论基础、运用环节还需不断地修改、完善;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到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内容的发展,更需教师化大力气探索。同时,主体性学习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更要教师精心研究教材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教教材上升到教读教材,走在学生前,更要教师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王荣生,张孔仪《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语文学习》2004年第3期

引文注释:

    注: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28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