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中学语文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
【字体:
中学语文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作者:杜淑仪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11

广州新市中学       杜淑仪

      现新编初中语文教材是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汉语知识等单列编排的。阅读部分每个单元都分为教读、自读两类课文。显而易见,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教者对教读课的精讲,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会阅读同类文章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老师的导航下,把知识迁移到课内自读课文中去,使所获得的知识化为能力,最后能独立掌舵,不用老师教也能读懂课外读物,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语文自读课课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实践就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自读课课型

1、课型的分类:语文课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也比较复杂。何为课型?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分类的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课型划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可分为阅读课、作文课、听话课、说话课、练习课、复习课和考试课等。阅读课又分为精讲课、略读课、导读课、速读课和自读课等。作文课又分为指导课、评讲课和修改课等。不同内容的课文有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内容逻辑,因而又有课型的不同结构。

2、自读课课型的特点:语文自读课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从授课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课型,它是与教读课、作文课、复习课、活动课、口语课、多媒体辅导教学课等课型并列的一种课型 。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课”上所学习到的方法。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讨论形式是自读课课型的一种做法。

3、自读课的任务和要求:新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学会生存》)自读课是一种培养人才,因材施教的好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敏捷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和思辩能力。自读课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允许不受阅读提纲限制,自由独立提问题,教师选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鼓励学生自选课外类似文章进行自学讨论研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对学生独特的有创造性的表述,教师要鼓励表扬。

4、自读课和教读课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自读课的教学,用系统论和实践论的观点处理好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关系,教读是为了自读,自读是教读的目的,是“会读”、“不需要教”的实践,从教读到自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和相关单元的教读课要求一致

5、自读课的评价:对于自读课的评价也要有新的观念,把教读课的听课变为自读课的看课。传统的评课基础是听课,而自读课的特征是高度体现学生主体论,要求学生高度参与教学的一种课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二。这种课型在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是学生的活动,如看书、读书、动笔圈、点、画、批注,运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做摘抄、笔记,写心得体会,续写、仿写,质疑,交流,讨论等,这一系列的学生活动,靠传统的听课是听不出来的,要改听课为看课。

二、自读课课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何为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乔伊尔和韦尔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其观点主要反映在《教学模式》一书,其意图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及教材、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起桥梁作用。其核心是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功能,包括已有的或创新的各种操作范例,从而形成一种系统的、复杂化的教学模式体系。教学理论观念通过教学模式来实施,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教学评价来调控和检验。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应具有直观的、简约的、完整的特征;从功能上看应具有优效的、可操作的、开放的特征。

我国中小学从50年代开始至今仍按照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也就是(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而在语文教学中,则一直沿用划一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板书课题——解释题目——介绍作者——交代背景——生字词教学——逐段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小结写作方法——练习指导训练。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但如果课课如此,什么课型都千篇一律这样施教,不但学生厌烦,教师也会越上越无味道。因此,我们提倡要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素质教育的质量观。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因此,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审美情操和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健康人格。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包括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意识、自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潜能受到充分的尊重和开发。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学过程要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三、自读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一种自读课课型的教学模式——“自读导学六步式”,即在自读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下,进行自读、自学、自练为主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六步程序是:导学——自读——思辩——点拔——互动——实践。

下面从“自读导学六步式”构建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角色三方面谈谈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吕叔湘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自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来实施。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标。

如:初中语文第一册《海滨仲夏夜》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在完成学习本单元教读课《春》、《济南的冬天》之后进行自读的课文。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要和第三单元教读课的要求一致。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适合中学语文学习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扩大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制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下:

1)认知目标: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以及比喻方法的恰当运用。

2)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使用工具书和摘抄妙词佳句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学会默读,训练朗读,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发挥创新互助精神,有初步感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自读)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感受,提高欣赏作品美的情感。

4)写作目标:拓展思路,知识迁移,学习仿写。

(二)教学程序(模式构建)

“自读导学六步式”一般分为六个程序。

1)导学

自读课开始,教师运用2——3分钟的时间巧妙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重视导入的技巧,“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柏拉图)只有强烈的爱好和求知的兴趣,才会在自读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条件,推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趣出发,以激为触发点,激而成趣。激趣导学的方法可以乐激趣、以情激趣、以奇激趣、以疑激趣、以新激趣、以成功激趣、以故事谜语激趣、以多媒体激趣等。

在教学《海滨仲夏夜》时,结合多媒体以情激趣:“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的四季是许多名家歌咏的对象。有人喜欢------,有人喜欢------,有人喜欢------”“我们想不想把美丽的广州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来呢?”教师通过抒情的语言、讨论的方式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的投入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

2)自读

学生根据老师或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独立阅读课文,探究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学生的一切自学行为,如读书(默读、自由朗读、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动笔圈、点、画、批、注,使用工具书查字典、词典,给生字词注音、解释,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精彩语段,摘抄妙词佳句,做笔记,理清课文的脉络,辨析课文的体裁,提出疑难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学生深入课文内部,感知材料、训练语感的过程,是自读课的核心环节。

如学生自读《海滨仲夏夜》,先静心闭眼听读课文录音后,转入对课文的细心专注的默读,而且按照一定的默读速度(每分钟阅读500字),要求2分钟完成本课的默读。默读过程不动唇、不指读,注意读书的姿势。边读边动笔圈、点、画、批、注,作记号。要求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在摘抄本上。找出表示时间变化顺序的词语,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迅速在文中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们画出来。

3)思辨

这是学生充分感知教材之后对阅读材料生疑、质疑,提出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的过程。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惟有如此,才能了然于心,对知识掌握牢固。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通过学习教参材料,自己理解了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有时甚至只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一厢情愿的“填鸭式”,久而久之,学生情绪厌烦,脑筋僵化,兴趣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质疑思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提出问题,尤其是提出有质量、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就要反复研习课文,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被动学习的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来的,或者即使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逼”。最初,学生问问题不习惯,不愿发言。老师就问:“这篇自读课文到底是老师学呢,还是学生学?”学生答:“我们学。”老师又说:“一般不懂才需要学习,而不懂的地方就叫问题,既然大家没问题,可见都懂了,那么这篇文章就不必再学了,好吗?”学生当然不肯,于是,学生们开始探究“问题”了,学会逐步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及时鼓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

学生只有深入钻研课文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比教师的主观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点拔

这是学生在自读学习中,探索问题时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教师予以启发、诱导、疏通思路,排除疑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过程。

教师在点拔启发学生过程中,要传授一些自读的方法,如面对一篇自读课文,告诉学生学会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设问,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是怎样写的等,回答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理解了此篇课文之纲,拿稳了打开自读课文之锁的钥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今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学习学和教学论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我国古代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义。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学习”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在语文教育教学的探讨中,仅仅注意了教法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注重学法的探讨,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如,学生自读《海滨仲夏夜》一课时,教师告诉学生按照“精读——略读——仿写”的程式学习,而精读的思路及方法是:写了什么(感知课文)——如何写的(理解课文)——写得怎样(鉴赏课文)——为什么写的(感悟课文)——怎样学写(整体运用)。另外,提示点拔学生仿写的方法: 1)列简单的写作提纲;2)确定描写对象;3)选取观察点;4)找出串联景物的线索;5)确定写作顺序;6)抓住事物的特征,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7)自然抒发感情。

5)互动

这是指在课堂自读过程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之间互动起来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教材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教师和媒体之间以及学生和媒体之间形成的多元互动关系。

多元互动环节在自读课文学习中表现为师生交流、学生之间讨论辩答,协助学习。小组讨论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式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它最能体现建构意义理论中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环节里,学生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包括教师在点拔启发中补充的问题)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先小组后集体。小组讨论,往往是前后四人为一组,每个成员均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讨论时,可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给结论,较难的问题,教师也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点拔,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一般不给标准统一的答案。教师在互动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学生讨论一旦进入高峰状态,两军相持,激烈争辩,唇枪舌剑。教师不必干扰,不必顾虑占去太多时间,完全将课堂开放给学生。这时候,正是学生在自读中寻求答案的过程,正是每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正是学生个性思维火花碰撞的最佳状态,正是教师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体现。这种互动模式,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

6)实践

学生通过自读,掌握了方法和规律,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过程。

通过自读,学生开拓了视野,学会了自读的方法,训练了技能,培养了语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规律,学生就可以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如学会摘录词句,平常就可以养成边读书边摘录,收集妙词佳句,运用到写作上去。学会了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阅读思路去阅读文章,学生在课外阅读报刊杂志、小说名著时,就会知道怎样进行阅读。

如在自读《海滨仲夏夜》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学生学习仿写片段练习,仿写《白云山的冬天》、《美丽的广州》、《初冬的珠江》等。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收获喜悦。

(三)师生角色与教学策略

“自读导学六步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承担着“指导者”、“辅导者”的角色,学生是自读的主角,是学习的主体。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认知规律,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参与课堂的意识。自读课课堂成为教师导演,学生主演的小舞台。自读课是独立探究式的,是互动交流式的。自读课教学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采取不断激励的手段,培养学习语言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自读课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的教学策略:

1)启发点拔

教师通过启发诱导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点拔、精讲、追究、讲评、总结等形式针对重点难点适当点拔,使知识形成系统,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掌握阅读的方法。

2)讨论交流

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读课中“读读、议议、思思、讲讲、练练”,自己读书,互相议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步理解教材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当堂理解,消化,吸收,巩固知识,课堂应成为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引导、启发、点拔、解惑的角色。

“自读导学六步式”教学模式是笔者在自读课课型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初步探索,虽经实践试验,感觉适合所教学生的实际,但还须不断完善、修正。无模式的语文教学,很可能还处于教学的幼稚阶段,而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的语文教学,也可能是在呆板地演练一套机械的程序。有生命力的教学模式,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理论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吸收本学科教改前沿的科研成果,摸索出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历练、改进。“变”式就是开放发展,一种教学模式无论怎样独特、优效,总有其局限性。要经常吸收其他模式,优化模式,与学生交流模式,师生共同创建富有班级特色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杜威教育论著选》)

  参考文献:《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和方法》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