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
【字体: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9
1998年底本课题获湖南省教委课题评比二等奖
                   
            常德市一中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组
                            汤登仲
(全文共2万4千字)
    为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模式,1994年以来,我们在省市教科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四年的“三维”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证明:该模式效果甚好,适于推广。现将该实验研究的内容、过程及体会简介于下。
    一、问题的提出
    80年代以来,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一直是语文界同仁努力探索的问题。但是,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仍然不理想。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及有关报刊资料显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除了教材、应试等方面存在问题外,大面积的课堂教学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重视阅读分析课,轻视甚至取消了诵读课。由于学生自己诵读、感悟、积累语言材料的时间很少,致使学生因为缺少积累而使读写能力难以提高。
    2、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单纯的语文技能训练,不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不注意衔接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不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习语文,结果不仅影响了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与视野的开拓,而且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3、“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仍然普遍,教师往往一“讲”到底,缺少学生“练”的环节,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少,主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
    以上问题分别涉及到教学的课型、原则、程序。这些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制约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语文素质是中学生的基础素质之一,如不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等学校整体素质教育的推进。而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更需要通过实验来探讨并建构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模式。
    对于以上问题,目前国内实验研究者一般只从某一个侧面进行研究,如有的只研究语感教学,有的只进行思维训练,有的只进行作文教改,有的只进行情感教学实验,有的只进行自学辅导实验,有的只进行课内外衔接实验,有的只进行扩大阅读面、让学生走向生活的实验等等。因此我们很有必要聚各家之长,建立一个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上进行全方位教改的实验模式,这个模式又必须简明易行,即在理论上便于解释、在实践上便于操作。
    二、理论依据
    1、政策依据:国家教委在1997年10月29日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说:“应试教育”的特点是“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主要标准甚至作为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当前要集中力量研究并指导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各地应“通过实验进行探索,作出比较选择,用以指导大面积的教育改革”。
    由上可见,前面所述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很多教师为了应试而重讲析,“满堂灌”,重本学科知识传授与单纯的技能训练,忽视情感教学,而导致了学生语文能力与思想情感不能协调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律。
    2、学科教学理论依据: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告诉我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宋朱熹)说明读书要“读”,多读自能理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沫若)说明只有多读多积累,才会写文章。“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南朝刘勰)说明多运用,即多读多写多说才能养成语文能力。
    而且,根据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任何一个人都有他母语的完整的、系统的知识,都能充分掌握母语的语法、语音、语义系统。(乔姆斯基《语言的性质、起源和使用》556页),人的这种能力与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等,都没有关系。因此,汉语教学作为非形态的母语教学,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进行过多的语文知识的讲析,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多说才能习得语文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积累、运用活动构成习得语文能力的最稳定的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应三者并重,教师不能只重视自己的讲析,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多读多写多说。
    3、哲学依据: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是由内容与形式组成的。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语文知识是从词句段篇的形式的角度总结出来的规律,而思想内容是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我们教学时不能只从形式角度思考教学的重点,只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放弃课文中的内容因素不管。
    课文的内容因素有哪些呢?一是思想因素,包含思想观点,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等;二是综合知识,包含语文知识及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三是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遵循“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三条思路进行教学,不能只从“综合知识”中的“语文知识”一个角度来学习语文,进行单纯地语文技能训练。
    4、根据现代教学论中的“情知对称理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从语文所负载的认知形象中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和陶养优美的情操,使他们成为情知对称的,个性得到发展的完善的人。因此我们教学时就要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且,重视了思想教育,学生具有了高尚的人格与优美的情操,阅读时就会与作品产生共鸣,写作时也才有创作激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情知对称”,亦即道德情感与语文能力协调发展。
    5、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来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敏锐的感知,牢固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热烈的情绪,坚韧的毅力和稳定而集中的注意。因此,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养成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
    三、实验研究的目标
    (一)建立一个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进行全方位教改的教学模式。
    (二)根据实验模式操作教学,较大幅度地提高被试的语文素质:使被试的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使被试在教学活动中能主动学习。为了方便检测,我们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将实验研究的目标分解如下:
    1、语文能力教育目标分类及达标要求:
    ①语文读写综合能力。要求实验班的会考与高考的平均成绩高于对比班,成绩的整齐程度超过对比班,显著差异在95%以上。
    ②说话能力:在课堂发言与演讲比赛上要求实验班胜于对比班。
    ③写作能力:要求实验班学生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作品人次比对比班多50人次。
    2、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分类及达标要求:
    ①道德感;②美感;③理智感;④成就感。通过观察与问卷调查检测,要求实验班的这四项目标都要超过对比班。
    3、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学习的达标要求:
    通过观察与查阅资料检测,要求实验班学生主动学习的指标都超过对比班。
    ①课内主动学习:认真预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发言较热烈。通过观察上课主动学习的表现明显超过对比班。
    ②课外主动学习:课外练笔的篇数每期人均超过对比班15篇,摘抄卡片的张数每期人均超过对比班30张,假期写的读书笔记的篇数与质量要明显超过班。
    四、实验研究的内容
    1、通过实验进行研究,构建一个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上进行全方位教改的实验模式。该模式要求在理论上便于解释、在实践上便于操作。
    2、在教学课型上,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基本课型。
    3、在教学原则上,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原则。
    4、在教学程序上,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程序。
    五、干扰变量的控制
    干扰变量系指实验条件以外的、影响实验效度的其他变量。为较准确地对实验进行归因分析,我们对干扰变量进行如下控制:
    1、实验对象:
    ①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实验班,使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素质大体相当。 
    ②1994年--1997年,在94级高一年级开始进行实验,实验班为高156班与高158班,1996年下期高三分文理班后,实验班为高158班与高159班;1995-1998年在95级高一年级高167班,初一年级初173班与初174班开始进行实验。1997年--2000年在97级高一年级七个班进行第二轮实验。
    2、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课时量等方面均保持一致。
    3、我校历来严格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开课,晚上及双休日均不补课为保证实验的信度,我们规定每周语文作业量平均不超过60分钟,并向学生宣布,教师决不以增加学生负担来提高教学效率。
    4、采取“盲试法”。即不让参加实验的学生知道是在参加实验以免实验班学生因情绪高涨而使实验失去信度。
    六、实验研究的过程
    (一)1994年9月--1995年6月,我们初步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模式与课堂教学的课型。
    1、关于实验模式及其名称的确定。
    据前所述,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积累、运用”构成习得语文能力的最稳定的因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最基本的环节。教学的原则、程序都是围绕这个最基本的环节进行的。因此,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偏重于阅读讲析,忽视积累教学的现象,我们应把“阅读、积累、运用”的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以此初步构成实验研究的基本模式。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阅读、积累、运用”的教学要求与三维空间相似(如图,因网络上要求是纯文体,所以后面的图形及表格均省略)。阅读,要求透彻理解,前后贯通:积累,要求汲取营养,厚积待发;运用,要求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因此,我们可以把“阅读、积累、运用”的教学称之为“三维”教学。 这里的“三维”并不具有精确的数理逻辑关系,而是为了方便称呼的一种形象的说法。关于“三维”教学的提法,已得到国家权威杂志的认可。(已有两篇“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论文分别在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与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见附件一《课题研究成果集》。)
    2、关于实验课型的研究。
    ①阅读教学课型的研究。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应该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教师的讲析为辅。即使要讲,也应主要讲阅读方法与规律。在第一轮实验中(94年9月--97年6月)我们根据阅读能力的目标,将阅读课型分为理解与鉴赏,后来发现理解、鉴赏课与诵读、写作课分类不一致,且不便操作,于是从第二轮实验开始(97年9月)确定了下面两种课型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课型:
    A、讲读课。以教师的讲析为主,用于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名篇的鉴赏,或用于某一文体阅读方法的示范分析。
    B、导读课。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这种课是阅读课的主要形式。
    ②关于“积累”教学的研究。
    积累分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
    为了加强课内积累,我们特设一种课型──诵读课。
    诵读课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为主。凡语言精美的课文可进行诵读教学。比如教学《荷塘月色》和《绿》,我们就不能只顾在内容理解上阐幽发微,或只顾在写作方法上喋喋不休,而置文中精美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于不顾,否则,便会身入宝山空手而返。
    为了督促学生课外加强积累,我们要求学生养成订阅报刊、摘抄卡片、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规定了课外积累的任务,定期检查,定期举行背诵比赛。还把成语词典与教师印发给学生的课外时文、名言警句、古代诗句纳入考试的范围。
    ③关于“运用”课型的研究。
    广义的“运用”包括所有听说读写活动中的能力训练,这种能力训练中都要运用以往所学过的知识。狭义的“运用”指说话与写作,因为说和写都要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这里的“运用”指狭义的运用。在第一轮实验中的“运用课”只指写作课,在第二轮实验开始时,为了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我们确定“运用课”包括“写作课”与“说话课”两种课型:
    A、写作课。即以课内外范文的写作技巧为例对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B、说话课。包括演讲、辩论。演讲与辩论的题目可以来自课内,如以“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为辩题进行辩论,也可以来自课外。
    综上所述,“三维”教学的基本课型为:讲读课、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
    (二)1995年9月--1996年6月,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利于使学生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原则。
    由于目前课堂教学只注重语文知识传授与单纯语文技能的训练,不注意从“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三条思路进行教学而导致学生道德情感与语文能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从这三个方面研究教学原则。(见图2)
       阅读(理解)→ 积累───→运用(表达)
                     思想情感
                     学科知识
                     生活体验       
                    课外积累
           (图2:“三维”教学流程图)
    根据“三维”教学流程图及前面所述的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原理可知,在听说读写活动中,无论是理解语言(吸收信息)还是表达语言(输出信息),起决定作用的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应该是活动主体在以往所有广义的语文活动中积累形成的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诸元素的集合。而学生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关于这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积累,因此,在阅读教学与说话及写作教学中,如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累,就可以开发学生的读写潜能。(参见附件一《课题研究成果集》中《充分调动积累,开发写作潜能》一文,9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复印。)
    为了方便教学以及引起教师对这三条思路的高度重视,我们将这三条思路上升为教学原则来认识,将其归纳概括为“渗透思想情感”、“衔接学科知识”与“结合生活体验”三项原则,以此指导语文教学。
    下面分述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是如何遵循这三项原则进行教学的:
    ①遵循“渗透思想情感”的原则进行语文教学。
    “思想情感”包括思想认识、思想道德、思想感情。
    先说思想道德与思想感情。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又倾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阅读作品的过程则是“以意逆志”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自身积累养成的思想情感因素理解作品,而不能把阅读教学当作一种纯技术操作训练的过程。例如自私冷漠的人阅读《祝福》可能情感上无动于衷,而心地善良的人则会为祥林嫂悲惨的命运而洒下同情的泪水,人格高尚、情感丰富的教师备课时也有觉得心情压抑,难以卒读的体会。可见教师应该点燃人格的火炬,唤醒学生的良知,师生一道在课堂上营造情感氛围,让作品、教师、学生的情感一同撞击出耀眼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阅读上获得深层次的理解与美感享受,而且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
    思想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是隐性的,难以检测,而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如果只讲作文知识,不把思想情感因素作为有力的支点,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则明显的水平不高。记叙文写作前的情感诱导,议论文写作前的社会责任感的引发,说明文写作前的科学精神的导向,都应是写作指导课的重要内容。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故事与名言激励”、“范文引路”、“热点问题讨论”、“社会新闻简介”等。实验教师曾用自己撰写并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如何引爆情感的地火》、《让真纯的心泉自然流淌》、《真情,佳作的催化剂》等在作文课上进行指导,学生听后写出了一大批发自内心而又流露着真挚的情感的好作品,这些佳作公开发表后,在校内外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除教师收到外省市学生来信外,不少学生作者收到外省市学生来信数十封以至近百封。
    再说思想认识。阅读作品除了感受作品的思想情感外,还要作出理性的分析,认识作品的思想价值。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可见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写作教学,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②遵循“衔接学科知识”的原则进行语文教学。
    学科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文章是文化的载体。广义的文章,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宽,牵涉的学科领域广,没有各方面的知识,就很难具备真正的读写能力。如果学生说某文章难懂,绝不是文章的章法句法难懂,而是文章的相关知识难懂。
    比如教学<《农村调查>序言》中的一个句子:“一般地说,A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B还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C替我们预备关于社会情况的较完备的甚至起码的材料,如同欧美日本的资产阶级那样。”这个句子之所以状语后置,是因为句子太长,但状语后置又带来了歧义。把后置的状语放到A处或B处,意思都是一样:中国的资产阶级与欧美日本的一样,没有也不可能替我们预备材料。把后置的状语放到C处,则是另一种意思: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来得及也永远不可能替我们预备材料。即欧美日本的预备了,中国的没有,也不可能。哪一种理解正确?凭语法知识是难以断定的,因为四种表达都符合语法规则。课堂讨论时,一个同学说是后一种,问他为什么,他说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写《资本论》就是用的英国资产阶级预备的材料。回答是正确的。可见语文知识并非灵丹妙药,起重要作用的是语义、文义,以及语义、文义牵涉到的综合知识。特别是哲学知识,在阅读中评价现象与历史人物中起很大的作用。
    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比如笔者曾写了一篇戏曲小品《林冲开店》发表在《大众文艺》上,该文借古讽今,叙写林冲下山开店,通过沧州李小二之口道出某些不法经商者的生意“黑经”。笔者以此文作为调动综合知识(小说内容、经商知识、戏曲知识、小品写作知识等)的例子打开学生的创作源泉,学生深受启发,写出的作品如《夜访曹雪芹》《新编霸王别姬》《致孔乙己》等得以公开发表。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教学,政治常识、哲学原理、历史材料等知识都很重要。
    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遵循“衔接学科知识”的原则进行读写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学好其他人文学科知识,课外要广泛阅读。
    ③遵循“结合生活体验”的原则进行语文教学。
    阅读活动有一个重要特点,便是阅读主体凭借自已的生活阅历接受和理解读物。不同生活阅历的人,即使同时阅读同一读物,其感受和理解也会有差异,甚至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就是同一读者阅读同一作品,由于本人境遇的变化对读物的感受和理解也有变化。所以古人曾这样说:“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老年读诗如台上观月。”这说明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和丰富,读者对诗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开拓。“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饱经沧桑的中老年人重读这句话会感慨万千喟叹人生的渺小与无奈,而和平环境中的青少年就不会有如此深的感受。因此,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在理解人物对话中的潜台词时,教师尤其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进行品味,才能挖掘出其隐含的意义。
    写作教学也要遵循“结合生活体验”的原则,平时除了引导学生在课外多参与生活之外,在课内指导写作时,从命题、审题、指导构思都要紧密结合生活。我们曾组织学生参加《语文学习》编辑部举办的“走向生活·我来当家”系列作文大赛,学生文静获得了一等奖。我们曾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一瞬间撰写作文,其中有两个班(高179、180班)在一次作文中就涌现出60篇佳作,结集为《美妙瞬间》,并投稿于《作文成功之路》,该刊为之开辟“湖南常德市一中高179、180班《美妙瞬间》专栏”,并加上编者按,从中选了13篇发表。一家海内最有名的作文大刊为两个班级一次发这么多作品,这在我国作文教学史上尚无先例。(参见附件二《实验班公开发表作品专集》)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唤起生活体验(包括从书本中得来的间接体验)理解作品,或进行写作。
    综上所述,经过我们研究探讨,总结出来的三项语文教学原则──“渗透思想情感”、“衔接学科知识”、“结合生活体验”的原则,是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这三项原则体现了人文学科协同教育的规律: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协同;语文教学与体验社会生活的协同。
    (三)1996年9月--1998年6月,构建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程序。
    据前所述,目前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上,“满堂灌”或“满堂问”的现象仍很严重,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难以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两年的探讨,构建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程序──“课堂教学五步”模式。见下表:                                      
    课      阅    读   积  累   运     用   
    步  型                                    
      骤   讲读课 导读课 诵读课 写作课 说话课 
      1     导     导     导     导     导   
      2     读     读     诵     讲     讲   
      3     讲     议     用     写     说   
      4     练     启     评     评     评   
      5     结     结     结     结     结   
    在第一轮实验中(至97年7月止),五种课型的第一步都是“定向”,后来经过探索,每堂课上课之始都是明确教学目标,公式化了,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自第二轮实验起,把“定向”改为“导”。
    “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导以目标,二导以氛围。即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想情感引导到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关的情景中来。我们经过探索,总结了以下15种方法来导入课文:
    演讲激励、唤起回忆、讲述故事、引征诗文、咏唱歌曲、配乐朗诵、播放录像、展示图片、联系旧知、提出异议、创设悬念、介绍背景、辨析标题、简介情节、背诵课文。
    比如在一堂记叙文写作指导课上,实验教师宣布教学目标后,曾这样运用“演讲激励”法导入:“鲁迅说过,从喷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怎么能感染读者呢?当然,情感你不是没有,但你的情感也许只是为己而喜,为己而悲,这种自私的情感自然不能曝光,于是作文时便抄袭,便杜撰,便拼凑,便矫饰。一句话,你对这个世界缺少爱心,怎能写出出动情的美文?须知,做好人是作好文的前提呀!因此,我在此发出呼吁,请你把作一次文当作一次品味人生、思考社会、升华人格,纯洁心灵的机会吧!你的文章,应该是自我道德良知的审判台,是宏扬真善美的号角,是鞭挞假丑恶的响鞭。同学们,撕掉虚伪的面纱,坦诚地露出一个真实的大我吧!”运用“演讲激励”法导入的结果,全班同学的情感闸门大开,作文课上涌现出一大批佳作。
    再比如实验教师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抽象枯燥的课文时,运用“讲述故事”法导入,噙着热泪讲述了马克思生前贫困得女儿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还是坚持为真理忘我工作的故事,学生们感动得热泪盈眶,自然而然地怀着无限崇敬的感情学习课文,课堂效果极好,受到省教委重点中学工作检查组听课专家的好评。
    由上可知,课堂教学导入的15种方法,都是根据语文教学“三项原则”中的某一项的运用,或某几项的综合运用。第一例是“渗透思想情感”原则的运用,第二例是“渗透思想情感”与“衔接学科知识”两项原则的综合运用。
    在第一轮实验中,我们把阅读课分为讲读课与自读课,讲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讲解-练习-讨论-小结。后来发现缺少“读书”这个环节,学生不接触课文就开讲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于是删去“讨论”,改为现在的“导-读-讲-练-结”。原来的“自读课”的程序为:定向-自学-质疑-讨论-小结。后来发现“质疑”涵盖的内容太狭窄,既已定向(定向的范围有大小),就不一定有疑可质,如果无疑可质,就不必做为一个固定的步骤来实施。于是改为现在的这五个步骤:“导-读-议-启-结”。其中的“议”和“启”可循环进行。
    由上表可知,五种课型的五个步骤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程序,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即使讲读课以讲为主,但这里的“讲”也是讲方法、讲规律,也是启发教学中的一种方式。除讲读课外,课堂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所以这五种程序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实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题构建的结果及分析
    结果:
    通过四年来的实验研究,我们已构建了一个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进行全方位教改的实验模式:
    教学课型:阅读──讲读课、导读课;积累──诵读课;运用──写作课、说话课。
    教学原则:“渗透思想情感”原则,“衔接学科知识”原则,“结合生活体验”原则。
    教学程序:(略,见前表。)
    该模式操作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课型。讲读课侧重于鉴赏名篇或用于每类文体的第一篇课文进行示范分析;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课型;诵读课是视课文特点而确定的,如果课文语言精美,那么上完阅读课后再上诵读课;写作课也是视课文特点而确定的,如果课文写作技巧值得借鉴,便在上完阅读课后再上写作课,模仿课文进行写作练习;
    其次,课型确定后,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五步”实施教学。    
    下面分别介绍五种课型的“课堂教学五步”的具体操作方法:
    1、讲读课:以教师讲解为主,用于某一文体的示范分析,一般是每单元开头的讲读课文;或用于鉴赏内涵丰富、艺术性强的名篇,如《琵琶行(并序)》的鉴赏。这种课型在阅读教学中用得较少。
    ①导:导入课文。
    ②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答案。
    ③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遵循“三项原则”进行示范分析或鉴赏。
    ④练:学生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师示范分析的方法,自己分析课文的某一内容或某一特点,或分析下一篇自读课文。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说明:如果早读时已预读课文,“读”的环节可省略。如果教师“讲”的时间较多,可将“练”的环节放到课外,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2、导读课:以学生自读、讨论为主,教师启发、引导为辅的课型,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课型。
    ①导:导入课文。
    ②读: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朗读或默读课文,思考答案。
    ③议: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讨论答案。讨论形式多样,或单个发言,或小组代表发言,或抽签发言,或小组竞赛发言等。
    ④启: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遵循“三项原则”进行启发诱导。启发后学生再进行讨论;如果学生回答仍不正确,则再启发。如此可多次循环。
    ⑤结:如果学生第一次“议”时答案正确,则由该生自己小结解题方法;如果是经过教师多次启发后回答才正确,就由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导读课中的“议”和“启”是重点环节,整堂课的教学除“读”之外,差不多就是在“议”和“启”中交互进行的。
    导读课是我们实验研究的主要课型。我们常常采用“一问统篇法”进行教学:就是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把分散的小问题归属于这个大问题之下,这样可以使教学目标集中,课堂内容不枝不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以教学《祝福》为例。导入课文时提问:“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说明。”学生默读课文后作答:“冻、饿而死的。”师问:“只是冻饿而死吗?请结合作品中临死前的内容进行思考。”于是有学生通过对“我”与她相见时的外貌描写及“我”与她的对话的分析,得出更主要的还有“因精神崩溃而死”的结论。接着教师追问:“祥林嫂年纪只四十上下为什么会因冻饿、精神崩溃而死?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于是学生分析她的遭遇,理清了情节结构:外逃帮工、逼嫁深山、夫死子亡、再度帮工、不准祭祀、捐献门槛、逐出鲁家、饥寒交迫、追问灵魂。教师又问:“祥林嫂遭遇为何这样悲惨?”学生又结合作品分析:是由有关的人物造成。于是又分析这些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进而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与典型环境,最后归纳作品的主题。
    3、诵读课:以学生的朗读、背诵为主的课,主要用于语言精美的课文。
    ①导:导入课文,交待诵读的内容。
    ②诵:学生诵读。
    ③用:教师提供语言环境,学生运用诵读的语言材料进行填空、造句或连词成段。
    ④评:学生对运用的情况进行评价。
    ⑤结:教师进行总结。
    4、写作课: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课型。一般每两周上一次写作课。
    ①导:导入本节写作训练的目标。
    ②讲:教师遵循“三项原则”讲解写作方法。
    ③写:学生写作。
    ④评:学生自评或互评。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
    说明:写作一般用两节课时间。如果不是两节连排,那么第一节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可拟提纲(写),再进行课堂讨论(评),然后作为家庭作业完成写作任务。第二节在教师批改作文之后,印发数篇作文进行课堂评论,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课的收获。如果是两节连排,先完成“导-讲-写”三个环节,教师批改后再用一节课时间,完成“评-结”两个环节;或在两节课之内进行快速作文训练,学生写完之后当堂进行自评或互评,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本次写作课的收获。
    5、说话课:以培养学生的演讲、辩论能力为目的的课型。一般每学期四次。(平时每节课前可进行三分钟演讲,按班号轮流进行。)演讲及辩论的题目可来自课内,亦可来自课外。
    ①导:导入本节演讲或辩论的题目。
    ②讲:教师讲解演讲及辩论的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③说:学生进行演讲或辩论。
    ④评:学生自评或互评。
    ⑤结:师生共同总结本次演讲或辩论的收获。
    第三,三项原则的运用在五个步骤中应贯串始终,根据教学内容相机进行。
    分析:
    该模式特点之一:在实践上操作方便。由上可见,“讲读课、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这五种课型及其教学程序操作起来都是很方便的。
    该模式特点之二:在理论上便于解释。①五种课型来源于语文学习教程中“阅读、积累、运用”三个基本环节,根据传统的语文学习的经验以及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观点,语文学习活动应以这三个环节为主。②三项原则来源于“内容决定形式”的哲学道理。既然作品内容由“思想、知识、生活”三要素构成,我们读写作品时就应遵循这三方面的内容学习语文。③五步程序来源于教育心理学原理,只有让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二)课题实施的结果及分析
    参加实验的高、初中四届学生共13个班级(已毕业三届)的语文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根据实验写出的21篇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
    1、语文能力的发展优于对比班:
    ①实验班的语文读写综合能力高于对比班。
    A、会考、高考、中考平均成绩高于对比班。
    如97届高中实验班会考、高考平均成绩为全年级第一,98届实验班的会考、高考成绩也各为年级第一。
    表1:97届实验班前测与高考终结性检测成绩对比分析:(表略)
  (说明:1、入学成绩满分为120分,高考满分为150分,均折合为100分制;2、实验班与对照班人数均超过样本数,由于中途插班等原因,学籍册上有些学生无入学分数,因此样本数以能查到入学分数的为据。)
   从高考成绩看,实验班超过对照班。尽管实验班入学分数比理科对照班高0.36分,但高考高2.35分;尽管文科对照班高考只比实验班低0.03分,但入学时高1.54分,而且文科班课时比理科班每周要多2节课。
    B、实验班学生成绩比对比班整齐。
    我们运用教育统计手段对97届实验班级的高考成绩与对比班级进行Z检验,结果Z值为4.861,划定临界值为a=0.001,Z0.001=3.291,P<0.001,两均数之差非常显著,两相比较,实验班级的成绩比对比班级整齐,有极显著差异,其可信度达99.9%。参加实验的许多语文差生都能很快提高成绩。如原来处于中下等成绩的高159班学生陈兵参加实验一年,高考时考出了103分的好成绩,高出年级平均分14分。
    表2:实验班与对照班所有参考人数高考成绩两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Z检验)(表略)
    ②说话能力:在课堂发言与演讲比赛上实验班胜于对比班。
    实验班涌现出一批擅长演讲的尖子,在班级、年级及全校辩论会上屡屡获奖。如实验班学生李予湘在全校辩论会上担任高二主辩手,战胜了高三队,荣获第一名。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敏捷,敢于质疑,发言踊跃,说话能力明显优于对比班。
    ③写作能力:
    实验班学生近三年来有82人在全国各级报刊公开发表文章99篇,超过对比班74人88篇。参加各级征文比赛获奖40多人次,所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远远超过对比班级的学生。三年来办年级、校文学社刊《三月》8期,其中实验班学生作品占大多数。实验班学生成了校三月文学社的中坚力量。1998年8月三月文学社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生文学社研究中心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示范单位”,指导老师汤登仲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百家”,实验班学生功不可没。(参见附件二《实验班公开发表作品专集》)
    分析:
    实验班的语文能力发展优于对比班的原因是:
    一是由于按照五种课型施教。“五种课型”既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又有利于全体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目前的教学多为应试教学,其课型从内容上看,多数是以讲析为主的阅读课,学生活动较少;而“三维”教学继承传统的语文学习经验,采取了“五种课型”,重视导读课、诵读课、写作课、说话课的教学,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训练,而且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参加学习活动,所以有利于能力的全面提高与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是实验班学生比对比班整齐、优秀的原因。特别是积累课符合发展语文能力的规律,根据学习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大小取决于对相关知识的积累丰厚与否,“三维”教学重视积累教学,所以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是由于遵循三项原则施教。目前大多数课堂只从语文知识角度出发培养语文能力,而“三维”教学能遵循“渗透思想情感”、“衔接学科知识”、“结合生活体验”的原则,强调思想情感、综合知识、生活体验在培养语文能力方面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情感去阅读、写作感人的作品,利用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进行协同教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唤起生活体验学习课文,在课外鼓励学生课外深入生活,走访调查,郊游写生,办文学社等。这种立体的语文教育的效能自然是单向的语文教学不可比拟的。
    2、道德情感的发展优于对比班。
    根据观测,实验班学生就整体而言,其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与成就感优于对比班。在作文当中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敢于“曝光”;对他人的美行懿德表现出强烈的倾慕;班级风气好,行为规范,进取心强。如94级实验班高156、158、159班在各项德育活动、学科活动、文体活动比赛中,在年级都处于优胜地位。
    97年高考前夕,我们采取了自愿署名问卷调查形式(可署名也可不署名),检测语文能力与道德情感协调发展的情况。调查结果证明:98%的学生认为道德情感明显得到良性发展。学生许峰在问卷调查中说:“我感觉这三年来,我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地成熟。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会针对社会现象进行较全面地深入地思考了。语文教学让我冷静,沉着,有主见,不浮躁,这就是所说的自身修养。我要感谢这三年来老师的语文教学。”
    分析:
    由于目前大多数课堂只按照“语文知识”这条思路进行教学,搞单纯地语文技能训练,而“三维教学”遵循“渗透思想情感”的原则,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3、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学习:
    ①课堂上学习主动:根据观察,实验班积极发言的人次明显超过对比班。几次为市直中学及为全市高三教师所上的教改观摩课上,学生发言积极,均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②课外主动学习:每期实验班学生课外练笔的篇数与摘抄卡片的张数均分别超过对比班20篇与50张。如初173、174班学生3年来每人摘抄读书卡片近400张,两班学生共计摘抄6万张左右;每周一篇周记,3年来每人写了近200篇习作。三年来实验班级学生自办文学社刊报21期,办班级文学社刊《星光》《世纪钟》《青鸟》《五味子》《百合花》各一期,《作文简报》共17期,刊载作品300篇左右。
    分析:
    由于目前多数课堂教学基本是“满堂灌”,而“三维”教学在教学程序上,构建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五步模式。五种课型中除讲读课外均贯串了自学为主的原则。因此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规律,形成能力,养成课内课外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4、实验教师撰写的21篇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有15篇,其中国家级有4篇(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收录的2篇),获国家级奖的有6篇。(见附件一《课题研究成果集》)重要篇目有:
    ①1998年第3期人大报刊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收录的研究论文《充分调动积累,开掘写作潜能》介绍了“三维”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如何遵循“三条原则”,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的方法。
    ②《探索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三维”教学实验报告》获1997年阅读教学研究中心论文评比二等奖,发表于1998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并且受到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人教社统编高中教材编写者之一方仁工先生的好评:此项实验“针对语文教学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假设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又切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课题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提高语文能力”,“这一实验的成果应当很好地推广”。(见附件一《课题研究成果集》)
    分析:由于“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课题为独创课题,借鉴并吸收了国内语文教育界的90年代的新成果,课题新颖而有实效,所以所撰写的研究论文能发表如此之多,并被权威杂志刊登、转载,受到专家的好评。
   八、结论
    1、“三维”教学的模式结构为“五课型、三原则、五步骤”。这种模式能使“教学课型实效化、教学原则协同化、教学程序主动化”。
    2、“三维”教学是一种能有效地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较快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适宜大面积地推广。理由是:
    ①它具有整体性: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到教学程序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②它具有科学性:在理论上符合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科理论的原理。
    ③它具有简明性:在理论上便于解释,一看就懂;在实践上便于操作,一学就会。
    ④它具有适应性:它是从教学课型、教学原则、教学程序上进行改革,主要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在教学手段上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所以适宜在各类中学推广。
    3、“三维”教学在理论上的突出贡献是:简明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判断其性质当然是依据其功用,所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应为工具性;但如果只看语文学科的内容(如图示积累内涵),它当然是人文知识、文化现象的载体,而具有人文性。由于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所以只有重视人文性,才能有效地培养语文能力,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同时使道德情感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是辩证的统一体。这对当前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争论可起到拓开思路进而提高认识的作用。
    4、“三维”教学模式还需努力的方向是:在课堂教学五步程序中还可创造更多的、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要在遵循“三项原则”的前提下,充分使用电教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积累教学在课堂内以语言材料的积累为主,课堂外则以拓开视野,提高认识,增强修养为主,所以课题组成员拟举办面向学生的系列讲座:哲学基础知识与语文学习之关系、社会学知识与语文学习之关系、文学理论基础与语文学习之关系、美学原理与语文学习之关系、学习心理学与语文学习之关系、名著引读等。



 [附一] 《语文学科“三维”教学实验研究》课题      
                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要目
      ─────────────────────
《“三维”教学思想与实施》……………………………汤登仲
  (发表于曲阜师大主办的《语文函授》1996年11月)      
《探索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维”教学实验报告》……………………汤登仲
  (发表于全国中语会会刊《语文教学通讯》1998年第10期本文是关于高中实验班实验三年后的总结报告)     
《对〈思考〉的思考──也谈基本性质与根本任务》…汤登仲
   (发表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
    第12期,本文提出的语文教学“尚德、尚真、尚博”是
   “三项原则”的雏形。)
《充分调动积累,开发写作潜能》………………………汤登仲
     (发表于《武陵学刊》199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
      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3期复印,本文介
      绍了“三维”教学。) 
《如何引爆情感地火》……………………………………汤登仲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1996年第7-8期合刊)
《真情,佳作的催化剂》…………………………………汤登仲
    (发表于《中学生阅读》1998年第4期)               
《让真纯的心泉自然流淌》………………………………汤登仲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1996年第10期)            
    (以上三篇是遵循“渗透思想情感”原则写的作文指导文章。)   
《用思维之钻把“书橱”钻开》…………………………汤登仲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1997年第5期,遵循“衔接学科知识”的原则写的作文指导文章。)
《如何修改文章》…………………………………………江润木
    (发表于《语文高效学法》一书上,1997年出版。)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说》…………………………汤登仲
    (发表于1997年第11期《语文世界》,被中国人民大学书
     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期复印。)                  
    (以上三篇介绍了如何运用语文学科知识进行写作与阅读
     的方法。)
《从瞬间犹豫中生发妙文》………………………………汤登仲 
    (发表于《作文成功之路》1998年第2-3期,是遵循“结
     合生活体验”原则写的作文指导文章。)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高中语文教学的美育思考》……………………王光立
(发表于《湖南教苑报》1997年10月,论述了语文教学与
      思想教育、美育进行协同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附二]实验班学生发表作品目录(95.3.17.--98.9.共99篇)
班 级姓  名  作    品    名   称  何时在何刊物上发表      级别篇次
高158陈  洁  灯塔                 常德日报      1995.3.17. 市  1  
高158毕仁军  我的士兵朋友         常德日报      1995.3.25. 市  2  
高158杨  阳  外婆                 常德日报      1995.4.6.  市  3  
高158杨  阳  当回骑手             常德日报      1996.2.23  市  4  
高156吴  杰  游花山               常德日报      1996.2.24  市  5  
高156罗  韬  关怀                 常德日报      1996.3.7   市  6  
高156邱  竟  杀鱼记               常德广播电视报1996.3.20  市  7  
高156周  静  远方来的新娘子       常德广播电视报1996.3.27  市  8  
高156吴  敏  善心                 全国中学作文选1996.4     省  9  
高156何晓华  停电的夜晚           第二课堂      1996.5     省  10 
高156雷  云  妈妈出门的日子里     中学生读写    1996.5     省  11 
高156罗  韬  学会承受             中学生        1996.5    国家 12 
高156张小坷  最后一堂课           中学生        1996.5    国家 13 
高156张小坷  天上星星亮晶晶       现代老人报    1996.5.3   省  14 
高156郑镇波  摸奖                 中学生读写    1996.6     省  15 
高156沈召宇  晚会·希望工程       作文评点报    1996.6.20  省  16 
高156杨  谦  那双眼睛             中学语文      1996.7     省  17 
高159卜  晓  市长住在我隔壁       湖南教育报    1996.7.12  省  18 
高156邓胜岚  当了回女侠           初中生        1996.7-8   省  19 
高158俞  萌  凝固的时间           中学时代      1996.7-8   省  20 
高158陈  栋  第一次演讲           常德日报      1996.8.16  市  21 
高158周  娅  夜                   青少年阅读指南1996.9    国家 22 
高159赵阿娟  朋友                 中学生写作报  1996.9.26  省  23 
高156毛  欣  亲自购物             初中生        1996.10.   省  24 
高158俞  萌  同学感情             作文成功之路  1996.10.   省  25 
高156王  颖  伞                   作文成功之路  1996.10.   省  26 
高156张  琳  猩猩                 作文成功之路  1996.10.   省  27 
高158许  峰  今天三八节           作文成功之路  1996.10.   省  28 
高156王  丽  学以致用             湖南教育报    1996.10.10 省  29 
高156周  敏  为了国旗             三湘都市报    1996.10.15 省  30
高156钱  聪  小议“术业有专攻”   中学生读写    1996.11    省  31 
高156曾  辉  致孔乙己             常德日报      1996.11.9  市  32 
高158熊  英  记忆中的那空白       第二课堂      1996.12    省  33 
高159刘  莹  花篮的启示           湖南教育报    1997.1.9.  省  34 
高159吴一凡  起点                 桃花源        1997.4.    市  35 
高158文  扬  你在追求什么         语文周报      1997.4.9. 国家 36 
高156邱  竟  八戒下凡             作文成功之路  1997.5.    省  37 
高158陈功勋  曹雪芹与出版商的对话 作文成功之路  1997.5.    省  38 
高158俞  萌  霸王别姬新传         作文成功之路  1997.5.    省  39 
高159蔡灿辉  给常德城炒股热降点温 中学生作文指导1997.5.    省  40 
高158文  扬  有感于校园名牌热     中学生优秀作文1997.5.    省  41 
高159向开术  慎言跻身前X名        中学生优秀作文1997.5.    省  42 
高156李予湘  阳光似的笑颜         中学时代      1997.7-8.  省  43 
高159吴  剑  美景、亲情与人生                                     
            ──《外婆的澎湖湾》歌词赏析                          
                                  中学生学习报  1997.8.9.   省 44 
高159刘  宇  小议“敬业心”       语文周报      1997.9.3.  国家45 
高156王  丽  切勿忽视“一点儿”   作文          1997.10.   国家46 
高159郑  敏  自然就是美           中学生读写    1997.10.    省 47 
高158杨  谦  对“圣诞节”说“不” 语文周报      1997.12.10.国家48 
高180丁  亮  从嗑瓜子想到的       桃花源        1997.1.     市 49 
高180刘  芳  伞                   桃花源        1997.1.     市 50 
高179文  静  冬                   桃花源        1997.1.     市 51 
高158俞  萌  雪夜小巷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52 
高158甘  宁  考试之后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53 
高158张  萌  背叛自己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54 
高179文  静  守候                 第二课堂      1998.3.     省 55 
高159郑  敏  科代表的烦恼         海南语文报    1998.30.    省 56 
高156李予湘  一个深秋的早晨       中学生天地    1998.4.     省 57 
高180林  浩  瞬间                 作文报        1998.4.10. 国家58 
高179袁  艳  回乡见闻             中学语文      1998.4.     省 59 
高158宋颖慧  可以填平的鸿沟       中学生读写    1998.4.     省 60 
高158文  扬  给我们自由的翱翔天空 中学生读写    1998.4.     省 61 
高159陈  兵  让李明们少一点悲哀   中学生读写    1998.5.     省 62 
高156罗  韬  盼                   作文成功之路  1998.5.     省 63 
高179白  洁  风雨之后是晴天       少年智力开发报1998.5.2.   省 64 
高179代一尘  雨中的校园           少年智力开发报1998.5.2.   省 65 
高167岳  林  踢球的感觉         少年智力开发报1998.5.2.     省 66 
高179周  楠  路灯                 少年智力开发报1998.5.2.   省 67 
高179张  颖  拼博无悔             少年文史报    1998.5.4.   省 68 
高180丁  亮  人生的支点           中学生学习报  1998.5.30.  省 69 
高179袁  艳  不要放弃             中学生天地    1998.6.     省 70 
高156吴  敏  衣带渐宽终不悔       少年智力开发报1998.6.20.  省 71 
高179文  静  当家的一天           语文学习      1998.7.    国家72 
高156张  琳  浅析丫鬟的一句话     作文成功之路  1998.7-8    省 73 
高156田  勤  横看成岭侧成峰       作文成功之路  1998.7-8    省 74 
高158陈  洁  晨雨                 作文成功之路  1998.7-8    省 75 
高158邱  雯  清明,我来到你的坟前 作文成功之路  1998.7-8    省 76 
高180杨  洋  射门时刻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77 
高180赵雅西  勇气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78 
高179刘  鑫  解脱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79 
高179龚  治  报复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0 
高180张天树  值日报告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1 
高180刘  芳  不想回家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2 
高179江  浩  问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3 
高180王京京  位置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4 
高179廖志超  犯傻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5 
高180吴  卫  考场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6 
高180罗  琼  报分时刻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7'?
高179杨  戈  雾·路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8 
高180周  凯  跳马                 作文成功之路  1998.9.     省 89 
初173揭  晶  客从远方来           湖南教育报     1996.10.10.省 90 
初173王璐璐  老师写错了字         中学时代(济南) 1997.7-8   省 91 
高167姚  丹  永不说放弃           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97.7-8省 92 
初174王璐璐  生活告诉我           中学生阅读(郑州) 97.9.    省 93 
初173唐艳茹  珍惜生命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94 
高167王  琛  海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95 
高167王  峰  做人的责任           作文成功之路   1998.2-3.  省 96 
初173王璐璐  一只放飞的鸽子       中文自修       1998.4.    省 97 
初174刘  洋  游花岩溪             初中生         1997.11.   省 98 
高183朱  珊  织网                 上海中学生报   1998.4.7.  省 99 

    高179班文静同学《当家的一天》获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的“走向     
生活·我来当家”系列作文大赛一等奖。                              
    实验班级及推广实验班级从1996年9月至1998年7月参加中华圣陶杯    
与跨世杯等作文大赛获奖四十余人次。                                
                                                                  
                           实验班级及执教教师                                       
第一轮实验班:1994年9月─1996年7月  高156班 高158班(高一高二) (汤)
              1997年9月─1997年7月  高158班 高159班(高三) (汤)     
实 验 推广班:1995年9月─1998年7月  初173班  初174班 (江)          
                                       高167班 (王)                   
第二轮实验班:1997年9月─2000年7月  高179班 高180班(汤)            
                                       高174班 (朱)高175班 高177班(钟)    
                                       高178班(王) 高183班(朱)            

      (教师发表的课题研究论文与学生发表的作品
        复印件均见附件一、二)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