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实验报告
        ★★★
【字体: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实验报告
作者:zd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9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实验报告

(一)

20019月,我县作为宿迁市首批新课程实验区迎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使用给似乎已经陷入泥淖的语文教学改革吹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这套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以及内容的编排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它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给老师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一、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

首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课程观。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定位既简明又科学,符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苏教版的范文和读写听说活动、专题的材料都是时代感强、生活气息浓、文化内涵丰富的具有现代理念和现代色彩的中外典范作品。如《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创造学思想录》这样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时代活水”引进;每册一次的《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安排都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文化。

但是“厚此”也绝不“薄彼”,教材没有一味地强调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而是创造性地以专题的形式对两者进行全方位地融合。如八年级下册的课文安排: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咏物抒怀”,第二单元的主题是“道德修养”,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事理说明”,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小说之林”,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精彩演讲”。而相应的是文体样式的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是散文,第二单元是议论文,第三单元是说明文,第四单元是小说,第五单元由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体组合而成,第六单元是演说词。和七年级相比,选文无论是内容还是文体均具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其次,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所以,教材应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成为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范例。应通过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精心地编制教材顺序体系、多样化地呈现课程内容,从而实现教材内容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内容的组织生动多样。苏教版语文教材,把学生的“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所有课文的选择、课后题的编排与处理都极能突显出学生是这本教材的主人这一特点。教材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剥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体验与主观感受。这本语文教材,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处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发展打基础。

再次,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专门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种新理念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专题《狼》,将四篇写狼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蒲松龄的《狼》写狼的“凶残”、“狡黠”,毕淑敏写狼的“聪明”、“神勇”,《中国大百科全书》介绍了狼的兽性,《狼和鹿》又告诉人们打狼引起的生态失衡。然后从社会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八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既浅近通俗,又蕴涵着深刻的事理,而且都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因素,引导学生思索质疑,让学生自由讨论、研究、辨论,再写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从多角度看都是非常精彩的。

即使是在每一课的“探究.练习”中,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如《春》这一课学完后让学生从“春花”、“春草”、“春风”、“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或分类收集诗句,编制一期以“春意常在”为主题的板报。这样的设计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与兴趣,让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既巩固了学习成果,又在探究性活动中有所深化和发展。

二、新教材反映了新内容

首先,新教材的内容适应时代要求,富有时代气息。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时代变化的步伐也越迈越大,所以,新教材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生活学习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新教材的选文注意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教版的新教材中新的课文占有很大的比例,新增的课文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特点,同时又考虑到初中生的阅读兴趣。新教材中既选取了鲁迅、冰心、老舍、季羡林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力求为学生提供典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白话文作品;同时也选取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等涉及最新科技发展的富于时代气息的作品,甚至连文言文也尽可能选取主题依然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的作品,比如《人琴俱亡》赞美亲情,《治水必躬亲》歌颂勤政为民,其主题现代意义依然很强。选文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其次,新教材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面对的对象是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并且已经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此次改版的新教材充分照顾到这一点,新教材的内容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苏教版新教材从选材范围看,每册书2426篇课文涉及中外古今,其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统计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诗文全是名家名篇,如七年级(上册)中的《泰戈尔诗三首》、《过故人庄》等等,都是平时耳熟能详的。这样的选材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再次,新教材的内容注重古今文化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新教材在内容上,注意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苏教版新教材的选文从作品风格、类型看,既有高雅的精品佳作,又有反映民俗风情的通俗而富有理趣的小品和民俗对联。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反映了教材改革的时代精神,从而保证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新教材提出了新要求

新语文教材对语文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能力素质方面,除了要具备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外,还应该具备细腻敏感的审美能力。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教材注重美育,从彩页插图、页面设计到选文内容都体现了美感,选文也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各种形态。无论千古名著还是现代新作,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技文章,从优美的语言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从扣人心弦的情节到挖掘深邃的内涵,无一不使人感到美。所以教材的变化使得语文老师不但要精备教材,精备学生,精心设计每堂课,通过朗读、图画、音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再现美,更需要启发他们辨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应该通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课堂应该成为综合的美育课堂,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更要具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素质。

其次,在心理素质方面,除了要具备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传授的基本教学交往心理,还应该具备多向互动的教学交往心理。传统教学过分注重“教”,而忽略了“学”。其实,在更多的时候,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接受的主动与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新教材从外观上显得活泼生动,这就吸引了学生,而选文摈弃了那些陈旧的文章,有利于促使学生兴趣的产生。

与此同时,新教材还对教师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先进的学生观和现代教育理念,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深入钻研教材,熟知学生的心理,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学习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二)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差参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在教材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广大农村中学,因为诸种原因很难不打折扣地用好教材。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这一重要的能力,如在专题《长城》一课中让学生上网查资料,实际上因为条件的不具备,这一重要的环节往往被舍去,即使是从书报杂志上查找资料也往往成了一种奢望。再者,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已成为一门弱势学科,处在这种尴尬的位置,想让语文的生活和外延相等,去搞大语文教育也实属不易。

二、教材本身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材的大部分专题都是以人文内容为依据来编排,有时为了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编入的一些课文让人想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古训。如八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可二十五课《治水必躬亲》放在里面似乎有些生硬。

2、教材的信息量太少。课文篇幅增加不少,但仍是薄薄的两小本,缺少关于教材的较为丰富的信息。这对于条件优越的城市和重点中学也许还不是大问题,对农村中学,对本身就缺少资料的一般性中学来说,收集教学资料本身就是个难题。建议教材加大信息量,而专题和篇目不妨减少,可以篇目少但资料、信息丰富。

3、对有些课文还存在着疑议。如《甜甜的泥土》一课。有人认为结尾一句似甜实若、似喜实悲,而无论是课本还是实际上起着权威作用的教参都没有表示容许多种解读的意思。 “这篇小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这是教材的“参考书”上对本文主题的概括。有人认为,现在离异家庭很多,许多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这中间与继父继母的关系紧张是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篇文章从另一面表现了继父继母的不人道,对孩子的不负责。所以觉得选用这篇文章不合适,会加重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负担。教参,能不能也拿出“对话”的态度来作参谋?

诚然,上面提出的问题有些显得很不成熟,但我以为最可贵的是苏教版教材以最亲切的面孔接纳了老师这一重要课程开发者的积极度参与,这也应当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大的特色!我们深信:有了顺应时代的新观念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教材,再加上高素质的,不断探索新教法的广大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精彩演绎,语文教育繁花盛开的春天必将到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