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学生的人生轨迹应该是一个圆——新课程学习感想点滴
        ★★★★
【字体:
学生的人生轨迹应该是一个圆——新课程学习感想点滴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3
四川省自贡市解放路中学 赵立文

人,打自生下来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的出现矛盾,不断地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履历的。为了充实人生,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就得接受专门训练和有目的的教育,而完成这个使命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教育部门的肩上。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始终都处于置后的状态。教者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得辛苦;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学得辛苦。这样一来,使教学活动显得死气沉沉的,没有一丝活气,其结果是,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个性受到压抑,天赋遭到扼杀,这对培养新时代我国需要的人才是极其不利的。

为了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一场漫卷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正在掀起,并在有些地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良好的开端,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新崛起注入了活力,让我们看到了走出我国传统教育误区的曙光。

笔者在今年市教育局师训处组织的五天新课程的学习中,感受颇深,尤其是以下几点感悟最为突出。

(一)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画圆自己的人生作好“物质”准备。

我们现在承担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主要是打基础,换句话讲,主要是传授知识,学生将来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去传授基础知识。我个人认为,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的思路,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要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哪怕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或提出的问题浅薄或荒谬,都不能简单地轻易地加以否定,应循循善诱,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古人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让我们以问题为纽带,架起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桥梁。

(一) 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迎接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俗话说的“十年寒窗”中的“寒”实际上就是“苦”的意思,它向求知者阐明了一个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告诫求知者:学习这件事是一非常艰苦的劳动,不吃苦,不能学有所成。

天赋好的学生学习起来要感到轻松一些,但天赋差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到非常吃力,这些学生这时所需要的就不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是需要充满激励性的话,如象多对他们说“你行!”“你可以。”“努力下,你会成功!”而少一些歧视和冷嘲热讽,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让他们坚信自己还是行的,从而扬起努力学习的风帆。

(二)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奠基。

学生首先是人,人有完善的人格和不可侵犯的尊严,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这是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后从事不同职业的原因,由于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和后天的培养教育,就产生并形成了他们对不同知识领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教育出版社工作者的我们,在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加以正确引导,使用使其健康发展。尊重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要化结果为过程。

在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的时代,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对同一问题不同感悟的创新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要重视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启发学生智慧的过程。我们每一位搞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也必须做到,把教给学生的知识变成学生的智慧,再把智慧变成能力,去解决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四)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人们对教育的深入研究正在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过早的成熟迫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适应他们的特点,我们不仅要传授他们的知识,还要保护和发展他们的个性,任何轻视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会学的学生。

总之,通过这次新课堂的学习,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我将把我悟出的点滴心得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新世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