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课程改革 >> 文摘正文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
【字体: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作者:许向宏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24
 

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对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的思考及对策

常州市北港中学  许向宏  邮编:213023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共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到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各地区中考也加入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尤其是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名著阅读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如何?笔者于2005年10月和2006年5月分别对我校七年级(四个班,172名学生)和九年级(四个班,168名学生)学生名著阅读现状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七年级调查内容及结果统计分析表

选项人数百分比及原因

调查内容

A

B

C

D

主要原因

1

经常阅读阅读课外书报吗?

每天

经常

偶尔

从不

 

1人

0.6%

12人

7%

62人

36%

97人

56.4%

2

你有机会阅读课外书报吗?(请说明没有的原因)

不一定

没有

 

借不到课外书占52%;另外是家长不支持占37%;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101人

58.7%

25人

14.5%

46人

26.7%

 

3

你家里对你阅读名著支持吗?(请说明不支持的原因)

支持

无所谓

不支持

 

其中主要原因是家长怕影响学生学习占54%;其次是怕看不健康的书籍占35%;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75人

43.6%

36人

20.9%

61人

35.5%

 

4

你渴望阅读文学名著吗?(请说明不渴望的原因)

非常

渴望

渴望

无所谓

不渴望

主要原因是看不懂文学名著,也不喜欢,还需要很长时间。

5人

2.9%

37、21.5%

79人

45.9%

52人

30.2%

5

你读过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几本?

4或3

2

1

0

 

0人

0%

3人

1.7%

15人

8.7%

157人

91.3%

6

你有时间阅读文学名著吗?请说明没有的原因)

没有

 

 

其中主要原因作业太多

113

65.7%

59

34.3%

 

 

结果分析:作为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阅读的时间,但因家庭和自身等因素,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九年级推荐名著阅读情况分析表(均显示百分比,取整数)

 

读完

读过没读完

能说出作者

作过读书笔记

值得重读

朝 花 夕 拾

76%

19%

100%

1%

2%

繁 星·春 水

3%

1%

73%

3%

45%

骆 驼 祥 子

15%

37%

56%

0%

14%

西 游 记

67%

20%

100%

13%

72%

水 浒 传

53%

39%

99%

8%

2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6%

35%

100%

4%

69%

格列佛游记

61%

21%

67%

0%

54%

鲁滨逊漂流记

5%

13%

23%

0%

0%

童 年

1%

2%

5%

0%

0%

名 人 传

0%

3%

1%

0%

0%

结果分析:教材(苏教版)推荐和中考考查的名著学生的阅读率尚可,可见学生在阅读品质上功利性、依赖性、浮浅性较为严重。

可见,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其原因:

从大环境看,名著阅读的瓶颈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快餐文化的流行造成学生观念的偏差(以前从书上得到的,现在同样能从大众媒体中得到,所以没有必要读书),思想浅薄化,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2、当前思想教育的滑坡,弱化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普遍自我欲望膨胀,个性自由迫切,淡化国家和民族意识,同时又害怕艰辛,缺乏奋斗精神。他们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不可能关注名著这些沉重话题的。

3、现行教育体制使学生教师一起远离名著阅读。对于阅读,现在并非不重视,但只要看一看文化市场上的语文阅读类书籍,大多被冠以“训练”、“教程”之名目,其功利性就可想而知了。在专业性语文报刊杂志上,“阅读”这个名词也多半是与“教学”连缀在一起。在这一背景下,重视阅读的目的被局限于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阅读仅以课内阅读的补充这一面目出现。这意味着必须为课内阅读服务,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展开。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外阅读如果不遮上一层“为了学习、为了成绩”的面纱,就难以正大光明地出现在家长和学校面前。即使一部分支持学生阅读名著的语文教师,也是出于“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语文成绩才能上去”和“名著阅读能提供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问题是,以这样的功利面目出现的课外阅读,能否真正适合青少年的成长需要?能否满足他们的心灵饥渴?这也许就是很多青少年学生畏惧“名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成绩本身是很多学生的困扰,而当阅读与之挂钩时,就不再是一种享受了,阅读带来的兴趣也随之消失殆尽了。

面对如此种种,我们难以“四两拨千斤”,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谋求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积累人文素养。为改变当前名著阅读的现状效微薄之力。以下是我对学生名著阅读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开发利用资源,瀚海拾贝

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都很强烈,吸收知识的能力很强,这是由生理、心理成长而自然形成的阅读兴趣。然而在阅读时,各类学生表现出分化性和选择性,有的面对"书海"无从下手,不知读什么好,有的干脆挑自己喜爱的文章读,凭兴趣出发。个人由阅读兴趣不同而形成的分化性和选择性造成了学生各自阅读内容的单一性和盲目性。而有些应该阅读的经典文学名著学生又不喜欢看。由于学生存在内心渴求和外部压力的两重性,造成了阅读的混乱和片面。

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如何让学生选取内涵丰富,学养深厚的长篇文学名著来阅读,教师的引导与点拨,犹为重要。

1、随文推荐,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长篇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可进行引导点拨,导向课外。

如阅读《空城计》时,在感受了诸葛亮的机智谋略之后,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等典故,激起学生对三国人物的好奇,景仰,评点,思考,从而激起学生认识三国人物的愿望,阅读三国故事的兴趣,探索三国历史的信心。

       2、渲染氛围,营造声势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机,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水浒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水浒的板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水浒,体验水浒,在水浒的氛围里,不由得唤醒学生对水浒世界的向往,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3、个别指导,以一激众

同伴交往是初中生各种交往活动中最频繁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同伴的知识背景,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对初中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的时候,采取个别指导,逐个突破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方法,登山览景

读书有了方法,就象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驾轻就熟。

①、对比阅读法——把两个读物或同一读物中两个不同片段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著作的诸多要素作出比较、评价。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

②、浏览式阅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略读,功夫只作了一半。”对于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以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随意获取一定的信息。

③、精读式阅读法——对作品的重要细节,关键情节,话外之音,静心细读,慢慢品味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等,以获取一定的认知或情感体验。

④、创造性阅读法——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有所创新为目的的阅读,阅读中绝不把原著奉为神圣,在精读和研读的基础上,勇于质疑,大胆创新。                   

⑤、圈点勾画阅读法——可边读边做摘记,或作圈点、旁批,作卡片,写心得,改写等,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开展多种活动,遍地开花

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思维达到语言层就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的重点。阅读中多只能领会浅表层的明示信息,而发掘不出深层次的隐含信息。思维的浅露性造成了阅读的浮浅性现象。

因此,教师应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循文明象,循文悟道。

很多长篇名著内容复杂,意义深刻,学生较难把握。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各种语文活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展现作品的动人魅力。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     (西游人物)”(演讲赛)、“《西游记》中的风俗人情”(读书报告会)、“读《西游记》有感”(作文赛)、“西游人物展”(绘画展)、“影视周”(影评)等活动。从各方面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交流学生阅读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铸就学生的思想深度。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有目的的读完三国,更能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理解作品,领会作品的意蕴。

四、建立阅读档案,把根留住

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卡,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过程、阅读的收获进行记录,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阅读记录卡检查评比,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一方面以评促读、以评检读;另一方面为学生建立完整系列的名著阅读成长记录袋,描述学生、评价学生、展示学生,让学生把名著阅读留住。

以上是我对当前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举措,以求方家指正。也是对当前名著阅读教学的一种呼唤,呼唤名著真正靠近你我,温暖你我。

2006.5.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苏卫兵《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安徽教育,2001,Z2.

3、李强 《名著阅读教学的调查与指导》,《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2年第五期

 

 

3A Disk网络硬盘